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小弟一年前購入2022版SSP刀盤,手沖為主。本身也有錐刀手搖,但沒有其他平刀可以比較。手沖萃取粉水比習慣1:17~20,水溫92°,川流/KONO。個人感覺此版SSP刀盤手沖很挑豆子,適合的豆子容易萃出難以忘懷的好味道,但“多數情況”下很容易出現苦澀味。唯有降低粉水比才能“減輕”苦澀味。不知是小弟的沖發有問題?還是此刀盤真是如此?
早期 SSP 60mm 有做一組刀盤,刀盤紋路看起來比較接近義式刀,01上也曾有人分享.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40&t=5722665目前SSP售賣的60mm 刀紋比較接近手沖刀紋路,樓主使用的應該就是這一組.這兩組刀盤我都使用過一段時間,在手沖上,我覺得第一組表現比較符合我的口味.第二組就不是那麼理想.確實很挑豆子屬性.
舊版風味比較集中,突顯主軸香氣,有修飾雜苦味的功用.相對甜味就比較明顯.咖啡質感比較厚實.缺點是層次較少,細微的香氣較難感受.新版風味比較開放,香氣層次較多,酸香味及花香較能表現出來,缺點是雜苦味也會出現,相對甜感較低,咖啡質感偏清淡風格.個人感受給您參考
刀盤的特性無法改變,可以考慮改變手沖的方式來配合。如果要減輕苦澀雜味,建議盡量使用不擾動咖啡粉的手沖方式。例如 Kono 的點滴法,或者是 Amis 的中央注水蹺蹺板沖法。如果搭配兩段式或三段式的降溫法,也可以讓咖啡更圓潤好喝。
磨豆機(或刀盤)特性其實很難用手法去彌補使用手法,有得必有失想想看如果A磨豆機能用粉水比1:15,萃取率20%,沖出沒什麼缺陷味道的咖啡B磨豆機在相同參數下,卻會出現缺陷那麼用手法去改善B,必然是要走降低萃取率萃取率一旦降低,即使不出現缺陷,在風味的表現上必定不如A能做到20%卻沒有缺陷比方說,香氣不夠強,層次不夠豐富等等另外,藉由手法去減少苦澀味,多半只能針對在萃取後段產生的苦澀味比方說減少擾動,降低後段水溫,降低粉水比,都是如果苦澀味是在前段產生的,用什麼手法都救不了SSP喜歡把刀盤做成very high clarity所以會有豆子不夠好就會出現缺陷味道的情況
魚大這段敘述:"萃取率一旦降低,即使不出現缺陷,在風味的表現上必定不如A能做到20%卻沒有缺陷比方說,香氣不夠強,層次不夠豐富等等"在大多數狀況下是合理的.但是有一些少數卻會呈現逆勢,降低萃取率,香氣層次反而增加.但是強度是肯定會變低.我猜想是否是某些咖啡的香氣是會有"覆蓋"的狀況? 在降低萃取率後,降低了會覆蓋其他香氣的氣味濃度,被覆蓋的香氣反而就能呈現出來.
yuitng1121 wrote:我猜想是否是某些咖啡的香氣是會有"覆蓋"的狀況? 是有這個可能之前在別的討論裡有提過如果某支豆子強項在前段,為了凸顯前段,會有捨棄後段的做法不過也是有利有弊弄得不好恐怕會有body不足,聞起來香喝起來不怎麼樣等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