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粕谷哲的HARIO Switch沖法



中文字幕看起來似乎是自動翻譯的,翻得很爛但不太影響理解

簡單說
20g咖啡粉
0:00第一次注水60g,水溫90度C
0:30第二次注水60g(總量120g),水溫90度C
1:15關上閥門,第三次注水到總量280g(1:14),水溫70度C
1:45打開閥門,在3:00左右流完,可以提早一點流完也沒關係
3:00如果沒流完可以直接結束,咖啡如果太濃兌水就好

前兩次注水相當於4:6沖法,只有暫停時間不太一樣
之後就是降低水溫浸泡,粉水比從1:15改成1:14,總時間大約相同
所以我想這個方法的萃取率應該不高
如果要拉高萃取率只能磨細,但又可能會讓流出速度大幅降低,這可能要看磨豆機
而且這個沖法就是要降低後段萃取率,所以其實也不用拉高

第三次注水後就是低溫浸泡式萃取,萃取效率會因為水中咖啡濃度提升而降低
到了後段物質要溶出的時間,濃度已經被先前溶出的物質佔據,萃取效率非常低
因此這個做法的乾淨度提升是可預期的

味道是否能比4:6更好
看完影片我都想買個HARIO Switch來試試了
不過我假日在家手沖三人份是用26g粉,390g水(有一人喝比較少)
如果改用這個做法要用28g粉,第三次注水要注入224g
影片中注入160g的水位已經那麼高,要注入224g大概滿了吧
要再沖更多就要買03,但注水點會拉高
雖然對我來說影響不大,但是視覺上不喜歡,使用情況也會變成特定
不像我現在一個V60 01濾杯就可以從12g粉用到28g粉
所以我看看就好
2023-03-06 16:42 發佈
四六法後,一次又一次的黑歷史,冠軍的名號被h記玩壞了,沒興趣買傳統v60以外的東西

除了四六法,之後他講啥都當成沒聽過
we543543

先沖後降溫浸泡,台灣的冠軍應該玩過,比例不同。

2023-03-06 17:24
Daniel WYS

switch買很久了,沖起來總覺得香氣、風味都比不過聰明濾杯。我也常拿聰明濾杯用先沖後降溫的所謂三溫暖沖泡法,聰明濾杯確實比switch好用又不阻塞。把降溫浸泡講得那麼神是覺得有點誇張[笑到噴淚]

2023-03-06 18:58
we543543 wrote:
四六法後,一次又一次...(恕刪)


世界手沖冠軍的名號很好用
既然是Hario的咖啡師
自然是要善用
就如同Burg Wu的Simple Kaffe
也是用冠軍的名號幫自己做生意
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 - F.A. Hayek
we543543

比賽本來就是商業宣傳的一環,拿來做生意我完全同意,但拿到名號多少要愛惜羽毛,任意糟塌,冠軍都貶值了。

2023-03-06 22:51
Mr ciprino

參加比賽,需要的資金和資源很大,有用到商業贊助的,本來就是照商業的合約規則走,冠軍也只能配合。如果是用自己的資源去參賽,自然可以愛惜羽毛。

2023-03-07 9:28
最近看了一些WBrC影片 , 近年似乎兩段水溫及混豆算是顯學...

這套沖法感覺和WBrC 2021的亞軍 畠山大輝 的溫度變化很類似 , 差別就在畠山大輝沒有使用浸泡.
但畠山大輝使用的溫差更大 , 前三段90度 , 後兩段60度.
不過具體水量數據沒有給出來....

是說影片背景的人聲 , 看字幕寫是Uematsu , 不知道是不是真有用這套方法去比JBrC...
但JBrC 2023決勝入圍者好像沒看到這名字.

另外這手法AD Cafe有拍影片中文解說 , 不過要點魚大條列出來的也差不多了.
我後來注意到,影片裡他這支豆子不知道是不是烘得不好
C40,從0點(橫放時搖把不會往下轉那點)退20格
第二次注水60g竟然就塞了,過了45秒都沒流完

今天我把粕谷哲的失敗作,粕谷哲版V60帶來公司
下午用它來試試看這個沖法
雖然這個濾杯沒有閥門
流速非常慢這點倒是可以利用一下
trouk

剛好器材我都有,同樣C40退20格,Hario switch,三洋未漂白濾紙,完全沒有水阻塞問題,最後一段浸泡1:45開閥門不到2:30就流完了,試了手邊3個不同來源淺焙豆都是如此

2023-03-08 11:39
bakafish
bakafish 樓主

我有買過下水非常慢的豆子,也不是說下水慢就一定沒烘好,只是我遇過的喝起來多多少少有些問題

2023-03-12 1:47
失敗了
我忘了這個濾杯流速慢到誇張
粗細度是慣用刻度沒調粗,Tanzania 6.5
第三次注水我是繞圈繞到水在濾杯裡轉
到3分鐘整只流下去一點點(相對來說,雖然沒有閥門,但浸泡是有浸泡到了)
到5分鐘水位高度還有一半,水已經是用滴的
6:30才露出粉床,8:00還在滴,移走

總注水量289g(手沒有收住
下壺量237.3g
TDS 1.74
萃取率20.65%

香氣強度OK,畢竟濃度高
乾淨度OK,覺得有點太乾淨
尾韻顯得單薄(淺焙水洗耶加 亞妲玫),入喉後幾乎什麼也沒留下
整個味道呈現,跟只要前中段而捨棄後段的手法是一樣的
不是我喜歡的表現

雖然數據相差很多
不過這麼長時間浸泡下來,萃取率也拉高到20.65%
還是覺得缺尾韻和後段
這個結果符合萃取的科學
因此如果按照原本的數據,縮短時間,味道會往哪個方向變化不難猜到
在FB看到有店家在賣陶瓷版HARIO Switch
好貴,一個要2000
講得很神,說跟玻璃版完全不一樣,降溫什麼的手法沒有什麼好效果
想玩手法買玻璃版
這款的市場定位是要在淺焙萃取有更多的突破


看照片,肋是做得很銳利,類似老岩泥系列,少了一層厚厚的亮面釉的關係
不過不講手法的話,萃取方法不就是浸泡而已
那麼相同樣式的肋,是不是銳利影響就不大,甚至可以說沒有影響
能有影響的只有材質帶來的溫度改變,預熱充分的話也許保溫效果比玻璃好
但要保溫效果好,是不是做個樹脂版更好?

咖啡萃取是科學
就像這次的實驗
先了解粕谷哲這個手法背後的原理
便不難在實驗之前就推論出這個手法會是什麼樣的風味呈現
實驗結果與理論相符,沒有意外
只是覺得粕谷哲影片裡說的那麼神,實際上就是這樣而已

也許用上等的精品生豆,加上一流烘豆師烘出來的傑作
完全強調前中段的風味,也就是豆子的特色,能讓人眼睛一亮
而用普通的豆子,這個手法就是讓你不用靠技術,不需要注水的穩定度
輕輕鬆鬆就能有一杯避掉後段瑕疵好入口的咖啡
但是,對於已經掌握技術的人,知道如何趨吉避兇,隱惡揚善
豆子或磨豆機若不是太差,我覺得這手法就不是必要,拿來玩玩可以
(這裡只談自家沖來喝,不談店家怎麼出杯,或選手參賽)
至於風味呈現,看個人喜好了
好險我沒一時衝動買下去
入口時是有小驚豔一下,但很快就覺得少了些東西
bhyoung

將改變精品咖啡產業之革命性武器,為何被魚大講的一文不值🤣🤣不過我猜樹脂版沒辦法賣2000元

2023-03-13 7:15
bakafish
bakafish 樓主

也不是啦,只是就萃取原理提出質疑而已,每次各家有新濾杯推出總是說得跟神一樣[XD]

2023-03-17 1:35
跟友人聊天時, 有談到這個沖煮法
因我手邊沒有器材, 所以也沒試過
他說他試了後, 果真甜感加強不少
看來是真有其事
bakafish
bakafish 樓主

的確甜感會比較強,如果增加第一次注水的比例也會使酸度增強的效果大於四六法,我覺得是因為降溫浸泡減少萃取後段物質,在平衡上偏重前中段的關係

2023-03-11 17:46
ee21

這麼說有道理,蠻多沖煮法都會將溫度逐次降低,這應該就是為了減少後段的苦感,讓萃取能更順口

2023-03-11 19:24
我原本就有switch.其實之前就有試過雙溫度的沖法.對於有雜味 苦味的豆子,不失為一個好的沖煮解決方案.

我的方式是20克粉,
先關SW 沖40克92度熱水. 25秒開SW
再沖40克92度熱水,直到水下看見豆粉.關SW
沖70度溫水,到320克水.浸泡到2分.開SW到完全下水.

確實有效減少雜苦味,提升甜感.
也像魚大說的,有些味道會出不來.
沒有對錯 ,取捨而已.
後段降溫法應該蠻多店都在用吧!印象中前些年在阿里山奮起湖老老街煮了40年咖啡的阿伯看過,當時喝了覺得不錯。興波咖啡也是採此法,喝起來沒有特別印象,但沒有什麼可嘴的缺點。

分析下手法感覺還蠻合理的,昨天也受不了好奇心下單買Hario Switch了。
bakafish
bakafish 樓主

很久以前有討論過,店家多數傾向萃取不足,而不要冒萃取過度的風險,畢竟過萃的缺陷很明顯,沒有人喜歡,萃取不足相對討喜的多

2023-03-16 23:45
mieee77

魚大,前幾年也試過一陣子降溫法,正如您所説的:會少了些風味,味道沒有更討喜;但先前試後段沒有浸泡,這陣子想好久還是忍不住好奇心還是敗下去了。

2023-03-17 10:12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