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原來espresso 跳豆影響流速這麼大

剛做了五次實驗
我發現有沒有壓豆竟然有這麼大的差別

1.固定用anfim SP450 刻度6
2.固定18.3g
3.萃取時間30 sec

有壓豆(放入兩倍以上的豆量, 上頭再放個小杯子增加重量)
萃取26~29g

無壓豆(只放入接近萃取一次的豆量)
萃取34~36g

第一秒落水至咖啡杯也有差
有壓豆約第9~9.5sec
無壓豆約第7.5~8sec

而有壓豆明顯口感較圓滑順口, 油質感較厚實
無壓豆則口感較稀薄較水

雖然每次佈粉與填壓力道略有差異
可是不變的是
有無跳豆的差異似乎已經非常明顯
以前總在找同一支豆子為何咖啡店煮出來的就是好喝很多

我想現在終於找到最大的變因(我覺得應該不下於佈粉的重要性, 甚至超越)
竟然是我之前不太重視的跳豆問題

是否有人也實驗過這方面的差距呢?


2018-04-05 0:58 發佈
Nienor wrote:
剛做了五次實驗我發...(恕刪)


上無底才知道是不是有一致

佈粉會比想像中的重要很多
(非指表面佈粉)

豆壓的問題 在錐刀應該比較明顯

水平式平刀還好吧




咖啡館好喝的原因 主要在於細節的掌控

單以濃縮來說
養豆期 環境溫度 水質 水溫 預浸時間.壓力 沖煮壓力 佈粉手法 填壓方式

都是好不好喝的變因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chrono79925 wrote:
養豆期 環境溫度 水質 水溫 預浸時間.壓力 沖煮壓力 佈粉手法 填壓方式
都是好不好喝的變因


是的
這些都會影響
但我們的實驗條件當然是一次一個變數才有意義

而我所謂的"我覺得應該不下於佈粉的重要性, 甚至超越"
就上述你說的這些我都實驗過
當然上述這些也是大部分的人會注意到的重點, 尤其是佈粉
但差異似乎都沒這次有使用兩倍量外加壓豆的效果來的大

我的佈粉方式是先將第一次接粉的濾杯用一根細鐵棒撥入另一個濾杯
然後攪拌均勻 應該類似WDT

而關於跳豆問題
我想一般人尤其是家用者應該是最容易忽略
因為通常都是一次倒入接近使用的豆量
而不會像咖啡店一次倒入滿滿的豆槽

Nienor wrote:
1.固定用anfim SP450 刻度6
2.固定18.3g
3.萃取時間30 sec

有壓豆(放入兩倍以上的豆量, 上頭再放個小杯子增加重量)
萃取26~29g

無壓豆(只放入接近萃取一次的豆量)
萃取34~36g

第一秒落水至咖啡杯也有差
有壓豆約第9~9.5sec
無壓豆約第7.5~8sec

而有壓豆明顯口感較圓滑順口, 油質感較厚實
無壓豆則口感較稀薄較水...(恕刪)


我的901N與朋友借的ECM 54也都有這種情形.
我的理解釋這樣,有無豆槽壓因素會改變出粉粗細(暫時這樣稱呼),因為出粉粗細有變化,
所以同樣萃取時間下會有萃取量的差異,所以口感上當然會有如此大差異.
有無試過把無壓豆的刻度(調細)調整到與有壓豆的相同時間/萃取量?
再對比兩者口感?
Nienor wrote:
剛做了五次實驗我發現...(恕刪)


如果無壓豆,靠佈粉跟填壓,達到跟有壓豆的相同萃取時間呢?
你的實驗看起來水粉比才是造成口感差異的主因

建議試著把水粉比固定成一樣再比看看吧
都是網路傳言害死人

多年前就有些達人(阿達)鼓吹不用豆槽改用紙杯一次放一杯豆量

很多人就照著做了
什麼方式都還好
我覺得重要的是
怎樣才能有效率而穩定的方式
有了穩定才有辦法調整
如果差異性能夠經有調整到接近
什麼冰咖啡豆壓不壓豆就不是問題了
只說白賊七是最會白賊的代表人物,就被刪文了...所以管理員認為正宗最會白賊的人是?...
Nienor wrote:
剛做了五次實驗我發...(恕刪)

做了五次實驗,也了解做咖啡有很多變數,也有秤重,怎麼沒有想到是粉水比的問題
如果只看時間,量差不多就好了
那你再搬一台同型號磨豆機來,跟你這台一起做實驗
你也會發現同樣有壓豆怎麼差那麼多


meme貓 wrote:
都是網路傳言害死人
多年前就有些達人(阿達)鼓吹不用豆槽改用紙杯一次放一杯豆量
很多人就照著做了

你以為大家都沒實驗過?
早就討論到不想討論的東西
有的磨豆機據說是要有壓豆,磨粉才會穩定
所以有的人還自製小豆槽,在上面放重物壓,就不用放一堆豆子在裡面等氧化
如果實驗正確,真的是磨豆機問題的話,要是我就換掉那台磨豆機
meme貓 wrote:
都是網路傳言害死人多...(恕刪)


我也是被傳言改成用小豆倉,一次秤一定的量來研磨…

但我覺得很好呀……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