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堤說過年前維修保養的case太多,忙不過來
於是我答應維堤讓他們寄過來
反正我之前也是自己到國外網站買磨豆機
機器很簡單,這支影片看完就會操作了
再把這支影片看完,一般清潔也會了
讓人比較驚訝的是開機會先進行除溼10分鐘
(第一個影片2:20開始)
在這10分鐘裡什麼事都不能做
除溼結束後,三顆按鍵就會亮紅燈
並且恆亮,沒有休眠的機制
所以如果家用,可能會遇到兩個問題
第一,如果你的咖啡機加熱很快,那你要等磨豆機
第二,如果你是咖啡機長開,隨時想喝就去做一杯那種
磨豆機不關,按鍵的紅燈可能會干擾你
看要自己發揮創意把它遮起來
或是進入Menu設定不要退出,這樣按鍵燈就會熄滅

原本的歐規插頭,維堤剪掉做成台規T型插頭
露出裡面電線這個做工不行,我自己重做

和804LS排排站,目前先委屈在公司桌子底下

拍照角度的關係,Swan看起來很高大
其實只比804LS高約6公分
804LS的寬度應該要把右側旋鈕也算進去,兩台差不多寬
Swan的上半部向內縮,所以旋鈕並沒有向外凸出
不過前後深度,Swan大概是804LS的兩倍
從說明書這一頁來看,換刀盤不難

Swan粗細刻度的位置,我覺得是有一點問題的
由於豆倉很大,如果把豆倉裝滿的話,刻度的可視角度就剩下一點點了


旋鈕兩側都有,兩個都可以用
表面處理有點滑手,又沒有咬花,這點應該改進
比較意外的是旋鈕竟然有段,每一段會有個機械發出的響聲
每一小格大約是8響
而一小格的流速影響約1到2秒,所以它可以做非常細的微調
這個粗細調節應該是worm gear的結構
缺點當然就是大幅度的調刻度時,旋鈕要轉好幾圈
要注意的是,如果旋鈕正轉,改成反轉時第一響不會變刻度,反之亦然
這應該是螺牙間隙的關係
很多磨豆機都是這樣,所以調粗細最好都是同方向調
例如固定由細往粗調
要調細時就先調到比目標更細,然後再往粗調
刀盤是LM自己開發的83mm錐刀,我猜跟Mazzer是相容的

從萃取後的乾粉餅表面來看,粗顆粒不多也不會很明顯
均勻度表現很不錯
僅次於我自己調校過的Aries
以我用過的大錐刀磨豆機來說
均勻度的表現上,Areis > Swan > Helor 106+GG黑刀 > MC4+黑刀 = 繪意71+黑刀
使用黑刀的磨豆機,換成Mazzer刀盤的均勻度都是最差
其中Swan和MC4無法調校,繪意71我不會調
無法調校有好有壞
好處是不用調校,壞處是原廠做壞了也沒得調
上面這張照片讓我想起了繪意71
繪意71也有類似的BENZ型支架,且上端是平面
所以容易有豆子停在上面沒下去
每次磨完都要用吹球吹兩下
Swan雖然把支架做成上窄下寬,但上端一樣是平面
實際使用時也一樣有這個問題
只能說人家是商用機,沒在顧慮家用single dosing啦
好在我也早就習慣了
再來就要戳破零殘粉這件事

刀盤底部照片,黑色部分是塑膠蓋
可能有防止粉吸附在刀盤下方的作用吧
但可以看到內刀盤外面有一圈殘粉

這個滿滿的Helor 106既視感
粉是從內外刀盤的夾縫出來,這道夾縫距離邊邊太近
造成出粉時容易在這裡受到擠壓而卡住
大概會卡0.2g
同場加映Helor 106
這個溝槽更小,每次磨完這裡都要用毛刷刷一下
Swan就只好無視了

刀盤外面的這一圈塑膠件上有6個像這樣尖尖的凸點
似乎是金屬的(點小圖可放大)
不知道是不是Swan能除靜電的祕密

說到這
Swan內建除靜電功能
原廠網站是這麼寫的(點小圖可放大)

不必做RDT
出粉順暢無飛粉
這點真的很讚
磨完時的出粉漏斗
我覺得這樣已經算是很乾淨了

出粉漏斗下方的出粉道
上方凸出的金屬片是安全裝置,會壓下機身裡的微動開關
沒有裝上豆倉或這個出粉道是無法啟動磨豆的

這裡也有個小缺點
兩側螺絲既然設計是可以用手轉的
螺絲頭的高度就應該要高一點
跟手指接觸面積加大,再加上咬花,加大跟手指的摩擦力才容易轉動
這兩顆螺絲真的不好轉
用螺絲起子又怕刮花
在上面的清潔影片中有取出這個磁吸的掃粉器
旁邊直的那4條是矽膠條
應該是耗材,用久會磨損
因此原廠包裝裡有4條備品
個人覺得小氣了點,給個3份12條應該不過分吧

我不太欣賞這個豆倉蓋從中間前後滑開的設計
往前滑開後超礙事,往下的視野全被擋住
single dosing要用吹球時,視線也會被擋住
所以後來我在使用時乾脆就拆了前面這片蓋子
還好它還滿好拆裝


single dosing只用得到入豆口附近
如果設計成上掀式,鉸鏈做在中間,就會比較理想
營業用的話,由於豆倉前後太長,而且後面是緩坡設計
所以它一定要能從後面倒豆子
既然如此,我覺得不如把鉸鏈做在側面
搞剛一點就做成像現在的冰箱一樣,左右都能掀開
殘粉托盤與底座的做工有點問題,這又是義大利人的通病嗎
每次拿起來都要很暴力
我發現每次都是左邊比較卡,右邊不太會卡
仔細看了看它的設計
這是機身上放置托盤的底座
左右這兩個角是關鍵,托盤不能直接向外拉出

這是托盤含把手架
左右下方各有一支腳稍微扣住底座

為什麼只卡左邊,右邊卻不卡呢
原因是底座的左右兩邊有點公差不一
而且托盤的右邊那支腳的角度略大於90度
左邊那支腳則略小於90度,把底座扣得較緊
把左邊這支腳略往下彎讓它大於90度,問題就解決了
照片和影片就到這裡
接下來說一些使用到目前為止的心得
第一,轉速有低中高3檔,分別是100 rpm,150 rpm,200 rpm
定量功能不能不用
設定是使用刀盤圈數,0.1圈增減,上限可以設定到50圈
但是實際測試發現,機器每次啟動,不論你設多少圈,它最多運轉10秒
所以設定為100 rpm時,上限等於只有16.6圈
150 rpm為25圈
200 rpm為33.3圈
LM美國官網上可以下載到比隨機器附的更詳細的說明書
也完全沒有提到這點
上限50根本無意義
我覺得寫程式的人應該再認真一點
當設定好轉速時,上限圈數就應該一併套用上去
第二,single dosing不太方便
由於有啟動10秒的限制
磨完後還要使用吹球把豆子吹下去
往往還沒有磨完,機器就停止運轉了,必需再按一次按鍵
另外,就算吹了N次,確定沒有磨豆聲了
粉量秤重還是常常少了零點幾克
可能有時候還是會有少量粉停在出粉漏斗與出粉道裡
第三,轉速影響滿大
高轉速磨出來會比較粗
最低轉速和最高轉速的粗細度差了約3大格
1大格就差不多要轉30響
所以實務上不會一直在那玩不同轉速
single dosing時,高轉速需要更多圈數才能磨完
高轉速磨出來似乎比低轉速更均勻,味道更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