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ville BES920XL + Baratza Preciso 幾個問題

兩個問題

1.
最近剛從 "Saeco HD8327 + 小飛馬600N" 跳 "Breville BES920XL + Baratza Preciso" 這個組合
(先買了Preciso,才入手BES920XL,所以沒買BCG820XL)

常用的basket是原廠的single wall - double接雙導流嘴把手
磨5C~5I之間
把手有預熱、裝20g (電子秤)
用原廠的填壓器
preinfusion 7 sec
93℃及9~10 Bar之下
30秒收60cc左右 (試了滿多次都是這個數值附近在跑)
豆子是用illy義式豆(紅罐子)或是去咖啡店買剛烘好幾天的Espresso blended(半磅都是兩星期內喝完)

Espresso總是很順地從流嘴滑下來
但就是流出來而已
不會有網路上espresso影片裡那種...Crema很多、很濃,像從流嘴被「吐」出來的感覺
Espresso的顏色是亮褐色,但沒有帶赭紅色斑點
可是我用Saeco HD8327 無壓把手 + 小飛馬600N 刻度1 可以做到很多crema+赭斑...這不科學@@

請問有使用這種組合的朋友
可以給我一點建議嗎?

2.
另外一個問題
情境是買了任意一台新的(適合義式)磨豆機
怎樣在沒有原廠或老手建議的情況下
快速抓到適合的研磨刻度?
(Preciso網路上有看過的義式刻度,從原廠建議的4C,到6~8、8~10都有,滿疑惑的)

麻煩各位了
2016-06-22 23:53 發佈
telumendil wrote:
兩個問題1.最近剛從...(恕刪)


1:無法回答你。。
2:只看bar數要到9bar..
磨粗就重填,磨細輕填。。但怎樣的搭配你比較方便好掌握或是什麼樣的味道是你喜歡的。。要自己去摸索。。
1. 咖啡機磨豆機不一樣,粉杯不一樣,或者咖啡豆不一樣,用的水也不一樣,沒什麼可比性
  您說的赭斑,也就是大部份人說的虎斑
  其實就是細粉下移,從濾杯孔洞中流出而已,並不代表咖啡好不好喝
  所以推測磨豆機的細粉,濾杯孔洞大小,填壓力道等會有關係
  而咖啡機萃取時的升壓曲線、預浸等,應該也有關係
  建議您咖啡液秤重,不要看cc數,因為cc數會受crema量影響

2. 一次磨幾克豆子,把磨好的咖啡粉用手指捏一捏搓一搓,用眼睛看,用手指感覺
  但是要注意殘粉的影響,營業用磨豆機因為殘粉比較多,通常在調磨時會浪費比較多豆子
感謝兩位的建議,會繼續實驗

telumendil wrote:
磨豆機怎樣在沒有原廠或老手建議的情況下快速抓到適合的研磨刻度?...(恕刪)


看過有人說磨下來的粉稍有結塊就差不多了, 按照實際萃取時間微調一下就完美.
自己實際觀察似乎也是如此.
剛買的咖啡豆 我都會用 先測試研磨的刻度,如果..... 依照 前一包咖啡豆的研磨度, Crema 看起來還不錯的話,就不需要調整。 如果 Crema 的樣貌不是很好,就往 更細緻的刻度調整。 當 咖啡液萃取出不來,或是超過30秒的話,就往上 (粗一點)調整半格,應該就可以了 !!

新鮮烘焙的咖啡豆,通常 Crema 會比較多,咖啡豆放久了 Crema 就會變少。 中、淺烘焙度的萃取液會呈現 看起來比較黃的咖啡萃取汁液。

義式咖啡豆 會比較建議使用 混合豆,混合一些 較為深度烘焙的咖啡豆,其琥珀色會更為明顯。 混合一些羅豆的 Crema 又會更飽滿 !!


其實...... 我也曾經幾次在網路上 試著去購買 宣稱是新鮮烘焙的咖啡豆,回家 用無底手把 萃取一下,馬上就知道 又被虎爛了 !!




telumendil wrote:
兩個問題

1.
最近剛從 "Saeco HD8327 + 小飛馬600N" 跳 "Breville BES920XL + Baratza Preciso" 這個組合
(先買了Preciso,才入手BES920XL,所以沒買BCG820XL)

常用的basket是原廠的single wall - double接雙導流嘴把手
磨5C~5I之間
把手有預熱、裝20g (電子秤)
用原廠的填壓器
preinfusion 7 sec
93℃及9~10 Bar之下
30秒收60cc左右 (試了滿多次都是這個數值附近在跑)
豆子是用illy義式豆(紅罐子)或是去咖啡店買剛烘好幾天的Espresso blended(半磅都是兩星期內喝完)

Espresso總是很順地從流嘴滑下來
但就是流出來而已
不會有網路上espresso影片裡那種...Crema很多、很濃,像從流嘴被「吐」出來的感覺
Espresso的顏色是亮褐色,但沒有帶赭紅色斑點
可是我用Saeco HD8327 無壓把手 + 小飛馬600N 刻度1 可以做到很多crema+赭斑...這不科學@@

請問有使用這種組合的朋友
可以給我一點建議嗎?

2.
另外一個問題
情境是買了任意一台新的(適合義式)磨豆機
怎樣在沒有原廠或老手建議的情況下
快速抓到適合的研磨刻度?
(Preciso網路上有看過的義式刻度,從原廠建議的4C,到6~8、8~10都有,滿疑惑的)

麻煩各位了...(恕刪)
我也常買到很多地雷豆…其實豆子新不新鮮,買多了學費繳多了,拿到豆子時心裡大概就有個底了。

我比較懶,總感覺豆子的變數太大了,所以都不用秤量粉的重量,習慣用目視粉量去捉,在下粉的同時會用迴紋針拌粉,這樣要捉粉量會比較容易,目前的淬取壓力差大概在1~2bar之間。
粉量固定後,再去做磨粉粗細的微調,很容易調整到自已想要的結果,我是自已喝的高興就好,給您參考一下。

pickyricky wrote:
剛買的咖啡豆 我都...(恕刪)
結果去咖啡行買了剛烘好一星期內的義式混合咖啡豆
用同樣的參數去煮
姑且不論味道
Crema多的跟什麼一樣...
真的是豆子新鮮度的問題呢
謝謝樓上各位的分享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