建造回憶:日本橋三越本店的歷史 ─ 第三部分


 
在第二部分,我們深入探討了日本橋三越本店的歷史,講述了本店創始之時至明治中葉的故事。明治時期(1868-1912年)正是日本全體社會及文化遭逢巨大變革的時代,東京承續江戶時期以來的活力,成為變革旋風的中心。在明治初期,「越後屋」仍以和服為專營生意,直到明治29年(1896年)商號改組為合夥企業「三井吳服店」後,反映出城市不斷變動的時尚,逐漸融合西式裁縫的風格。在當時的商人文化,店鋪普遍是販售特定商品的專門店,咸少切換至其他領域;而三井吳服店積極向國外取經嶄新的思路,於單一棟建築內採購百貨的店家形式在歐美國家盛行已久,這促使其營業型態的轉型,並在明治37年(1904年)發出日本首家百貨公司的宣言。為了跟上時代潮流,本店加入日本橋地區周遭機構的行列,試圖開創自己的復興之路。
 

 
在發出宣言的短短三年之間,館內的首家咖啡廳於明治40年(1907年)開幕,並開設了藝術部門,在當時可說是一場革命。在這段時期,木造結構的店舖捕捉到時代的變動,像是在日本傳統樣式旁可看到像是草帽等西方新奇商品;若不是因為地板鋪設著榻榻米,使用玻璃展示櫃的開放式陳列方式會讓您有置身現代的錯覺。隨著西式思維及洋貨的引進,三越吳服店迎來了首批外國顧客,並特別設置了路易十五歐式風格的休息室,以確保外國顧客感到賓至如歸,並同時體驗日本悉心款待(omotenashi)的精神。


 
位在本店附近的日本銀行引進了國際銀行的金本位制,同時建築風格也採取洋風以相互匹配。在這段期間,可以看到石造建築在日本橋地區快速蔓延,而當時的日本橋三越本店也搭上這股風潮。新建築於明治44年(1911年)開始動工,並在大正3年(1914年)落成,這時候的建築外觀已近似於我們今日所知的日本橋三越本店。在第四部份,焦點將會放在這棟地標建築上,並且探討其為城市帶來的影響。
 
照片1:明治41年(1908年)拍攝,鋪設榻榻米的婦女洋傘、女鞋賣場
照片2:明治28年(1895年)拍攝,鋪設榻榻米的和服展示場
照片3:明治41年(1908年)拍攝,路易十五風格休息室
 
 
提供:日本橋三越總店快訊
2017-06-29 18:00 發佈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