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閒聊melitta濾杯

說到Melitta濾杯,大部分人對他的第一印象應該都是:
1. 單孔一線濾杯的代表
2. 濾紙式濾杯的發明者

許多的書或網路資訊都有寫Melitta Bentz夫人是如何從兒子的作業紙突發奇想而發明了咖啡濾杯,影響著一百多年來的手沖咖啡界,但是Melitta絕對不只是單孔濾杯代表,他的每個濾杯都可以說是當時的經典,下面先簡單列出melitta濾杯的演變和時期,後面再來搭配圖片讓大家欣賞。
1908 第一款黃銅濾杯誕生
1910 開始生產鋁製的round filter濾杯,屬於oringal系列
1920s 圓底4孔陶瓷濾杯,構造類似現在的kalita 155和185
1930s 圓底8孔陶瓷濾杯
1930s~1954 梯形4孔陶瓷濾杯
1950s 梯形2孔陶瓷濾杯
1955~1970s 梯形3孔陶瓷濾杯
***Kalita在1959才成立公司,所以他的3孔濾杯其實比Melitta還晚,很多書說Kalita發明了3孔濾杯,其實要打一個大問號???
1970s~ 梯形單孔一線濾杯
1982~ 梯形單孔陶瓷濾杯由德國friesland廠製造

從上面的歷史其實可以看出Melitta生產過的的梯形濾杯其實涵蓋了1~4孔,而kalita的155其實也有著Melitta的影子。Melitta所出過的系列其實非常多種,簡單的說可以分為round filter和schnell filter兩個系列,round filter主要就是鋁製的original系列濾杯,底下有打洞的濾片放上圓形的濾紙,從1910~1930s都持續生產,有No.1~No.7四種規格,最小的No.1濾紙直徑94mm,最大的No.7濾紙直徑有四十幾公分,original系列尺寸都偏大適合店面或是飯店使用,另外還有尺寸較小的tassen filter使用60mm的濾紙適合個人使用。schnell filter涵蓋就非常廣,從圓形4孔8孔梯形1234孔都算是這個系列,規格有100~106七種大小,100~103有全部陶瓷的版本,103~106有陶瓷濾杯外加鋁質外殻的版本,101和102也有出全鋁製的金屬板本,另外還有些特殊規格例如801、401、402、112、123。

下面來分享我收集的melitta 100濾杯,會照著大致的時間順序列出,有些同孔數不同版本我也無法清楚分出他的年份,同時期不同大小的濾杯基本上杯底的大小以及角度是相同的,差別在向上延伸的高度。

1920s~1930s的圓底4孔濾杯
目前我手上的圓底4孔有三個版本,內部構造都一樣,差別在濾杯的印字及杯底的直徑不同。我自己是推測字越少是越早期的濾杯,因為字最多的那一版本跟下一時期8孔的印字是相同的,只差在“Melitta”這個商標字體不同,這時期的濾杯其實跟Kalita的155與185長得很像,有人可能會好奇他要用什麼樣子濾紙,這時並沒有蛋糕型濾紙,實際的做法是用一張平的濾紙,再拿一個形狀跟濾杯吻合的鋁製pusher把濾紙壓進濾杯來使用。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來張躺著的疊疊樂
閒聊melitta濾杯

1930s 圓底8孔濾杯
這個時期的8孔濾杯我只有一個版本,這個版本似乎只有在30年代後期出現一下,所以版本也非常少,只有兩個版本出現過,一個是早期版本,孔較小,杯子上印字對應到的人數也不同(1,2-3,3-6,6-15),稍晚的版本孔較大,杯子印字上對應的人數較多(1-2,2-4,4-8,8-15),商標字體已經與上一代不同,但是商標下的字繼續沿用,可以看到最下面一行德文是“Deutsches Reichs Patent.”是德意志帝國專利的意思,在末代圓形4孔版本和初代梯形4孔都是相同的印字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1930s末期到1954
在這個時期中有段期間是發生二戰,melitta濾杯屬於停止生產的狀態,戰後重新生產時一樣是延續四孔濾杯的構造繼續生產。

1930s末期,第一個梯形濾杯誕生,底部有四個孔,而且個別被很深的肋脊隔開,這個時期的濾杯就開始使用梯形濾紙,底部肋脊對濾紙的支撐性非常好,不會有壓住排水孔的問題,這時期的商標和印字都與上一代的8孔濾杯相同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第二個版本的梯形4孔濾杯,國外網站是寫1939-1942間,確定的年份我也無從考究
可以看到印字部分跟前一代已經有所簡化,Deutsches Reichs Patent.被拿掉只剩下德文的1-2人份,不過字的顏色跟之前差不多還是偏藍綠色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第三版本的梯形4孔濾杯,印字只剩商標及編號,顏色還是藍綠色,是在二戰前還是後我無法確定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第四版本的梯形4孔濾杯,印字一樣只剩商標及編號,顏色改成綠色,在這之後的版本也大多沿用此配置。這個版本應該是二戰後的版本,除了印字不同外杯耳的形狀也有很大的不同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來張大合照
閒聊melitta濾杯

1950s梯形2孔濾杯
這個版本我猜是跟末代梯形4孔濾杯同時期的濾杯,因為印字及杯耳都非常相似,內部構造也是以4孔的構造作小修改而成,主要的差異是杯底從橢圓變成圓形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不確定年代的梯形2孔濾杯
這個版本算是很特別的版本,溝槽(或說肋脊)也比前一個版本淺,從杯底可以看出有一個橢圓形的突起把兩個孔都包含在裡面,沖的時候會匯流成一個水柱流下,不像前一個版本會分成兩個水柱,這個設計我只有在這個濾杯上看過,其他的版本和尺寸都沒看過。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1955~1970s梯形3孔濾杯
這個應該是版本最多也是在二手市場能見度最高的,雖然都是三孔,卻涵蓋好幾種字體變化還有浮凸商標,杯耳部分清一色都是1/4圓的扇形,先來看張大合照
閒聊melitta濾杯
我手上有5個版本,浮凸的版本是米黃色,其實應該也是有亮白的
先來看看較早的版本
有人可能會好奇如何分辨,重點就在杯底沒賓士,這個版本有個特色就是杯底較小,以及排水孔較小較分開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再來看看另外四個的合照
很明顯的有一個杯底較小,有賓士但是比較淺的就是第二個版本了,其他版本的順序我就無從分辨了,這幾個內部構造幾乎是一樣的,差別在於外觀的構造而已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再來一張前兩版本的內部構造比較
閒聊melitta濾杯

最後就是1970s~現在的梯形1孔濾杯
這個版本的濾杯全部都由印字商標改為浮凸商標,內部構造是屬於一線濾杯,1982年後melitta的濾杯都由德國Friesland代工,目前還有在繼續生產100 102 1X4 1X6等規格的陶瓷濾杯。

1970s單孔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Friesland製造的單孔濾杯,底部有印商標
閒聊melitta濾杯

上面這些都是德國製造的Melitta濾杯
目前台灣比較容易買到的是日本製的1X1 1X2Melitta濾杯
除了這兩個產地外其實還有一個比較少見的瑞士Langenthal陶瓷廠製造的Melitta濾杯,瑞士製的有個很不一樣的特點就是杯底會有製造廠商標、製造年份、專利號,對於了解不同版本出產的年份是非常大的幫助,可惜就是連ebay都非常少見,下面來分享我目前收集到的瑞士製Melitta 100
先來兩張大合照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1954年4孔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1961年3孔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閒聊melitta濾杯
這兩個版本的內部構造跟德國製其實有滿大的差異,可見得在這時期德國廠和瑞士廠已經在使用不同的模具在製造濾杯了

看完這些濾杯
各位對Melitta的傳奇應該不會只停在melitta夫人還有單孔濾杯了吧!

2016-07-25 21:4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Melitta
哇~這個太專業了,拜一下。
收藏也太豐富了。
所以我手邊只有
Hario V60 01 02
Kalita 01、02(可能是仿)
Kono(仿-紫砂)
傻爸、圓椎彈簧
濾杯
就瞬間顯得非常小兒科。

看來也該跟進個Melitta“梯型單孔一線濾杯”
太強了
平常有追樓主的FB
所以都陸續看過
但整理成一篇文章,有系統介紹
讓人看得更清楚
真的學到好多知識
謝謝大大分享

商品演進的過程 代表萃取技術的精益求精
看歷史是很有趣的





好在小弟對收集歷史器材沒有偏好,不然看到這麼篇詳細的歷史...肯定立馬打開eBay找東西...
塔綠斑網軍頭子已成淡水河浮屍,各位綠網軍繼續助紂為虐不怕成下一位?
xhining wrote:
看來也該跟進個Melitta“梯型單孔一線濾杯”(恕刪)

melitta100 單孔滿值得入手的,溝槽比1X1深許多,而且現有的Melitta100和1X1濾紙都合用

mechtec wrote:
太強了平常有追樓主...(恕刪)

竟然有被小豆大關注真是受寵若驚,我在M01看了很多你對磨豆機、濃縮萃取、金杯萃取的文章才真是受益良多

ericgimin wrote:
商品演進的過程 代表萃取技術的精益求精
看歷史是很有趣的...(恕刪)

我以前其實很討厭歷史課,但是研究有興趣的東西的歷史就津津有味,Melitta的很多經典拿到現在來用都還是很好的濾杯。另外除了萃取技術的改變外,文章中沒有提到的關於歷史背景的部分,就是當時一人份的量匙大概對應到現在的5-6g而已,所以沖煮方式與口味也許與現在也不同


RR wrote:
好在小弟對收集歷史器材沒有偏好,不然看到這麼篇詳細的歷史...肯定立馬打開eBay找東西......(恕刪)

我現在已經養成天天逛eBay的習慣了XD。當然這些古董濾杯也不只是歷史,其實拿來沖咖啡也是很好用的,我現在最常用的就是melitta濾杯了
有神,快拜 ...


真的很棒的一篇,受益良多

感謝!!!


不過我手上的濾杯都是日系的 (或台製仿日),濾杯還沒用過非日系的,還無法比較差異
Belizeboy wrote:
當時一人份的量匙大概對應到現在的5-6g而已...(恕刪)

難怪我用三洋濾杯時,如果粉量超過12g,我就覺得不太好沖,最多不能超過14g
粉層會太厚,濾杯空間不夠,粉都積在底下,流速變很慢

bakafish wrote:
難怪我用三洋濾杯時...(恕刪)

魚大
一人份5-6g我覺得是對應早期melitta原廠說明書的沖法:一次把所要的水量全部注入
melitta 100的容積其實只有120-140ml左右,我覺得當時的一人份粉量搭配一次注水的方式是滿合理的。
但是以現在一般的沖法來用的話,melitta100我都拿來沖15~20克粉,15g粉游刃有餘,20g如果中深焙就真的很滿XD,只能細水慢繞。
我自己沖淺焙豆又要拉高水粉比的話,的確在後段粉都沈底,要大水拉高水位或翻攪時空間就比較不夠,所以我也是大約沖15g左右的粉量居多
關於粉量和水量的部分我昨天想了想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於是把手上的說明書翻出來看,又在youtube找到Melitta 1952年的廣告,發現"一次注入全部的水量"原來是以訛傳訛,我上面的留言有些地方是錯誤的。

1. 原廠說明書上100的濾杯建議1-2Tassen對應到的水量是1/4L也就是250ml,一Tasse大約3-5g,沖煮時間2.5-3.5min



2. 1952年的melitta廣告中3:20秒左右開始有沖煮咖啡的片段,先悶蒸完再慢慢倒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AOSf0iIKx4
下面的是1970s的廣告,裡面也可以看得出來並非一次注完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mWBfAuc8mw

從影片和說明書可以大致看出當時沖咖啡的水粉比與現在並不相同,沖法也比較隨性,影片中的咖啡粉似乎磨的滿細的,所以就把它當作歷史來看就好
同場加映手上的1952年的濾杯加紙盒,還有說明書中的1tasse量匙,還有一盒陳年濾紙,改天可以來穿越時空體驗一下當時的手沖咖啡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