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Gorilla Gear RoBlack 71mm Conical

自從買了Monolith Conical,不知哪個廠商的68mm刀盤,對它的均勻度與萃取出來的味道驚豔不已
手上這台繪意71,使用Mazzer Robur原廠71mm刀盤,在相同的萃取參數上根本輸了好幾條街
但無殘粉的電磨用起來還是很方便,所以捨不得賣,於是留也不是,賣也不是
就開始想,能不能為繪意71換一組刀盤來提升它的表現

首選當然是直接用Monolith的刀盤,但若要重新製作繪意71的零件來適用這組刀盤
第一,這台磨豆機我搞了半天不會拆
第二,整台搬去工廠我嫌太重,整機都是不鏽鋼

所以還是在市場上找Robur能用的71mm刀盤來換吧
發現Fiorenzato的71mm錐刀,內刀盤中心孔跟其他68mm刀盤一樣是13mm,只有Robur是做14mm
Ceado的71mm錐刀我找不到規格,也找不到照片,不知是否能改善出粉品質
就在要放棄的時候,想起澳洲的Bombora這家公司,好像什麼怪機絲都有
之前去他們網站上就發現有賣各家的相容刀盤,就再上去找找
於是就找到了今天要介紹的這個大猩猩GG刀盤

GG刀盤目前提供三種替換刀盤,分別是EK43,Robur,Mythos

購買的過程也經歷了一些波折
首先,之前為了買Vortex蒸氣噴頭就跟Bombora聯絡過
他們說只做批發,所以這次就跳過Bombora,謝謝再聯絡
直接找到Gorilla Gear原廠FB詢問購買管道,他們竟然也介紹Bombora
接著我又找到一家美國公司叫Brew Global,可以直接線上購買
但我不知道他們是否提供國際購物,還有付款方式,就在網站上留言詢問
可能時差的關係,沒等到回覆,我就直接註冊買看看,發現有提供UPS快遞與PayPal付款,就買了
後來得到回覆,他們也是建議我找Bombora,因為澳洲離台灣比較近,運費會比較便宜
他們同時也把email cc給Bombora
我則回覆稍早已在貴公司網站購買了,雖然UPS快遞費實在很貴
他們就立刻安排FedEx快遞,並將運費差價40多塊美金退給我(UPS要100多塊美金)
Bombora也回信,他們只做批發(果然)
但這次多介紹一家台灣公司Micro Coffee Station給我,說有銷售Bombora的商品
也算意外的收獲,下次如果有中意的商品就找這家看看


今天上午刀盤送來了,首先來看一下包裝
Gorilla Gear RoBlack 71mm Conical

Gorilla Gear RoBlack 71mm Conical

GG Mazzer
Gorilla Gear RoBlack 71mm Conical

刀盤用海綿隔開,比Mazzer的塑膠袋包裝好多了(也貴多了)
Gorilla Gear RoBlack 71mm Conical

左起Monolith,Mazzer,GG
GG這個coating有點遜,可能是用了什麼東西蓋住中心孔,避免孔內也鍍到,但蓋歪了吧
Gorilla Gear RoBlack 71mm Conical

GG的coating是黑色,可以看到一些彩虹色反光
我有另一組Monolith的DLC coating刀盤也是黑色,但不會發出彩虹色反光
Gorilla Gear RoBlack 71mm Conical

Gorilla Gear RoBlack 71mm Conical

GG刀盤有個怪情況是我在其他刀盤沒有見過的,就是下圖,內刀盤底部直徑竟然比外刀盤內徑還大
我有其他角度拍的照片可以證明我刀盤沒放歪,就不po上來了
Gorilla Gear RoBlack 71mm Conical

Monolith
Gorilla Gear RoBlack 71mm Conical

Mazzer
Gorilla Gear RoBlack 71mm Conical

GG(每次打到GG還是覺得很好笑
Gorilla Gear RoBlack 71mm Conical

Monolith
Gorilla Gear RoBlack 71mm Conical

Mazzer
Gorilla Gear RoBlack 71mm Conical

GG
Gorilla Gear RoBlack 71mm Conical

眼尖的人可以比對看看這三組刀盤有何差異
GG刀盤與Monolith刀盤構造是比較接近的,這也是我買它的原因


測試發現,在60rpm下,GG刀盤磨16g只需要15圈,Mazzer刀盤要25圈
可能也是因為磨豆效率快很多的關係,靜電沾粉也很多
Mazzer刀盤用RDT只需用小噴霧瓶噴一下即可,GG刀盤要噴兩下

下圖是Rossa PG用16g粉,IMS B66 54mm濾杯(相當於58mm裝18g),萃取後的粉餅
可以看到表面還是有粗顆粒,但不像Mazzer的粗顆粒那麼粗
Gorilla Gear RoBlack 71mm Conical

借用版友HG-1的圖,繪意71用Mazzer 71mm刀盤,萃取出來的粉餅也是像這樣
Gorilla Gear RoBlack 71mm Conical
圖片取自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40&t=5004779

Lavazza Rossa這支豆子,用Mazzer刀盤磨的,萃取40g espresso經常帶有些刺激的味道
GG刀盤則滑順許多,沒有刺激性的味道,跟Monolith Conical有70%像
但粗細度還沒抓對,萃取時間多了15秒,後段苦味多
我猜調好後應該能改善,如果不能改善就真的GG了

此外,Rossa PG萃取用Mazzer刀盤磨的粉餅,表面的粗顆粒有些會漂浮在水裡
導致萃取後,在清洗Rossa PG時會發現內壁附著許多粗顆粒
而用GG刀盤磨的則無此現象
2017-07-07 17:4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71
關於GG內刀盤底部直徑竟然比外刀盤內徑還大
我寄了email詢問Gorilla Gear原廠,也附上照片
GG的John給我的回覆竟然是
I think the inside cone is upside down.
這不是廢話嗎
不止是inner burr upside down,outer burr也是upside down好嗎
我的媽呀,刀盤哪邊是上面哪邊是下面,他是喝醉了還是沒睡醒,我要懷疑這家公司的專業了
這個回答的意思是他們從來沒確認過這個情況,所以當面對這個質問時也一副毫無頭緒的樣子
也不能確定這是否原本的設計就這樣,還是加工上的失誤,也就是說GG根本只是掛牌?
還好目前看起來,換了刀盤之後的表現是往好的方向發展

附帶一提,如果您的磨豆機是Mazzer原廠Robur
更換GG刀盤會不會有更好的結果,恐怕很難保證
Mazzer的機體設計已經太老舊,以前有的問題,現在也不見得有改善
像這個外刀盤座晃動的問題,影片速度調0.5會看得更清楚一些
http://www.home-barista.com/grinders/mazzer-robur-alignment-mod-t47657.html
bakafish wrote:
關於GG內刀盤底部直徑竟然比外刀盤內徑還大...(恕刪)


沒看過這篇前也一直以為錐刀的內刀盤底部直徑都比外刀盤內徑還大。如果較小不就會有磨得不夠細的可能?
weird@ wrote:
如果較小不就會有磨得不夠細的可能?...(恕刪)

也不是這樣
錐刀的內外刀盤底部都有一塊一塊三角形的區域
當調到內外刀盤接觸時,就是用這三角形部份接觸,齒的部份則可能不會接觸到
通常內外刀盤像這樣疊起來時,內外刀盤的底面會大略在同一個平面上
我猜這個設計是可以保護刀盤不會傷到齒的部份,尤其在用於歸零的時候
GG刀盤的三角形區域則看起來只有部份會接觸到

在磨豆時,內刀盤一定是稍微向下凸出於外刀盤
內刀盤的三角形區域可能沒有什麼實際上的作用
而外刀盤的三角形區域的作用可能會多些
能磨多細應該主要還是看齒的設計,而不是內徑外徑的相對關係
我只是訝異GG刀盤採用這個設計而已,我玩過的大小錐刀沒有一個是這種設計
除了Peugeot老手磨,而Peugeot齒的設計是只能磨粗粉
所以我剛發現GG刀盤這個設計時有點嚇到

有些老手磨的內刀盤底部直徑的確比外刀盤內徑小一點點
調到最細時,內刀盤的底部是陷入外刀盤的,但也不影響磨細粉的能力
bakafish wrote:
通常內外刀盤像這樣疊起來時,內外刀盤的底面會大略在同一個平面上


長知識了,唯一用過的錐刀是HARIO 手搖磨豆機 MSCS-2TB,是凸滿多的。話說最近剛上市的106好像就是用Robur71mm刀盤不知會不會因您這篇而賣不好。

看圖片GG,Monolith內刀盤三角區塊都比robur寬且長,若實際使用不會是密合而是會凸一些,這樣robur在調粗到一定程度時會比另二個刀盤更快用到齒的部份,如同平刀非義式刀盤疊起來會有齒縫一般,搞不好粗顆粒是這樣造成,這樣只換內刀盤可能就會有改善,當然以上只是憑空猜測。

另若只看出粉品質,依您對Monolith的描述滿希望能拿台鬼齒610n比較一下,類似www曲折的路徑出粉,表示有更長的研磨路徑會更均勻,實際拿來作espresso也是更耐萃,甚至有種萃不太出味道的感覺。
剛收一下email
GG原廠第一次回覆
I will have a look at the stock I have and get back to you asap.
還要去看庫存品才知道,看來這刀盤的確不是由GG設計的,只是掛牌
也好,不然這種專業程度來設計刀盤,我真的要擔心了

過了約45分鐘,第二次回覆
Part of this reason is to allow coffee an easier path to exit. As the burrs never get to the point of touching this will not be a problem, we have many sets out in cafes that are running these burrs with fantastic results.
好吧,確定是刀盤的設計,不是工廠的失誤就行了


weird@ wrote:
話說最近剛上市的106好像就是用Robur71mm刀盤不知會不會因您這篇而賣不好...(恕刪)

應該不會吧,Robur畢竟是早已成名的磨豆機
倒是Helor可以考慮買一組GG刀盤來試試看效果如何
如果確實有比Mazzer 186C好,也可以成為消費者購買時的刀盤選項
不過GG刀盤的磨豆效率遠勝Mazzer 186C,即使有減速機構,用手搖恐怕會吃力些

或者Helor可以考慮改做68mm,用Monolith Conical的刀盤
只需要把中軸修細1mm,外刀盤座縮小3mm,螺絲孔改成4個就行了,說不定還能出套件通吃
不過KafaTek Monolith跟哪家訂的刀盤我就不知道了(對方可能不願意回答,所以我也不問)
我曾問過Monolith,他們的刀盤廠商是否有做71mm for Robur的刀盤,能否幫我訂購一組
他的回答是有,但每種刀盤訂購量最少要100組,不同刀盤的訂購量是分開算
以100組刀盤來說,對KafaTek Monolith Conical每季只出貨30台,應該也是個壓力
雖然Conical銷售非常好,每季一推出預購就很快搶光,但接下來呢? 每次訂100組刀盤又是個新局面
不知道KafaTek是否願意跟Helor共同訂購

繪意71的中軸與刀盤是有調校空間的,但是不好搞
也許是我沒調校好,所以萃取完的粉餅表面還是不如Monolith Conical漂亮
Monolith Conical的轉速是144rpm,下次我也會把繪意71的轉速提高試試看


weird@ wrote:
看圖片GG,Monolith內刀盤三角區塊都比robur寬且長,若實際使用不會是密合而是會凸一些,這樣robur在調粗到一定程度時會比另二個刀盤更快用到齒的部份,如同平刀非義式刀盤疊起來會有齒縫一般,搞不好粗顆粒是這樣造成,這樣只換內刀盤可能就會有改善...(恕刪)

我也曾經這麼猜測過
可惜,問題就在於前面說的,內刀盤中心孔,Robur 14mm似乎是獨規,其他家都做13mm
如果把Monolith的內刀盤拿去擴孔,是否能準確的擴成14mm不偏心
如果為繪意71重做一支中軸,我又不會拆
如果會拆,我也懶的測了,直接把它改成內外刀都吃Monolith刀盤就行了
當初我買Monolith Conical時,刀盤就買了兩組,其中一組是DLC coating

現在有了GG刀盤,倒是可以試試兩者混搭
其實您仔細看外刀側立的照片下半部
會發現GG與Monolith的外刀與Mazzer外刀的差異,比內刀差異更大
每一齒的高度都比Mazzer要高許多,而Monolith又比GG高一咪咪,照片可能看不出來

您說的有道理,像GG刀盤調到最細時,內刀原本就凸出一些,磨espresso時又要再調凸出一些
所以GG內刀的三角形區域實際上跟Mazzer一樣是幾乎用不到
此外,因為外刀齒的差異很大,我也有在懷疑其實外刀才是影響出粉的關鍵
這真的可以混搭玩玩看

我昨天也有像上面那樣把刀盤混搭疊起來試合一下
GG的內刀直徑其實還比Mazzer的更小一點點
Mazzer的內外刀合起來時,內刀也是有稍微凸出一點點點點點
而GG的內刀合上Mazzer的外刀則完全平面,忘了把刀盤拿離桌面,看內刀會不會陷下去
這兩天又做了幾個測試

首先是把上次GG刀盤的刻度調粗,讓萃取時間落在正常範圍內
果然先前的苦味消失,也沒有Mazzer刀盤的刺激雜味
整體來說很不錯,味道和口感都有Monolith的style了

把轉速從60rpm調高到120rpm,覺得味道沒有什麼差別
同樣磨16g豆子,60rpm要15圈,120rpm要20圈

上次說到GG內刀搭配Mazzer外刀,兩者直徑很合,這次再確認無誤
這個搭配磨豆也出現了最好的結果
味道跟Monolith非常接近
口感則仍然是Monolith更滑順一點點,但也很接近了

根據目前為止的測試結果來推測
錐刀的內外刀底部三角形區域的重疊度,對磨豆的結果影響很大
外刀的齒的深度也有一定程度的作用

Mazzer內刀的三角形區域高度最短,且內外刀鎖死時內刀有稍微凸出來一點點點點
因此在espresso的細度時,三角形區域的重疊率最小
Mazzer的外刀齒也最淺
因此在Mazzer,GG,內G外M,這三種組合中是表現最差的

GG內刀的三角形區域高度較高,但內外刀鎖死時內刀凸出的程度也最多
因此在espresso的細度時,三角形區域的重疊率只比Mazzer好一點
但GG的外刀齒較深,綜合結果還算不錯,比Mazzer 186C好,但沒有內G外M好
好玩的是,GG原廠說明內刀凸出的設計
Part of this reason is to allow coffee an easier path to exit.
但測試結果,allow coffee an easier path to exit似乎不是件好事
而且內刀的三角形區域比Mazzer高,也違背了這個設計理念,自相矛盾

內G外M的組合,因為刀盤鎖死時內刀完全不會凸出
因此在espresso的細度時,三角形區域的重疊率最大
味道與口感的表現也是三個組合中最好
但可能因為Mazzer外刀齒淺,口感仍然沒有Monolith滑順

Monolith的刀盤我也再拿出來檢視一番
內外刀鎖死時,內刀也有凸出來一點點點點,比Mazzer多凸一點點,但差距非常小
三角形區域的重疊率可能比內G外M稍微差一點點點點,但外刀齒比Mazzer深很多
bakafish wrote:
內G外M的組合,因為刀盤鎖死時內刀完全不會凸出
因此在espresso的細度時,三角形區域的重疊率最大
味道與口感的表現也是三個組合中最好
(恕刪)


您這篇對於已擁有robur刀盤的應該都會想換來試試看吧。


bakafish wrote:
但測試結果,allow coffee an easier path to exit似乎不是件好事...(恕刪)


從更長的研磨路徑和更慢的速較受歡迎,似乎是指向更均勻的出粉,但相對的也讓研磨效率變差了。
相反的由量測研磨時間,大小規格差不多的刀盤在相同轉速下不知能否以研磨效率反推回研磨路徑的長短?

bakafish wrote:
自從買了Monoli...(恕刪)


魚大的文章真是值得收藏,不過難度太高,小弟剛入門要看好久才看得懂!
weird@ wrote:
從更長的研磨路徑和更慢的速較受歡迎,似乎是指向更均勻的出粉,但相對的也讓研磨效率變差了...(恕刪)

這要看有沒有人要做更嚴謹的測試了
之前有韓國人放出一張圖,低轉速的細粉較少,均勻度較高,整體則偏粗
http://bwissue.com/ecmgrnt/25753
但是沒有解釋詳細的內容,例如磨豆機型號,Slow、Medium、High轉速是多少
也沒有其他測試做對照,例如高低轉速做出相同流速時的粒徑分佈差異

降低轉速整體偏粗,細粉也減少,流速必然變快,必需調細做補償
根據網頁中的第二張圖,調細會使細粉增加,均勻度也變差
所以降低轉速再調細,會不會白忙一場? 恐怕不同磨豆機,不同刀盤,答案也會不一樣

繪意71用Mazzer刀盤,60rpm和120rpm磨出來的差異是有的
但換成GG刀盤,差異不明顯

順便提一下EG-1
HB上的玩家測試是說轉速調高流速會變快,洽洽與上面連結與我的繪意71測試結果相反


weird@ wrote:
相反的由量測研磨時間,大小規格差不多的刀盤在相同轉速下不知能否以研磨效率反推回研磨路徑的長短?...(恕刪)

說到研磨效率與路徑長短,我覺得牽涉到太多因素,單看其中之一好像沒有太大意義
以GG刀盤和Mazzer刀盤來說,刀盤的厚度是一樣的
但GG的內刀比較向下凸出,所以內外刀重疊部份的長度一定比Mazzer短
刀齒的曲度看起來是一樣,所以推測GG的研磨路徑長度比Mazzer短
研磨路徑比較短就比較不好嗎? 看起來也不是這樣

磨相同豆子16g,60rpm下,GG只要15圈,Mazzer要25圈
是因為GG的研磨路徑比較短,所以效率比較高?
還是因為Mazzer的外刀齒比較淺,咬豆能力較差?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