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關於半自動義式機流速的疑問

想請問大家,粉 18 g,時間 30s,流出 60ml

1. 這樣算是 double shot 嗎?流速是否太快?

忘了當初從哪邊看來的,但一直以來就都用這流速在沖煮,味道也覺得還 ok。

剛剛向廠商詢問產品問題時,對方雖然一直強調喜好因人而異沒有對錯,但他覺得流速過快並且萃取過多 (沒有明確說過多,但提到 1:2,即 18g 粉得 36g 濃縮液)

這讓我對自己產生懷疑,難道這麼久以來我都弄錯數據了嗎?大家的 io 量都是幾比幾呢?還是我真的客家喝法?

2. 若是以 1:2 比例沖煮冰拿鐵,一杯 300-350ml 的量來說,36g 的濃縮液不會太淡嗎?不曉得有開店的前輩,冰拿鐵濃縮液都是取多少量呢?

先謝謝願意回答的先進。
2022-03-21 23:31 發佈
cheath wrote:
味道也覺得還 ok


這個比較重要。



義大利單份參數是7 ± 0.5 g, 25 ± 5 seconds, 25 ± 2.5 ml, 雙份時間一樣,粉量和咖啡液雙倍。

18g, 1:2是西雅圖參數,也是義大利以外較通行的參數。

拿鐵考慮的是用幾g豆子煮為主(主要看萃出物而非咖啡液),18g取36或取45會有萃出物比例的問題,但沒那麼決定性。(樓主的60ml不會有60g)

冰拿鐵不清楚,只考慮奶咖比,18g豆子做一杯300ml的拿鐵是ok的。
很多人都誤以為意式咖啡機,沖煮出來的量越多,咖啡味越多?!
但是請別忘了沖煮出來的量越多,代表水也相對越多,所以實際上咖啡濃度反而是稀釋了

你試著去沖煮
用18g分別出60ml和36ml比較看看
36ml會比60ml更加濃稠

有人喜歡更濃縮酸甜只萃取前段Ristretto
有人喜歡均衡完整萃取espresso

不管是義大利的espresso標準還是哪裡來的標準
那都只是提供一個大概的參考而已

畢竟每一個人的喜好不同
自己喝起來喜不喜歡才是最重要

至於喜好也不是一成不變
就算是同一款咖啡豆,意式萃取多一點或萃取少一點,風味截然不同
偶爾換個手法,說不定有意外的驚喜
00667904

我覺得不是參考,比較像是使用方法,義大利廠豆就是照著543大的做法,每家廠豆都是在這個參數下去配豆烘豆,當然你想裝多少克萃取多少秒自己高興就好

2022-03-22 7:07
zero369

量杯上面都是寫ml,有哪家寫g的? ml是毫升容積,g是重量,以水的密度比來說1ml=1g,如果照所謂的義大利espresso,那麼18g的水粉比高達3.57,萃取出64,是誰規定一定要照義大利做?

2022-03-23 12:08
其實水粉比多少, 對家用玩家來說, 並沒有一定的對錯,
你的廠商說的也沒錯, 水粉比會直接影響的是口味,
而口味見人見智, 你習慣18g出60g咖啡液的口味
這樣對你而言就是杯好咖啡

而若你有想嘗試的意願, 就可以試試1:2~2.5
出來的咖啡液的味道也會不同. 找你自己覺得適合的即可

至於水粉比高, 不代表濃度就愈高,
你可以觀察,一開始出液的時候, 液體的顏色是最深的,
這時的濃度相對來說也較高,
隨著時間拉長, 顏色就會漸漸變淡, 且流速會再快一些些
這代表著水份變多了, 濃度也變的較淡

下面有段影片, 裡頭的觀念值得參考看看
一般的"標準"粉水比只是參考值,每個人的口味喜好不同,樓主可以試試減少萃取量,如果覺得變好喝,那以後就這樣做,如果沒有比較好,那原來的萃取量並沒有問題,自己覺得好喝才是重點。
一般手沖粉水比是1:10~15,我就偏好1:18,冰拿鐵也是有我自己認為的黃金比例,16g豆子萃取50ml,加鮮乳200ml再加冰塊5塊,當然不同的豆子會有微調。
自己喝開心就好
cheath wrote:
粉 18 g,時間 30s,流出 60ml
...(恕刪)... 1:2,即 18g 粉得 36g 濃縮液...(恕刪)...
這讓我對自己產生懷疑

個人想法, 若有疑慮, 或許可借助濃度計實測看看.

若 18g -> 60g 測出的TDS: 6 => 咖啡液中約有3.6g萃取物(A) , 56.4g 水 (通常水量多, EY還有機會拉高)
而 18g -> 36g 測出的TDS: 10 => 咖啡液中約有3.6g萃取物(B), 32.4g 水
雖然 A萃取 成分與 B萃取 不同(大體相同?烘焙度也會有差異?焙度越深差異越小?), 但味道ok的話, 可能可看成風味取向. 純飲ESP因TDS不同, 而一般飲者對濃度感覺較敏感, 應較容易分辨兩ESP差異.

接下來就是加牛奶成冰/熱拿鐵的比例問題, 牛奶也可看成 水+乳脂肪等成分...(蒸熱牛奶是 蒸氣+水+乳脂肪 : p )
所以整個MIX下來...會不會有差? 有機會. 差異會不會影響風味? 有機會, 飲用者會喜歡哪一杯? 不一定. XD
we543543

奶咖喝得不多。有限經驗是改變任一參數比例,味道都會改變,最討厭的是換支豆子參數比例要重來,我又是喜歡換豆子的人....

2022-03-22 17:50
味道非常主觀
自己喜歡可以接受就好囉
我剛開始接觸手沖是秉持客家精神從1:22開始喝起
慢慢調整到現在大約1:15.83感覺喝起來最順
如果有換豆子可能再用by pass的方式調整濃度
風~~
所謂1:2,是量測多少的粉可以萃取出多重的咖啡液
但是,請注意
『咖啡沒有絕對』
不同豆子、不同配方、不同烘焙,都會造成溶解不同
就會產生不同萃取率
SCA要我們教萃取率(espresso brewing factor, EBF)在1:1.5-2.5
但是如果你碰到的老師不求甚解
你就會以為萃取率一定要在這個範圍
事實上,我的豆子,萃取率常常在1:3
『咖啡是用喝的,不是用看的』
難道1:3就不好喝嗎?
我金門的一個學生開店,用我的豆子萃取47秒/double
超好喝的
你說她不對嗎?
(他用KvW spirit+Mahlkonig K30來萃取)
所以,不要被數據綁住
不同的豆子+機器狀態+你想要做到的風味=你的萃取
這都是變因
咖啡是用喝的
這也是我在教SCA Barista最強調的一點

至於那個所謂『錯誤』的影片
看看就好
zero369

不同的豆子+機器狀態+你想要做到的風味=你的萃取,因為常烘不同的豆深有同感,我也認為不能被數據還是什麼所謂標準綁住,若被綁住了就好像以管窺天,永遠不知道世界其實有多大

2022-03-23 12:21
we543543

雖然沒有標準化的翻譯,台灣不少人認為萃取率指的是ey.EBF指的是x單位咖啡液出於單位咖啡豆?google一下,水粉比用brew ratio的多過EBF. 不太一樣的時候,可以的話,建議附一下英文。

2022-03-23 23:13
我比較喜歡用重量來測量,不會因為crema多寡、奶泡厚薄等因素影響

這裡提一下18g豆子萃取36g與萃取50g的濃度問題

18g豆子萃取36g,假設萃取率達20%,濃度(TDS)是18 x 20% / 36 = 10%
18g豆子萃取50g,假設萃取率達22%,濃度(TDS)是18 x 22% / 50 = 7.9%
因為水比較多,通常萃取率會比較高,但可以看出濃度下降不少

18g萃取36g,萃取率20%的時候,溶出3.6g咖啡物質,36g裡有32.4g是水
18g萃取50g,萃取率22%的時候,溶出3.96g咖啡物質,50g裡有46.04g是水

這兩杯基底,各做一杯300ml的拿鐵,該用多少鮮奶?
顯然50g那杯會用少一點
一杯拿鐵裡的成分 = 溶解的咖啡物質 + 水 + 鮮奶
總體積同樣是300ml,哪一杯喝起來,咖啡味道會比較重,哪一杯奶味比較重?
其實沒有一定
咖啡和奶的味道,會互相拉鋸,也會相輔相成

原理理解就好
不用想太多,機器在手,試了就知道
不同的豆子,做法可能不會一樣

最後來看一下澳洲的Flat White
感謝各位先進的回覆,受益良多,今天回去就先磨細萃 36g 試試味道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