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我其實是喜歡說「濾杯」
不過精密粉碗是人家的產品名稱,就尊重一下

這個濾杯的上緣是平面有一圈小凸起,而不是一般常見的弧形上緣
使用這種濾杯的大多是俗稱玩具機的小型加熱塊義式咖啡機
如De'Longhi,伊萊克斯等
我是用在Bincoo的便攜咖啡機H1Pro
不到台幣400元,彩盒包裝,裡面有套袋和泡棉保護,還有乾燥劑

拿起來第一個感覺是比一般的濾杯重,來秤一下,比IMS B66的55mm濾杯還重

這是已經被我從平底玩成比美弧還彎,快變成歐弧的禮焙51mm濾杯

禮焙的濾孔為傳統型的十字排列
Bincoo的則為放射狀同心圓式排列
仔細看可以看到右上角有個孔跟別人不一樣
所以我說精密不精密不知道


H1Pro使用這個規格的濾杯,導致它無法使用IMS做給La Pavoni拉霸機使用的51mm濾杯
H1Pro內附的濾杯品質也相當差,用一次就變形
禮焙的51mm我也買了兩款,一個傳統型,一個多孔型(1681孔)
傳統型的和H1Pro內附的品質不相上下,同樣都是用一次就變形
而且一樣都是中下段的直徑變得比上段直徑還大
導致萃取時亂噴,萃取後粉餅也敲不出來
禮焙的多孔型則勉強堪用
雖然也是因為材質太薄而變形,但還不至於亂噴
粉餅也是敲不出來,但H1Pro有清潔模式,可以把濾杯倒置用空氣壓力推出來
關於濾杯承受不了萃取壓力而變形,底部甚至直徑變大,導致萃取亂噴的情況
說不定這就是為什麼在Weber Unibasket出現之前,各家濾杯都做往下內縮的原因
完全直筒,材質就必需夠厚,才有足夠的強度抵抗萃取壓力
否則一旦變形,中下段直徑外擴變得比上面還大
就會導致粉餅填壓後內部密度不均,萃取亂噴
而材質增厚,最直接影響就是材料成本上升,製造難度與成本可能也上升
Bincoo這款精密粉碗,我目前使用了三次
底部比全新時有稍微外凸一點點,變形量少於一般58mm濾杯,它的重量表現在這
萃取時無法匯聚老鼠尾巴,而是像分水網滴水那樣散布
不知道以後濾杯底部更凸出一點時會不會就有老鼠尾巴
crema偏白,像是水溫低的離譜萃取不足似的,不知道和濾孔的排列樣式是否有關
但實測15g粉30秒萃取33.7g,萃取率達22.87%,一點也不低
使用的咖啡豆是自烘日曬肯亞 麒麟雅加 多門 辛巴藝妓
Agtron豆表65,espresso粉值83


這兩張是剛才用Rossa PG + IMS B66濾杯萃取的,crema顏色可以做個對照
同刻度,16g粉28秒萃取32.6g


我沒有考慮買Bincoo的傳統型濾杯,因為孔數太少了
我慣用的IMS B66濾杯,開口54.9mm,641孔
Bincoo 51mm傳統型濾杯只有348孔
假設兩者孔徑一樣大
面積與開孔數的比值差太多了
同樣厚度的粉餅必需磨粗來補償,味道會相差很多
不過目前Bincoo H1Pro搭配精密粉碗
儘管在相同粗細度下,粉餅厚度與流速跟Rossa PG搭配IMS B66接近
萃取出來的味道也很不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