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可以推薦我一些我豆子嗎?以及一些豆子味道的討論

===更新補充===
盧安達南部省布芙莊園水洗競標批次好好喝喔(淺中培),目前超愛,相較於莫札特是衝出來的香味,它則是淡淡釋放的清香,body偏輕爽不會有厚重藥味,尾韻是乾淨且甜美不苦的,茶感,真好喝是我喝過最愛的尾韻。
我找到了一包喜歡的(開心)

莫札特一樣是卡在body超厚,及尾韻的藥味,差了一些沒有到喜歡。
不然真的香甜又沒很強的發酵味(喜歡這部分)。
=============

目前喝咖啡感覺還是很偏新手,喜歡香氣與甜、微酸不苦、不要發酵到有很奇怪味道的咖啡。
簡介的xx香我都喝不太出來,比較想問大家「直觀」一點的形容。
(尤其是espresso+水的方式,常常會把某些咖啡煮的很酸)

爬文看到我這種口味,適合手沖水洗椰加雪非、花神、音樂家系列莫札特與蕭邦、艷夏花荔、(我不清楚是那一種產地跟處理法的)藝妓、冰的肯亞、中南美洲的豆子跟巴西商業豆等等。
不知道還有沒有遺漏的?(補一個:厭氧處理)

店家也有人推步昂、kakalove、臥龍、民享號、大叔、釋芳…

我應該會找時間慢慢嘗試。

日曬椰加雪非我之前在咖啡店喝,很不愛,聞起來香氣跟聞醬油一樣,喝起來光手沖,一入口就很酸,酸到蓋過香甜,喝了兩家後從此放棄它。

這樣的話肯亞還要試嗎?冰滴會比較不酸?我有點擔心畢竟是非洲豆。

巴西試過兩種,濾掛黃波旁,入口有甜符合我喜愛,但尾韻味道不好喝(可能我自己沒泡好),店家的該濾掛放有一個月了香氣差一些,未來可能把其他試過再嘗試一次。

另一個喝過的巴西是法蘭達日曬酵母發酵,它發酵後的香氣雖然有酒香,但還加上某種我覺得特殊的發酵香味,那個味道剛好沒對我個人胃口,不怎麼愛。

黃金曼特寧跟曼巴也是入口喜歡,焦香足,有日本ucc感覺,但尾韻覺得微辛且回苦,尾韻不好喝,感覺普通。

反而賣場豆喝過璞珞的花香甜菊覺得香氣普普味道還ok,意外合口味,但總覺得想試些更高級的豆子。

想問問大家,還有沒有喝過那些,推薦我嘗試的,另外黑蜜處理會適合我嗎?
感謝~
2022-06-06 12:41 發佈
豆子介紹寫的香味或味道, 我多半也喝不出來, 因為每個人感官會有差異.
網路大家介紹的店家, 你只能一家家去喝, 因為別人喜歡的, 不一定合你的意.
或許你在買豆之前, 先和賣家溝通你喜歡的傾向, 看賣家能提供你那些建議與選擇,
可以降低盲目嘗試的次數, 也可以順便看看賣家與人溝通的程度, 與有那些理念或堅持.
同一支豆子, 不同的賣家, 不同的烘焙程度與手法, 味道的取向可以截然不同.
只有不斷去喝, 直到找到一家自己喜歡的.
你放棄的耶加雪菲, 各家不同的焙度, 日曬, 水洗, 蜜處理... 味道取向不會相同,
也許哪一天你會在某一家喝到讓你喜歡的耶加雪菲.
之前友人泡了Simple Kaffa的水洗巫里給我, 我覺得很不錯,
之後, 我也買了其它間的的同批次豆子, 都有水準之上.
可以試試

nataraja wrote:
簡介的xx香我都喝不太出來,比較想問大家「直觀」一點的形容。
(尤其是espresso+水的方式,常常會把某些咖啡煮的很酸)

我也喝不出來
或者更精確的說法是,我喝得出不同味道的層次,但無法連結那些味道的描述
簡單講就是我覺得不像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雖然很難交流,不過自己知道在喝什麼就好

espresso+水會很酸? 這我不清楚,我不太喜歡喝美式
要喝水水的黑咖啡我都是手沖
我喝過很酸的espresso,沒記錯的話是在桃園卡爾地咖啡喝的Stella配方豆
但我不知道店家用什麼參數沖煮的
如果要不酸
通常不外乎水溫高一點,磨細一點,預浸長一點,萃取時間長一點,萃取量多一點
(拉高萃取率)
但沒有加熱功能的器材,要注意預浸拉長同時水溫會降低


nataraja wrote:
椰加雪非我之前在咖啡店喝,很不愛,聞起來香氣跟聞醬油一樣,喝起來光手沖,一入口就很酸,酸到蓋過香甜,喝了兩家後從此放棄它。

這樣的話肯亞還要試嗎?冰滴會比較不酸?

醬油味大多是日曬豆發酵的味道
也有人會把日曬豆的味道連結到腐敗的酸臭味
這是我比較常聽到不喜歡日曬豆的原因
耶加是不錯的豆子,不喜歡日曬可以試試水洗

烘焙度淺的豆子會偏酸
但是當萃取率達到20%以上的時候,其實很少豆子喝起來會很酸
所以應該是沖法的問題,通常萃取率偏低就會偏酸
老闆可能太過強調它的酸質
在我還沒有買咖啡濃度計,新手階段時,經常在追酸,也沖過很多很酸的咖啡
有了濃度計後,才知道自己沖的萃取率原來那麼低
後來練習把萃取率拉到20%以上,除了肯亞就沒有沖出過很酸的咖啡了,都是微酸
但是香氣、味道層次、平衡感都更好,我就再也不追酸了

肯亞是本質就酸的豆子,市面上很少有烘得好喝的肯亞
不喜歡很酸建議直接跳過
冰滴肯亞會是什麼味道我不知道
每個人的冰滴做法也不太一樣
像我是用40g粉,3秒1滴,滴到下壺300g,萃取率都在22%以上,濃度超高,要兌水喝
we543543

肯亞烘到中深還是帶明顯酸質(喜歡的,這算美好),怕酸的還是無福消受[笑]

2022-06-07 13:38
Mr ciprino

肯亞我還蠻喜歡的,但前提是烘焙的要到位,前段的清爽檸檬酸香,到後段的可可香氣。

2022-06-09 0:46
謝謝樓上幾位,改天繼續試試水洗的椰加雪非,

那我想肯亞應該就別碰了,還有日曬+發酵這兩組關鍵字同時出現也別碰,哈哈哈。

追加問一下,雙重厭氧那類處理法會是什麼風味呢?
舊傻男人

日曬, 水洗, 蜜處理, 都有發酵喔, 只是沒有特別寫出來. 只要處理的環境有細菌, 不同環境有不同的發酵狀況, 發酵有自然界細菌發酵, 人工添加酵母菌, 或特殊菌種發酵, 或是加一些添加物幫助發酵.

2022-06-10 8:57
we543543

發酵只有酵母菌會引發(空氣中到處都有),其他的細菌只會造成腐敗[笑]。要避開醬油味發酵味,水洗的機會相對高一些,不然就是深烘,將那些味道磨去,但豆子原有風味也失色了。

2022-06-12 16:37
喜歡酸香轉甜,應該考慮淺烘焙的豆子。
但是聽樓主的喜好,似乎不是如此。
如果我猜得沒錯,樓主喜歡香甜飽滿的味道,應該考慮中深烘焙的豆子,會比較對味。

中深烘焙便宜的可以考慮義式配方豆。
貴一點的可以考慮日式烘焙的豆子,例如山田珈琲店的黑森林,是我近期的最愛。

另外淺烘焙的豆子,手沖的水溫太高,有時候口感會太酸。
建議樓主試試中深烘焙的豆子,用 85 度左右沖沖看,也許會找到你的最愛。
nataraja
nataraja 樓主

阿,我都用90~95度,改天降溫試試看,確實喜歡香氣跟甜,body不要太重的。

2022-06-07 6:00
nataraja wrote:
簡介的xx香我都喝不太出來,比較想問大家「直觀」一點的形容。

生豆商寫的風味,我經常沒烘出來
我烘出來的風味,生豆商沒寫上去

除了不同烘焙度,產生不同的風味表現
用不同烘焙器材,味道也是相去甚遠

所以袋子上寫的風味是你沒喝出來,還是根本不存在?
===============================================
回到風味探索,其實我不是很在乎SCA的風味輪上寫甚麼
或是說我們可用自己熟悉的味道,畫自己的風味輪

我拿曼特寧給長輩,說出【杉木草本】可能會讓大家一頭霧水
當我說出【津津蘆筍汁】,我發現訊息還比較容易傳遞並記載

隨後可以跟朋友間交流【台味-風味輪】的建立
就連羊肉爐,煙燻香腸....等,在我習知的烘焙不良都一起上榜
時速15公里

有能力自己寫杯測紀錄的店家其實不多,如果有!我會用新台幣支持他

2022-06-07 20:29
we543543

同一支生豆,有的風味描述會和上游公版不同,甚至出現本土特有食物味道敘述的。網拍有啦(不只一家),不替人做廣告,看緣份吧。

2022-06-07 21:55
silaslin wrote:
另外淺烘焙的豆子,手沖的水溫太高,有時候口感會太酸

其實酸不酸苦不苦,要看怎麼沖,並不是水溫高低這個單一條件決定
酸通常是最早溶出的物質
水溫高可以提升萃取率
所以如果用高溫水,在前段就會大量溶出酸
如果剛好你的粉水比又比較小,例如王策用1:16.67,粕谷哲用1:15,而你只用1:12
相對來說,你的後段會比較不足,無法平衡前段的酸,喝起來就會偏酸
這只是很概略的說明
影響萃取率的因素有粗細,水溫,擾動,時間,水量(粉水比)等
所以跟沖法有絕對關係
要研究沖法,粕谷哲的四六沖法是很好的切入點
KONO的點滴沖法也很有趣,可以當作用極端方式驗證萃取
bakafish

原理其實是一樣的,把46的原理弄懂之後就可以因應豆子改變沖法,愛怎麼變化都可以

2022-06-09 23:52
MaChi_Wang

請教魚大您所提的因素中,那個對提高萃取率最有幫助呢? 手沖器材裡,那個器材又對風味的影響最大呢?

2022-06-24 16:52
樓主,聽魚大的建議一定沒錯。
粕谷哲的四六沖法很適合新手。
Kono 點滴法我練了好多年,才剛入門而已,門檻太高。

樓主認真回覆跟學習的精神令人感動。
所以豆子的挑選上我想給個建議:(不是業配,只是個人喜好)
Body 不要太厚又香甜可口,可以考慮這兩家
山田珈琲店的淺烘焙,基本上都不會太酸,他的淺烘焙有點接近其他家的中烘焙,其他的烘焙度 body 會太厚
KAFFA 卡法.日常,挑選甜感四個水滴以上的豆子就對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