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做了五次實驗
我發現有沒有壓豆竟然有這麼大的差別
1.固定用anfim SP450 刻度6
2.固定18.3g
3.萃取時間30 sec
有壓豆(放入兩倍以上的豆量, 上頭再放個小杯子增加重量)
萃取26~29g
無壓豆(只放入接近萃取一次的豆量)
萃取34~36g
第一秒落水至咖啡杯也有差
有壓豆約第9~9.5sec
無壓豆約第7.5~8sec
而有壓豆明顯口感較圓滑順口, 油質感較厚實
無壓豆則口感較稀薄較水
雖然每次佈粉與填壓力道略有差異
可是不變的是
有無跳豆的差異似乎已經非常明顯
以前總在找同一支豆子為何咖啡店煮出來的就是好喝很多
我想現在終於找到最大的變因(我覺得應該不下於佈粉的重要性, 甚至超越)
竟然是我之前不太重視的跳豆問題
是否有人也實驗過這方面的差距呢?
Nienor wrote:
1.固定用anfim SP450 刻度6
2.固定18.3g
3.萃取時間30 sec
有壓豆(放入兩倍以上的豆量, 上頭再放個小杯子增加重量)
萃取26~29g
無壓豆(只放入接近萃取一次的豆量)
萃取34~36g
第一秒落水至咖啡杯也有差
有壓豆約第9~9.5sec
無壓豆約第7.5~8sec
而有壓豆明顯口感較圓滑順口, 油質感較厚實
無壓豆則口感較稀薄較水...(恕刪)
我的901N與朋友借的ECM 54也都有這種情形.
我的理解釋這樣,有無豆槽壓因素會改變出粉粗細(暫時這樣稱呼),因為出粉粗細有變化,
所以同樣萃取時間下會有萃取量的差異,所以口感上當然會有如此大差異.
有無試過把無壓豆的刻度(調細)調整到與有壓豆的相同時間/萃取量?
再對比兩者口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