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轉貼) 关于平刀/锥刀的出粉均匀度和布粉容错率

原文如下:

一直用开底,并非为了观察出品,仅仅是洁癖,不耐烦清洗引流嘴.用ANFIM磨粉,开底的情况一直良好,对于什么喷射,通道,没有感性认识,由此误导我布粉很简单,现在使用了锥刀磨就明白了出粉均匀度和容错率的问题.
ROSCO磨出来的粉跟ANFIM磨出来的一对比就惊到我了,
锥刀磨出来的粉是肉眼可见的不均匀,非常明显,再用指腹辗一下,颗粒感明显硌手.
HG-ONE大概是磨盘更大的缘故,出来的粉比ROSCO更不均匀,
ANFIM由于出粉均匀,手碾一碾,异物感不像锥刀出品那么明显,喜欢双份的ristretto,粉磨得较细,加上轻压,没有怎么重视布粉,开底情况就很好.
开始我用ANFIM的出粉手感来找锥刀磨的刻度,结果完全不行,锥刀出粉有粗有细,真要让不均匀的最大直径的颗粒都到不硌手的程度,其他细粉就细得过头.最后只能在粗细不均匀的颗粒之间找个平衡点.
锥刀的两个磨,特别是HG,出粉本身不均匀,我又习惯了轻压,开始几天喷得我手忙脚乱,不均匀的出粉,如果布粉不注意,压粉压得太轻,通道情况很严重.
这让我联想到初中化学老师讲分子,竹筐里装西瓜,那些缝隙还可以填满豌豆.
平刀就像樱桃草莓之类的差异分布,锥刀就真的是有一些芒果和樱桃的迥异,之间的大空隙,不靠重压让细粉去充满是不行的,绝对通道啊.
锥刀的好处是我现在对于布粉更慎重更认真更花时间了。用纸杯,搅拌,压粉的力道,都在不断摸索中,比以前平刀的轻易布好粉多了些乐趣吧。
平刀的容错率应该是参赛选手青睐它的原因吧,不过锥刀剑走偏锋的出品也是平刀的中正平和不能掠美的。
以上都是小女子的浅见,欢迎指正探讨。

文章出處:http://coffeesalo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4784

=======================================================================================
自HG-1入手至今,用無底把手萃取還是會噴,基本上不噴的機率是1成,相對於平刀而言(目前是900N換MAZZER原廠刀)
萃取過程很穩定,噴的機率是1成,但是四處爬文結果卻很少人提到此問題,最後在沙龍論壇找到這篇,本文根本是我目前
心境,最後乾脆眼不見為淨,不用無底把手了

咖啡機:bezzera strega

瓜地馬拉 /Antigua /La Minita

咖啡17克 / 萃取42克 /萃取45秒

萃取後的咖啡餅

(轉貼) 关于平刀/锥刀的出粉均匀度和布粉容错率

(轉貼) 关于平刀/锥刀的出粉均匀度和布粉容错率

2016-12-05 22:13 發佈
大錐刀磨出來的粗細分佈範圍是比較大沒錯
而且HG-1又是從刀盤底下直接出粉,中間沒有經過商用磨豆機的「收集、攪拌」過程
所以在濾杯裡粗細是不規則分佈
就如文章中形容的,竹筐裡裝西瓜和豌豆,而且可能某一區西瓜比較多
就算西瓜的空隙裡填了豌豆,跟全部是豌豆的那區密度還是不一樣,萃取時就亂噴了

解決之道就是WDT
或者另外拿個杯子接粉,蓋上蓋子上下左右搖一搖,再一口氣倒入濾杯

至於那些所謂「佈粉神器」,例如OCD,還是對岸說的什麼漿式佈粉器
別指望了,它並不是設計來應付這種情況的

Bellina Twister推進器,現在集資中,我也參與了
不過,老實說,從影片看起來,我不敢有太大期待
因為影片後半段,白色粉末並沒有均勻散佈在粉餅裡,代表它沒有攪拌均勻的作用
對於HG-1這類非常需要做WDT的磨豆機,效果如何恐怕實驗過才知道
不知道開發團隊是否有弄一台HG-1來實驗,如果只是以一般商用磨豆機來測試,根本試不出什麼的
OCD當初我也是覺得不會有什麼用,後來還是花錢親身一試來證實我的想法
如今怎麼能不支持一下台灣研發的產品呢

bakafish wrote:
大錐刀磨出來的粗細...(恕刪)


謝謝bakafish~

WDT也做了喔!可是還是一樣會噴~
所以才讓我對這台大錐刀有點...,要不是它的口感是我喜歡的風格,
早早就把他送走了

佈粉器對於HG ONE來說,三桨,四桨都沒用,成功率幾乎零(前提是沒有wdt)
另外用Blind Tumbler接粉再做WDT成功率會比我用一般鋼杯(有做WDT)來的高些,

現在只能再試試"蓋上蓋子上下左右搖一搖,再一口氣倒入濾杯"這方式了.

起初我也想買Bellina Twister推進器來試試能不能改善佈粉問題,如你所說
看完影片後段就打退堂鼓了.
往事橘子 wrote:
用Blind Tumbler接粉再做WDT成功率會比我用一般鋼杯(有做WDT)來的高些...(恕刪)

我想關鍵可能在用鋼杯接粉後於倒入濾杯的方式
必需「一口氣」倒下去,不可以慢慢灑,不然WDT或搖晃就白做了,所以最好有接粉環
對粗細分佈很不均勻的磨豆機來說,攪拌的效果不如用搖的穩定

我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會想把我的繪意71換掉
因為用Blind Shaker或其他容器接粉,蓋起來搖一搖,再倒入濾杯,事後還要再清理容器
麻煩

不知道您有沒有試過VST濾杯
VST流速快,必需再磨細一點,可能粗細度就不會差那麼多
不過味道不見得會是您喜歡的就是了

bakafish wrote:
我想關鍵可能在用鋼...(恕刪)


原來!! 我就是用鋼杯接粉後做WDT,然後慢慢灑入濾杯中.

其實買手磨(HG-1或102)之前就是考慮錐刀電磨(Kony或繪意-71),但考量平常只有磨
1-2杯份,買電磨是在有點浪費,加上還有一台900N可用.早知道你要出繪意71!! 唉!

VST濾杯有阿,不曉得此濾杯跟我的咖啡機是不是相沖,用900N也噴得很嚴重(WDT有做喔)
加上我不太喜歡此濾杯的味道,所以早早將它收藏起來了.
往事橘子 wrote:
早知道你要出繪意71!! 唉! ...(恕刪)

不用唉
我這台繪意71是早期版本,調粗細的撥桿沒有抗力點,很不好用
不過我已經自己鑽孔攻牙,買新的撥桿鎖上,解決這個問題

在對岸討論區跟最近買繪意71的一位網友討論了一下
他那台就沒有必需做WDT的問題
所以我想我這台零件精度沒有很好
等新的磨豆機到,這台可能要打對折才有人要吧
不過我還是要先做個對比測試再決定要不要賣
反正賣不了多少錢,也許放公司用也不錯
我的是沒到非常亂噴,但是還是有蠻相近的症頭。
當然設備是低一大截。不過如果可以賴在椎刀上…那就太好了。

匿名2義式版
磨完倒進濾杯前不能拍打磨豆機(打了結塊怎攪都通道)
倒進濾杯用一枝型WDT(比打蛋器型效果好)
殘豆、殘粉我這時會拍打磨豆機再倒進濾杯
RDT是降低靜電的狀況,對佈粉幫助還是有限。
之前搖擺填壓說是錯的以後就沒用了。
翻鍋沒啥用

如果不轉填壓器平平往下壓後再暴力壓
你沖完看粉餅很明顯可以感覺那些通道和你WDT完後的形狀神似

所以忽視濾杯和粉餅間會產生縫隙的問題,邊轉(有幫忙怖粉的感覺)邊填壓,再重填壓,再提起來輕轉
這樣流出來的滿意度30%吧。
稍微偏一點就是一邊先冒出咖啡。

IMS分水粉感覺只有爽度提昇
VST流速是好像有比較快,但是感覺在容許誤差…(不大於換豆子)
58和58.35和美弧、平底感覺不出差異

IMS15g濾杯搭14g粉,量少搭小濾杯讓分水網貼粉餅,有一點效。

剛開始,經驗、和取樣不太足,可能有誤判。
反正我覺得一定是錐刀的問題…
我用Rosco和Helor 101小錐刀倒是不常遇到通道問題
磨完我是一定會拍機身,倒入濾杯後我會搖晃一下舖平,並不會結塊
沒有用過匿名二,不清楚

Rosco標準版可以直接用Rossa的濾杯代替接粉杯,但是常會有通道
我覺得這就跟HG-1和繪意71大錐刀底部直出粉,用把手接粉差不多
用接粉杯則會在磨豆過程中有一定程度的搖晃,把粉搖均勻了

繪意71我現在是用迷你打蛋器做WDT,打蛋器的前端寬度只有不到2公分
效果比用一支竹籤攪拌好,比用Blind Shaker拿起來猛搖略差,但是比Blind Shaker方便的多
只是打蛋器裡面會咬粉,攪拌幾下就必需拿起來敲敲,把裡面的粉敲出來,否則攪拌效果就差了
Blind Shaker我是用翻鍋式加旋轉搖法,搖幾下後轉90度再搖幾下
最近升級LONDINIUM I後 發現WTD對HG-one的重要性
換機一開始是用helor 101手搖 幾乎不會亂噴 萃取還ok
第二週起用HG-one 因一開始原廠的接分器沒帶
只好用101的粉杯去接粉
但不論我怎麼用竹籤攪拌 萃取時極度不均勻
咖啡沒有均勻地從濾杯流出 差很多....
讓我耗費一整包的blue bottle 只有二次ok

第三週(上週)把那個接粉的shaker帶下來
把粉落至濾杯前後均以竹籤攪拌
每次的衝煮都很正常 一下匯出老鼠尾巴

另外
我發現同樣是hg-one
L1和之前silvia機適用的刻度差很多 至少五格以上
應該使最大壓力不同導致的吧

另外L1對粗細的敏感也不大
以前調整一格對silvia有很明顯差異
但在L1上 調整2格可能都沒有顯著差別
上面幾樓都沒提到豆子的種類跟烘焙度
不過我猜大概也都是嗜酸一族或者 SOE幫

玩大錐刀,先是HG-1到後來的Helor 102
其實一直都為通道,噴汁,塞孔不出所苦

也許手磨的轉速比較不固定的這個變因會改變粒徑分佈
也會間接造成萃取的不穩定

我認為錐刀的出粉均匀度和布粉容错率低的原因是因為錐刀跟淺焙豆這個搭配
錐刀越大配上烘焙度越淺的豆子(或者沒烘透,development 不足),海拔越高的越嚴重
換深焙的豆子,或小把一點的刀,無底把手的老鼠尾巴就會漂亮許多

另一個是萃取率
用我喜歡的豆子配大錐刀
不可能雙份14克的粉可以照“教科書”出到60克的ESP
最近味道上比較喜歡,老鼠尾巴也美的數據是21克粉出40克左右的ristretto

如果味道可以接受,大錐刀想要比較漂亮的萃取,最簡單的就是加粉量
比原來習慣的粉量多25%~30%
可以的話再換小一點口徑的濾杯
成功率會高很多

玩錐刀手磨這幾年,另外有一個問題
就是抓數據的時間會拖很長
往往因為淺焙豆配手磨,所以如果要比較豆種,焙度.....
需要多磨幾份豆子的時候,就會因為手磨很累,而在某方面有妥協


目前對HG-1/ Helor 102 機器的精度是半放棄的心態
實在沒空間直上調教過的變頻EK,只能先期待Monolith 能真如他的網路評價,有好的表現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