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工業風簡約的外型配上鈦金金金金金球外
原因不外乎是由澳洲 2015WBC世界盃咖啡師冠軍Sasa Sestic設計
Sasa Sestic現今不僅僅是WBC許多選手的教練,同時也是精品咖啡豆商
他所創立的ONA Coffee出了許多咖啡用具,著名的OCD佈粉器更是世界冠軍們的指定器材
- 組裝完成合體
- 就是這顆金球
如圖所見,Paragon冰石手沖架的原理就是讓沖煮的咖啡液「前段」先過一段冰球降溫
與瑞士蘇黎世應用科技大學研究指出,可以多讓咖啡芬香分子多留下40%

(圖取自Paragon官網)
就是因為這個40%,讓大家也在網路上討論難道真的這麼神奇?
過去就有WBC冠軍使用冰凍把手的手法來做萃取,
但這個手法始終存在爭議,在口感上降溫後的咖啡是否更好?
在看了中國的牛小咖影片後及許多人陸續開箱後
我也手癢找入手了一組

=====開箱囉=====

真是一點都不客氣,直接把多40%香氣印在盒子上
開箱包裝得很好,所有零件都有用海棉固定住,不塊是精品
- 像筆電的包裝
- 零件都有固定好
- 所有零件加金球x2
看起來所有零件做工都不錯,
開始組裝其實很簡單,就是把支架鎖上底架
螺絲有點難鎖,建議先轉進去一次,然後再轉出來
再連同底架一起轉進去
支架的部份不要鎖太緊,
雖然支架鎖具前面有加塑料墊片
但是我轉了幾次後發現有一點點磨痕,
不用鎖太緊比較好轉其實也固定得住
- 配合燒杯高度的刻度
- 組裝完成
由上到下分別是濾杯架,金球架,接水架
再來就是大家最關注的鈦金球
實際測得重量約56克
整顆並不是實心的,而是裡面有特殊的保冷液體
實測大概可以煮個兩杯都還ok有冰度 (上下置換一下)

不管科學怎麼說,好不好喝試了就知道
進入沖煮環節
以下是我的手沖參數,分別比較兩杯的風味「直接感受」
濾杯: V60 & V60 switch 配原廠濾紙
磨豆機: Mazzer Omega #9
水溫: 90度
咖啡豆20g
沖煮參數: 悶蒸30cc, 第一段注水200cc流完 (移開冰石), 第二段注水至滿取咖啡液250cc
照原廠及影片說明,只做第一段過冰石
- 第一段過冰石
- 調整到冰石剛好高度
- 第二段移開冰石
首先測試的是衣索比亞日曬果汀汀 (淺焙)
高溫段一開始喝覺得有過冰石的濃度比較高
但是我覺得這有誤區,因為過冰石的咖啡液本來就會溫度較低
相對另一杯沒過冰石的,溫度較高自然感覺濃度較低
待稍放涼後,與朋友盲測試喝兩杯
其實差異蠻明顯的,我們都可以喝出差異
最明顯的差別就是有過冰石的酸質較多,
感覺萃取保留下來的東西稍多一些
雖然是日曬的豆子,但是可以喝到些明亮的蘋果酸
溫度稍降後草莓桃子類的香氣更多
風味層次感有增加
甜度上我和朋友認為還好,
反而另一杯甜度在溫度降下來後也不錯
濃度上的差異倒是感受不多 (可能需要借TDS來測)
但重點有沒有比較好喝?我覺得因人而異
冰石的效果把整個風味帶往前推
如果以兩杯相同的參數,最明顯的主觀感受就是比較酸
我把Omega 的格數細調到#8.8 風味上就平衡許多,甜感也多了
- 搭配v60 switch
- 搭配v60 switch
再來使用V60 switch 及粕谷哲的煮法
以90度兩段各注水60cc,之後降溫至70度注水160cc左右浸泡
我在兩段萃取前段注水後即移開冰石
最後一段浸泡的咖啡液是沒過冰石的
沖煮的咖啡豆是巴拿馬艾利達水洗藝伎&哥斯大黎加蜜處理莫札特
一樣分成兩杯來做比較
幸虧v60 switch浸泡時有時間讓我們可以只單喝前段的風味
這時候兩支風味鮮明的豆子就很在前段風味就很明顯差異
有過冰石的雖然溫度略低,但酸質明亮許多
在加入浸泡後的咖啡液後,
酸質及細節層次的部份還是有過冰石的勝出
兩支豆子花香氣爆炸
不過還是必須要老實說,酸質明亮及多層次並不意味整杯就一定比較好喝
但在降溫的過程中,有過冰石的咖啡確實在風味的表現上比較多變化
=====想不到還有espresso測試=====
雖然Paragon官方並沒有說可以用在espresso的萃取上
但剛好有器材可以測試,就把另外兩個架子拆下來
把冰球降到低一點的地方
沒想到居然剛好可以用!!
- Paragon義式萃取
- 比較兩杯espresso
- 兌熱水測試
萃取參數
磨豆機: Mythos one
水溫: 91度/ 23s
咖啡豆: 16g IIAC金獎配方 (中深焙)
在口感上有過冰石的espresso黏度較佳
酸質很明顯明亮且比較酸許多
但溫度過冰石後實在降太多,
比較起來沒過冰石的那杯主觀上較熱也比較好喝
為了測試我們兌熱水把風味拉開
並且讓他們在溫度相近的狀況下喝一輪
其實和手沖的感覺差不多
差異最明顯的就是前段的酸質及芳香物比較多
隨著溫度的變化,有過冰石的層次感較多
甜感的部份則沒有太多的差異
=====

由2015WBC世界盃咖啡師冠軍Sasa Sestic設計的Paragon手沖架
到底值不值得買?風味到底有沒有比較好?
我認為優點如下
1. 造型簡約又有冠軍加持,過金球有噱頭
煮給朋友喝光用看的就覺得好喝了
2. 風味的層次感確實有增加
3. 可以調整高度,適用各種濾杯及下壺
4. 我認為沖煮的容錯度及表現增加,因為主要淺焙的豆子就是前段注水關鍵
若是前段香氣及風味可以多保留一些,
可以讓咖啡師挑戰更細一點的刻度或者更高的水溫
缺點部份
1. 冰石需要冷凍才能使用,商業出杯可能要買多顆一點
2. 鎖具鎖太緊會有一點磨擦痕跡
價格部份我覺得很主觀,我認為是可以接受的 (不然當然就不會買)
畢竟現在有品牌咖啡用品 (某寶除外),像Acaia/ Fellow等都差不多價位
如果只單喝一杯,當然不容易感受到有什麼差別
如果是煮兩杯一樣參數手法,也因人口味而異不一定比較好喝
不過就像前項優點提到的部份,可以提供更多的手法及層次表現
讓粉可以細一點,水溫可以高一點,容錯可以多一點,前段萃取控制多一點
當然相信可能會有仿替代品,不過有冠軍加持還是香
如果有買的朋友也請不吝上來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