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去年9月就要交貨的,因為氣閥設計問題多拖了半年,今天終於到了

右邊紙盒裡裝的是底座,左邊覆蓋的是細緻的泡棉
底下那小盒子裡是備用的沖煮頭墊圈一條,氣倉墊圈一條,氣彈墊圈兩條,洩壓閥墊圈一條


我買的是高低雙底座版,有多送一個濾杯,只買一個底座的話不知道有沒有
有QR Code的是我自己的VST 15g和18g濾杯,一起入鏡做比較

原廠送的兩個濾杯,內縮型濾杯的濾孔是垂直排列,較深的濾杯是交錯排列

上半部的本體(氣倉)背面
上面是氣閥,左下是氣彈倉,中間是洩壓閥,右邊是美式氣嘴可接打氣機

這次的製造方式是先鑄造再車削,所以不需要美觀的部分就保留鑄造的樣子
對焦不在螺牙上,但仔細看可以看到有兩段螺牙,底部還有一段被遮住
代表本體在鎖入水倉時,有三個位置可以旋入,增加方便性

水倉內部也是保留鑄造的樣子,容量約120ml
木柄的連接部分比起前代11C要堅固許多

拿下E61分水網的水倉底面
這個矽膠墊圈不像E61的沖煮頭墊圈那麼好安裝
每次看到這種說相容E61的,我都有疑問為什麼不直接做成可以用E61的墊圈
11C的省氣塊很難預熱的老問題依舊,這次的省氣塊,或者說是分水塊,我拆不下來
而且中央螺絲是控制出水的單向閥,看樣子也不能拆

要用E61的分水網,這個構造似乎免不了

原廠的濾杯座,一樣很多部分都保留鑄造的樣子

放入VST 18g濾杯的底部樣貌

全機樣貌
本來買高底座是想用分流把手,避免水出完時出氣泡會亂噴
雖然原廠說相容E61,但我的Lelit Bianca把手裝不上去,看來想用E61把手要另外買
圖中可以看到高底座的空間放入電子秤和360ml奶泡杯還有剩

水倉放在快煮壺上預熱

再來說說使用體驗
前面有說,本體鎖入水倉時,有三個位置可以鎖入
實際使用時,差不多是拿起來隨便鎖都可以鎖得進去
轉半圈多一點就鎖緊了,也不需要花什麼力氣
這點比以前11C改進很多
鎖緊時壓力表不一定在正面,這無妨,鎖好後再連水倉一起轉就行
萃取完畢時先洩壓,就可以輕鬆的把本體轉開
並不會有YT上某人說容易動到氣閥的問題
由於跟11C一樣有個省氣塊在那,預熱不足的問題也一樣存在
水倉經過上下夾攻多次預熱,杯子也預熱到會燙手,出杯還是可以直接大口喝
忘記測溫了,估計只有60到65度吧
Rossa PG可以到70度以上
原廠的濾杯座和卡口的設計不錯

上圖這個卡口,左右兩邊的卡榫,長度與空缺的部分是等長,大約是濾杯座耳朵的兩倍
所以濾杯座差不多可以說是隨便都能卡得上
耳朵只要全部進入卡榫就鎖緊了,不需要花什麼力氣
只是卡進去的位置還是要稍微記一下耳朵與水倉木柄的相對位置
由於本體鎖入時有三個位置可以鎖入,會造成壓力表轉到正面時,木柄的位置不一定
濾杯座卡入點也會變不固定
說明書中有寫,把濾杯座的耳朵對準水倉側面的xbar字樣即可卡入
不過意思相同,當你鎖上氣倉,把壓力表轉向正面時,連帶著水倉轉動
你不一定看得到xbar的字樣
所以流程上,水倉上底座,木柄固定朝同一個方向,先上濾杯再鎖入氣倉會比較好
我的打氣機雖然可以打到上限20 bar,但可能因為要能打到高壓,出氣量較小
實際萃取到6 bar就上不去了
第一次直接用打氣機有點手忙腳亂,流程沒想好
萃取量到了應該先移開杯子,換拿鋼杯接水,然後才關打氣機,開洩壓閥
我卻先關打氣機,剩餘壓力繼續萃取,18g in 50g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