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問推薦的義式咖啡機入門款?
我看了很多15bar & 20bar請問是差別在哪?壓力大的比較濃嗎?還是?壓力大比較好還是壓力小的?
hitomi77 wrote:
15bar & 20bar請問是差別在哪?
這是咖啡機裡面使用的vibration pump(震動泵)的規格
但是這種pump的壓力和出水的流量大約成反比
出水的管路末端的阻力越大(萃取時阻力就是咖啡粉餅),出水流量就越小,壓力就越大
流量小到幾乎不可能再小時,這時的壓力來到最大,可達15 bar或20 bar
但是這個流量遠小於萃取咖啡時的流量
因此實際上萃取咖啡時的壓力不會是15 bar或20 bar,通常落在7bar到11 bar這個區間
以一般認知而言(最早應該是出於illy的研究),最佳萃取壓力是9 bar
並不是壓力越大越好
ULKA原廠對E5這顆pump提供的流量與壓力曲線圖,這顆是常見的15 bar pump

太低階的入門機,可能沒有附一般的多孔濾杯,而是附底部只有一個小孔的加壓濾杯
例如EES200系列就是
一般的濾杯底部是多孔的
配合沒有底部的把手使用
你就可以從濾杯底部出咖啡液是否穩定呈現一條咖啡水柱,一般叫它老鼠尾巴
來判斷你這杯咖啡在咖啡粉佈粉上有沒有問題
以及從萃取秒數和萃取量(即萃取流速),來判斷是否要再磨粗一點或磨細一點
磨細或增加粉量,會增加粉餅阻力,使萃取流速變慢,反之則變快
一般是以25到30秒,萃取出兩倍咖啡粉重的咖啡液
使用加壓濾杯的好處是你隨便磨個粗細度,都可以做出一杯有點樣子的espresso
但因為加壓濾杯限制了流速,會讓你不容易抓到正確的粗細度
沒有無底把手也無法從濾杯底部觀看老鼠尾巴
也就是雖然看起來有點樣子,但不會很好喝,而且初學者也不知道要如何調整
網拍有在賣51mm無底把手和多孔濾杯,如果要買EES200E的話,建議要研究一下
好處是機器便宜,就算玩一陣子發現沒興趣,把機器便宜賣了也不會損失多少
還有加熱塊的加熱速度比鍋爐快,鍋爐咖啡機通常從開機到可以使用要15分鐘到20分鐘以上
缺點除了上面說的以外,還有連續出杯時的水溫會升高,容易萃取出苦味
以及蒸氣弱,打奶泡時間要比較長,也比較不好打
hitomi77 wrote:
想請問推薦的義式咖啡(恕刪)
如果預算稍微購,真心推seaco EP3246的latte go功能
https://www.saeco.philips.com.tw/lattego-ep3246/
他的新技術,讓你打完奶泡後可以輕鬆清潔(這是重點)
比較沒有衛生與殘垢的疑慮
我現有的這一台,是有打奶泡的功能
我是一般上班族,起床就像打戰趕快弄小孩,一起上班上課
除了好有礙願意早點起床弄那些咖啡,不然,連晚出門一兩分我都在意
所以,從一開始用咖啡機打拿泡後沖洗 → 另購奶泡機 → 直接加鮮奶
標準一直在退化,可能要等小孩成人後+退休
才有辦法悠閒舒服地慢慢打個奶泡喝個咖啡
所以,等我現有的這一台壞了,我就會換
淚推一個不用太花時間清潔處理的latte go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