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烘豆機除了基本架構功能特性的考慮外 可用軟體根據曲線全自動控制烘焙重要嗎?

最近朋友一直慫恿一起買小型烘豆機來玩玩,彼此就開始研究如何選擇。

朋友認為能用軟體根據曲線做全自動控制,來完成烘焙的功能很重要。他認為有時候懶或忙用此功能應該很好。

我的認知是全自動往往因為架構與成本的限制妥協,雖然方便但很難在性能上完美。這就有點像全自動的義式咖啡機的產出品質往往不如半自動。後來又從Daniel兄的分享驚訝到,不插電的簡一拉霸居然在espresso上可以贏過ECM Synchronika. 所以全手動加上好的技術應該是完勝全自動。

請烘豆先進們分享實際的經驗,類似Artisan軟體控制全自動流程的功能好用且品質OK嗎?

還是只要有電腦即時顯示與紀錄曲線就足夠了。是否烘豆品質必須每一鍋都先有計劃,然後在烘豆過程全程盯住曲線即時監看與調整,這樣才能確保過程的掌控能最接近計畫。
2019-10-31 17:29 發佈
Davidkswang wrote:
最近朋友一直慫恿一起...(恕刪)


我會建議會懶的話 就直接跟別人買豆子吧
有興趣想認真玩 再踏入烘豆這塊
不然烘出來
可能也不太容易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全自動拉曲線是方便複製
在複製之前對機器.豆子.手法 建議都要有一定了解

我自己會開Artisen
不過只是參考 用來預判接下來狀況
以及日後的存檔紀錄好做參考
實際的參數在烘前先擬定好 有狀況再微調



印象Artisen主要是紀錄跟分析
而不是全自動操控軟體

機器要能全自動跑
要搭該機器本身的軟體跟設定
如Diedrich IR-5 觸控款. Loring S7等



ikawa是很方便的全自動小機器 但他很難拿來做商業批次量產
定位也不是批次量產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Davidkswang wrote:
最近朋友一直慫恿一起...(恕刪)

全自動能推ikawa,缺點就是貴了點(15w)、量又少了點(50g)。

已量來說兩個人,一個月可能才3磅豆子(大概可以玩6個小時),其他機器隨便烘烘就喝不完。

全自動能重複曲線,又有挺多的曲線提供選擇(雖然很多都長得很特別)。
Davidkswang wrote:
不插電的簡一拉霸居然在espresso上可以贏過ECM Synchronika...(恕刪)

這個應該是誤會了
拉霸機的口感比較柔順,乍喝之下、不常喝Espresso的人在喝拉霸機壓出來的濃縮時會感覺比較容易入口、好喝。我家人都不是專業人士,他們的評論無法代表Espresso的優劣。如果講究Body、平衡及後韻的話,ECM Synchronika煮出來的口感其實不是簡一這個級數能比的,要比也要LONDINIUM 1、Pro 800、QM Achille 0996才能同台較量。

Davidkswang wrote:
類似Artisan軟體控制全自動流程的功能好用且品質OK嗎...(恕刪)

Artisan是監視記錄軟體,不是控制軟體,沒辦法控制火力、風門...等,所以不能自動烘豆。小型烘豆機可以做到用烘焙曲線自動烘豆、精準且重複性高的好像只有IKAWA,其他的都更貴。

即使用烘焙曲線自動烘豆,也要對烘豆有基本概念才行,諸如入豆溫、回溫點、轉黃點、梅納反應、一爆、焦糖化反應、DT、風門的影響.....,不然烘焙曲線都不知道要從何調整起。

我買了IKAWA以後就乖乖的去上烘豆課了,上完烘豆課老師說我的順序錯了,應該要先上感官課,所以又緊接著上了感官課。然後覺得自己的手沖技巧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自己烘的豆沒辦法沖泡出心目中的風味,又去上了手沖進階課、手沖高級課。後來又對小富士平刀、鬼齒感到不滿足,想追求更好的風味,所以又買了Monolith Conical、EK43s。然後還是覺得不滿意,又開始買更好的生豆,越買越高檔,從耶加雪菲、衣索比亞 藝伎村 金標藝伎、巴拿馬翡翠莊園藍標、綠標、乃至於紅標藝伎,今年1~10月買的生豆總值已經超過一台EK43了。烘豆大師的技術好,可以把1000元的豆子烘出1500元的價值,我的烘豆技術還很菜,即使把3000元的豆子烘成2000元的價值,我的豆子還是勝出,雖然代價比較高

這些都是買了一台烘豆機以後發生的事,花錢如流水,我老婆差點以為我是不是臨老入花叢了

chrono79925 worte:
我會建議會懶的話 就直接跟別人買豆子吧...(恕刪)


除非對烘豆真的很有愛,不然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
kenekenek wrote:
一個月可能才3磅豆子(大概可以玩6個小時),其他機器隨便烘烘就喝不完...(恕刪)

一點沒錯,我上個月底烘了3磅義式配方豆,整整玩了6個小時

雖然義式豆的烘焙曲線比較單純不用調整,但畢竟不是全自動烘豆,還是要人工進豆、人工下豆,整整6個小時就耗在那裡!!
當出決定入坑的稻草是,生豆佔60%烘焙佔30%沖煮佔10%(廣告看來的)

那不就豆子買好,只要烘熟隨便都比一般豆好喝。大概像半磅500熟豆跟250g500元生豆(2000/kg)
然後就拼了
Artisan其實是有控制能力的
不過它的動作很簡單,就是在什麼時間點做什麼事而已
只要烘豆機能使用電子控制火力、風門等,並支援Artisan的命令
Artisan就可以幫你控制烘豆機,並完成自動或半自動烘豆
但是如果天氣差異很大,或豆子狀態不同,或烘豆機本身不夠穩定
那麼即使動作一樣,跑出來的曲線也不一樣

我當初買烘豆機時完全沒有考慮自動烘豆這件事
因為喝的速度慢,沒有量產需求
如果哪天我技術好到能賣豆子需要量產,也不會是繼續用這種小烘豆機來出貨
考慮到用電比較方便,體積和價格等因素,與烘一次多少量喝多久
最終決定買IOC302(一次烘180g我覺得最理想)
它的加熱元件非傳統的電熱管,是一個加分點
雖然我不知道除了瓦數不同以外,加熱性能或穿透能力跟傳統電熱管差多少
而它會吸進冷空氣這點,就算是跟它的優點之間的取捨吧

小型機自動烘豆對我來說最大的好處應該是像IKAWA Pro,可以參考別人的曲線
或者可以設計自己的曲線讓烘豆機去跑
不會因為自己的操作失誤而使最終的結果曲線與最初自己想要的曲線不一樣
目的在學習,而不是偷懶
可是價位超過我的預算了
重點在於
豆子並不知道自己在什麼樣的機器內

所以主要得先了解機器是不是符合自己所需
以及了解機器的加熱方式 參數影響
與其買一台將就著用
不如買一台自己真正喜歡 而且得機器比人還兇
(性能得夠用 免的有新想法卻無法嘗試)


還有最後的自己的理想風味 朝自己希望的風味去走
不同的人 就有不同的風味~

只要不是瑕疵風味 都是好咖啡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chrono79925 wrote:
我會建議會懶的話 就直接跟別人買豆子吧
有興趣想認真玩 再踏入烘豆這塊 ...(恕刪)


chrono兄這建言錯不了!

我朋友就是現有CAFEPRO MR-101, 之前推坑我這台,我覺得看起來根本像家電就沒興趣了。

最近他用這台烘了一鍋 90+, 被我笑說糟蹋不錯的豆子,他就興起重新買一台比較正統烘豆機的想法。他習慣使用可以標準化或自動化的機器,才會想找可以全自動作業的機器。

我的想法是烘豆並不簡單,有興趣專研並享受其中的樂趣才值得投入。且不經過一段漫長的學習,不可能會有好的成果。要喝好咖啡,除非能投入大量的時間與成本認真學習,否則還是乖乖找到適合的烘焙商家購買,與自烘同步都有比較實際。

看來要找價格不會太高且性能不錯的全自動烘焙機,應該是很難的任務。
Daniel WYS wrote:
這個應該是誤會了拉霸...(恕刪)


Daniel 兄已經是咖啡頂級玩家了,簡一土炮似的拉霸也只能靠精湛的技術才能做出不錯的咖啡,我那樣比喻是強調手動加上精湛的技術通常會比一般的全自動好很多。當然ECM Synchronika不是普通的咖啡機,手動拉霸機要贏他完全要靠技術了。

每每看到Daniel兄那種深入研究與投入的經驗分享文章真的受益匪淺,也是令人敬佩。我們這種比較混的咖啡愛好者,以速度追逐比喻來說就是完全看不到尾燈的狀況了!

IKAWA真的要多金或私房錢足,且捨得與有愛才花得下去啊!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