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卵磷脂本來就是從大豆油裏分離出來的,也沒什麼好奇怪的。http://www.funshop.com.tw/TTK/tag03.html另外我猜(沒去查)應該是食品標示的相關法規變更了,可能要列出很精細的成份項目,看起來很嚇人。其實也就是很一般常用也沒什麼問題的東西。不是成份從沒幾個字變成一堆看不懂的名詞,就突然變得很可怕了...有空可以去看看這個維基百科:一氧化二氫惡作劇還有這一篇泛科學:別把化學吃下肚?只是一根香蕉,如果把化學成份寫出來,大概沒人敢吃...其實人是很容易被唬弄的...沒事不需要對自己不懂的事情扣帽子啊...
bluesystem wrote:大豆卵磷脂本來就是從大豆油裏分離出來的,也沒什麼好奇怪的...(恕刪) 沒錯難道樓主以為是拿整顆大豆做為主要原料,像做豆漿一樣嗎做奶精本來就是要它的油從兩種不同包裝來看,有部份大豆油換成棕仁油棕仁油好像比大豆油便宜且更容易氫化加工bluesystem wrote:只是一根香蕉,如果把化學成份寫出來,大概沒人敢吃...(恕刪) 我的看法是,天然食物裡含有的東西,跟化學方式精萃出來再添加的東西,還是不一樣的就像是味精,也是從天然食物中精萃而來但是你直接吃食物,吃進去的量就不可能達到炒菜加一匙味精的量廠商也不會把可以用簡單表達的東西複雜化,故意用化學式去寫例如您舉的水不會寫成一氧化二氫,鹽也不會寫成氯化鈉會用化學名詞去寫,應該就表示那是化學添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