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詳細說明網址
日文也還需要請人詳細幫忙解讀,大致上看出面板有按鈕可以調整風味與烘焙度 (看過一些文章,應該沒這麼簡單)。他訴求家用,所以就以簡單如傻瓜相機那樣的架構觀念吧。朋友很久前有寄這台烘焙過的豆子給我試喝,但那陣子手沖沒深入,沒什麼概念。最近等新豆子到會再烘一些來試試看,現在應該比以前有概念一些。
不過若純以設備的基礎架構,彈性,可塑性等觀點,請烘豆先進玩家們建議選擇的重點。感覺上這種不太是主流烘豆機架構的設備,如果買下去要轉手應該比較難了。
Davidkswang wrote:
感謝 chrono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