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一堆浮誇的風味標示你到底喝得出來幾種?

我不是什麼專家或成癮玩家,就是一個普通消費者,平常只喝兩大超商美式
防疫期間不能亂跑,不小心翻出10多年前的虹吸壺
上網買了幾個膠圈、濾器換上又是生龍活虎
當初開始買的第一個虹吸壺 hario 也才 750元
它的原理對於當時理工科學生的我來說實在太神奇風味反而在其次
而且當時對於風味其實沒這麼講究跟浮誇
只要不要萃取過頭不過酸不過苦,濃香醇這幾個形容詞就算很棒了
豆子的產地也只簡單標示國家,聽過的精品級也只有藍山而已
手沖門檻不高1000元內器材豆子通通搞定,防疫期間待在家慢慢玩
只是現在買豆讓人眼花撩亂,處理法、國家、產地、產區、莊園、還有村?
更不要說風味口感,花香(這又分不同花香)、果香(這又分不同水果香)、焦糖、可可、杏仁、榛果
這半年來都是買不同國家、產區的豆子連同一間烘豆店都不去超過兩次
但是大部分的風味我只分得出果酸味,不讓人討厭的無法形容水果酸味
這似乎是現在的主流,過去老派的偏苦中回甘好像不太多了
也許是我見識的不夠多,這種就需要更多的驗證
所以到底有多少人可以喝出包裝上標示的一堆風味?
還是像泡麵一樣牛肉風味僅供參考
2021-08-05 4:2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風味
來看看 專家們 的回應!!!!
erin6223 wrote:
手沖門檻不高1000元內器材豆子通通搞定


好奇一問,「通通搞定」的有沒有詳細一點的內容?
erin6223
erin6223 樓主

濾杯 hario v60 勤快一點410找的到濾紙 60 元,手沖壺 350cc 400 以內買的到,下壺自家茶海隨便, 剩下買網上少量試喝包,等覺得 ok 就可以升級,不過手沖壺蝦皮買的作工很差

2021-08-05 9:05
allzero

手沖壺太小,容易掉溫。這容量只適合沖掛耳,這種東西,不是迷信名牌,但專業咖啡品牌和雜牌做的,絕對有差

2021-08-05 13:40
一切都是包裝跟為了發財
這樣有沒有像股票一樣,要先說故事,才能畫大餅,才能賣高價
很多物品都是這樣習慣就好
北台灣第一巴圖魯

紅酒 咖啡 茶 三大假鬼假怪商品 膨風的多 實在的少

2021-10-08 19:48
erin6223 wrote:
濾杯 hario v60 勤快一點410找的到濾紙 60 元,手沖壺 350cc 400 以內買的到,下壺自家茶海隨便, 剩下買網上少量試喝包


省錢的話,塑膠v60只要一百出頭,h記原廠濾紙110張裝七、八十,手沖壺跟下壺都非必要。計時器必要,現代人都有手機所以不用花錢,磅秤是必要的(一百多的就夠用),溫度計看手法,有些也非必要。水粉接觸時間、水粉比和水溫是重要參數,參數是影響風味的極重點。

然後,跟風味有關另一個極重點,磨豆機,不是能省錢的事(不是一千能解決的事)。店家預磨或爛磨,很難嘗出啥風味。
exj7898521

我都用99元的NG錐形陶瓷濾杯,比樹脂濾杯還便宜。

2021-08-11 11:15
erin6223 wrote:
一個普通消費者

erin6223 wrote:
這似乎是現在的主流,過去老派的偏苦中回甘好像不太多了
這比較像烘焙程度可以影響的,找些中深烘焙或日式烘焙的豆子會比較偏你敘述的
erin6223 wrote:
現在買豆讓人眼花撩亂,處理法、國家、產地、產區、莊園、還有村?
更不要說風味口感,花香(這又分不同花香)、果香(這又分不同水果香)、焦糖、可可、杏仁、榛果
行銷與包裝的元素吧,最近看到豆子還要取名字XD,味道有些有,有喝過枸杞味、醬油味、巧克力味,但都不是自己煮的
we543543 wrote:
磨豆機,不是能省錢的事。店家預磨或爛磨,很難嘗出啥風味。
那很多耳掛包怎麼辦
Little J Jr. wrote:
很多耳掛包怎麼辦


沒喝過好的。
erin6223 wrote:
更不要說風味口感,花香(這又分不同花香)、果香(這又分不同水果香)、焦糖、可可、杏仁、榛果
這半年來都是買不同國家、產區的豆子連同一間烘豆店都不去超過兩次
但是大部分的風味我只分得出果酸味,不讓人討厭的無法形容水果酸味
這似乎是現在的主流,過去老派的偏苦中回甘好像不太多了

上面這些敘述詞語,很熟悉

在 01 討論威士忌各品牌的風味,
也是很流行這些詞語來描述,在不同階段,湧現不同風味,
很像是綜合水果酒。
以前會描述的,蒸餾穀物酒,
在橡木桶陳放後的啃木頭味,現在沒有人要描述了。
現在許多人喜歡香香甜甜的威士忌,
就像三合一好入口

也許,老派,趕不上流行了
我只能辨識出不同的味道,但說不出來是什麼味道
也不是每一種豆子都有包裝上寫的那麼多種味道
行銷當然或多或少都有
流行的東西本來就有期限,台灣早期的咖啡大概是日式賽風,當時甚至不是主體,可能只是餐廳裡的附餐飲料
慢慢星巴克打開市場,再到現在流行的淺焙,誰知道過陣子會不會又流行起重烘焙呢

我也不是高手,只是覺得樓主方向走錯了
先從烘焙度及處理法著手會比較容易找出自己的愛好
再來,風味的部分,可以找找風味輪
先從內圈的部份去感受,一開始就要就要去分辨到外圈,當然挫折感會很重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