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R58 與我的咖啡粉餅泥狀且易有通道效應

如標題是我困擾的問題
我的粉餅通常都帳帳膨膨的
結構鬆散

一般的說法是
過濕呈現泥狀解決方式--->磨粗一點
通道效應解決方式--->佈粉要均勻

而我的困擾則是
流速過快但卻還是呈現泥狀濕濕的粉餅
這兩者似乎有衝突

假設定量粉約18.5克的條件下
流速快應該要磨細
但矛盾的是我即使流速太快下依然呈濕濕泥狀呢?
那到底我應該要磨細還是磨粗呢?

有人說粉量不能低於濾器凹線
不然粉與分水網空間過大
會成濕濕泥狀
我也控制填壓後在凹線左右不低於0.5mm

填壓力道應該算中量級

好奇的是
我用跟店家同樣的豆子
我磨的應該更細一點
但為何流速卻快很多

有時我不禁懷疑難道是家用機(R58)與營業機(SYNESSO)的差別?
還是磨豆機的差異?

因為要做出完全像一般專業店家的扎實完美萃取的粉餅
真的我成功機率大約一成

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2015-11-21 12:03 發佈
如果不改變粗細,增加豆子的克數勒
有時豆子的吸水性膨脹較小就會有較多的空間
就易有通道
流速過快??幾秒幾CC?還是只是看起來水水的
就要看怎麼來搭配了
HeyiLMARE wrote:
如標題是我困擾的問...(恕刪)

HeyiLMARE wrote:
如標題是我困擾的問...(恕刪)


流速快很多還是要磨細一點或是增加粉量吧?
您是用原廠的濾杯嗎?我的R58是用VST 18g的濾杯
義式豆放到18.5g的粉, 單品豆反而大約都要19.5g才會有喜歡的味道
Photos: www.flickr.com/photos/panest
我用IMS 18g, IMS E61 分水網

最近將粉量提升到約濾杯凹線上緣後
有助減少粉餅過於溼溼泥泥

但還是有約有一半的機率會有通道效應@@

R58有沒有自然預浸對於通道效應的影響程度為何?

佈粉, 填壓 , 預浸, 磨豆機 何者對通道效應影響最大?

感覺在專業店家看老闆做出來的咖啡餅扎實均勻的萃取似乎很容易
喝出來的口感也有明顯的油酯與滑順感

但不知為何我的看無底把手流出來的狀態 總是約有六七成機率是有通道效應的狀態

半磅豆子沒兩天就快被我消耗光了
還在努力實驗...




HeyiLMARE wrote:
R58有沒有自然預浸對於通道效應的影響程度為何?

佈粉, 填壓 , 預浸, 磨豆機 何者對通道效應影響最大?
...(恕刪)

填壓技術(含落粉、佈粉)我建議只能多沖煮,借經驗累積來更進步
這是義式最難掌握的變數。


HeyiLMARE wrote:
感覺在專業店家看老闆做出來的咖啡餅扎實均勻的萃取似乎很容易
喝出來的口感也有明顯的油酯與滑順感
...(恕刪)

這我也有一樣的感覺,一個月約到店家喝1-2次義式
那油酯與滑順的口感很棒,我也還沒能抓到訣竅,是因為變壓的關係嗎?
關於粉餅積水,其實不是什麼大問題,參考這篇
http://www.baristahustle.com/for-a-good-puck/

S.A.G. wrote:
填壓技術(含落粉、...(恕刪)

+1
我原以為在55mm濾杯上操作得心應手,58mm應該也沒有問題
不過看分流嘴出咖啡的情況,我看常常或多或少有發生通道(使用VST濾杯)
買了無底把手來觀察,果然是有
不至於到亂噴,但有時候會有某些孔沒咖啡出來,或是老鼠尾巴不在正中間
如果把濾杯和把手分開,我的佈粉就能做的比較好
濾杯和把手結合的佈粉技巧我還在抓

不同的濾杯對於佈粉的要求程度不同
VST好像是最難搞的

技巧參考
http://www.baristahustle.com/how-to-distribute-by-tapping/
我的經驗是,如果要往下跺把手的話,必需在拍打之後
因為跺把手後粉會變的較密實,再拍打也難改變佈粉,太用力還會裂開
拍打的力道和技巧我還沒有抓到,每次拍打總不像連結裡的動圖那麼順利

http://coffeegeek.com/opinions/markprince/04-29-2011
Scottie Callaghan Dosing Tools我打算買一組來玩
不過它只是把表面刷出弧度的工具,目的在改變粉餅外圍和中心的粉量厚度
我想這只能減少萃取時發生sidewall channeling
佈粉做的不好還是不行的


S.A.G. wrote:
這我也有一樣的感覺,一個月約到店家喝1-2次義式
那油酯與滑順的口感很棒,我也還沒能抓到訣竅,是因為變壓的關係嗎?

變壓會有關係,適當的變壓可以避免萃取出過於刺激的味道
不過我覺得可能是磨豆機的因素比較大

bakafish wrote:
關於粉餅積水,其實不是什麼大問題,參考這篇
http://www.baristahustle.com/for-a-good-puck



這篇倒是挺有趣的觀點
與我目前的認知不太一樣

要多實驗看看
用同樣的豆子
在萃取完之後的咖啡餅是濕且蓬鬆的狀態下
卻覺得有不比乾而結實的咖啡餅喝起來遜色?

作者的意思是濕而蓬鬆不代表萃取不均勻嗎?
HeyiLMARE wrote:
這篇倒是挺有趣的觀...(恕刪)

我覺得那篇文章說的有道理
粉餅要和分水網有一點間隔,讓水分佈於粉餅上方
在萃取壓力之下,粉餅表面各處的壓力都會均等
如果粉餅接觸到分水網,水出了分水網就射入粉餅,還有分水網出水可能不均勻等
都會造成萃取不均

至於粉餅乾還是溼,只是萃取之後的呈現,和萃取過程沒有關係
我們是做咖啡,不是做粉餅

過去曾聽聞,萃取完畢後,粉餅上要有分水網上螺絲壓痕,誤以為粉餅應該要接觸分水網
其實那應該只是對應某些機器,螺絲比分水網凸出一些,所以才會造成粉餅上有螺絲壓痕

國外另有人提出一個方法
在粉餅上放一枚硬幣,鎖上把手後不萃取即卸下
硬幣應該會在粉餅上留下印子,可以藉此判斷粉餅距離分水網的距離
不過我覺得使用這個方法要小心,最好不要填壓太用力,以免擠壓分水網造成損壞
http://www.home-barista.com/vibiemme-domobar-super-review-espresso-performance-singles.html


關於佈粉,WBC選手的佈粉方法五花八門
有落粉後什麼也不做,在堆成小山的情況下直接填壓的
有拍打弄平但也不是很平就填壓的
也有傳統方式用手指弄平再填壓
也有落粉到一半先跺幾下再落粉的
萃取過程也都很穩定,看不出有通道
所以表面平不平似乎和通道沒有必然關係,或者影響很小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