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格如下:
功率:700W
電壓:220-240 V // 50/60 Hz // 單相
轉速:1400 rpm (50 Hz); 1700 rpm (60 Hz)
刀盤:80mm Premium cast steel
研磨能力:
平均 550 g/min
50 Hz: 350 g/min @ 250 µm l 550 g/min @ 700 µm
60 Hz: 420 g/min @ 250 µm l 650 g/min @ 700 µm
豆槽容量:約500g
尺寸:216 x 536 x 300 mm
淨重:18.8Kg
比預期的高度還高一點,EK43s拿掉豆槽後在旁邊顯得小一號,二台如果都拿下豆槽高度應該差不多。



無段調整的刻度盤非常精緻,一位玩相機的朋友說這刻度盤的旋轉手感就像在調哈蘇相機的焦距一樣舒服,工藝水準夠高。

這一片塑膠插銷是防靜電用,可以讓出粉分布均勻,需要定期擦拭清潔。

豆槽有安全感應開關,取下後就無法啟動電源。上刀盤很好拆卸,只要用星型板手鬆開三顆螺絲,順時針轉一下就可以拿下來。

工程師說刀盤跟804 LAB Sweet的鑄鋼材質不同,是高碳鋼材質。我覺得二者都是近期的鑄鋼產品,材質相差有限吧!!

承杯架向上掀起用一字螺絲起子就可以調整高度。

敲粉裝置改成U型板手,視覺上有加分,操作也簡便,向上扳起再放開彈幾下就可以敲落殘粉,只是敲擊聲音依舊很響亮。

把上、下刀盤都用吸塵器清潔乾淨後,刻度調7.0磨手沖,結果略粗了一點,首次研磨預期會有1公克的殘粉,結果卻出乎意料之外只有0.3g的殘粉。


沖一壺最熟悉的翡翠莊園藍標Geisha水洗,風味的細節呈現及尾韻的甜感表現得非常好,接下來就要針對一般常喝的耶加雪菲、肯亞AA..等等,測試跟EK43s的風味差異。


最後試磨最難搞的單品SOE,刻度要調到最細,豆量要加到20g以上才勉強達標。而一般的義式廠豆則完全沒有問題,刻度調到0.2,豆量15g,可以輕鬆應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