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匿名2.0 vs Helor 101 vs Rosco Mini(測試,歡迎跟帖)

匿名2.0 vs Helor 101 vs Rosco Mini

測試 16克 自家烘中淺焙哥斯大黎加黑珍珠

匿名2.0 (單品刀盤) 30圈 (刻度:退一圈半,零點內外刀盤還沒碰觸)
Helor 101(單品刀盤) 40圈 (刻度:旋緊退 1又2/3 圈)
Rosco Mini 35圈 (刻度: 退 一圈半)

ROSCO搖桿力臂最短,最重,似乎磨起來比較費力,但她最潤滑,磨豆切削的聲音也最小(可能她最細);

匿名2非常給力,也磨起來最快,霎~霎~霎~

HELOR 感覺磨的效率稍差(這三支比),不是費力,而是豆入磨盤的效率不好!

筒身內壁和刀盤入口間的平台
HELOR>匿名>ROSCO (我覺得這會影響豆入磨盤的效率)
HELOR 如果把這平台改成斜面,我想會提高磨豆效率

因為粗細沒辦法調到非常一致,所以會影響圈數!
目測感覺匿名最粗、ROSCO最細;
我磨得稍粗,這樣風味的特色會比明顯,而且可以看出粗細分部(平常我會稍微再細些)

我用HARIO玻璃錐形二人份濾杯,薄濾布,浸泡式---潤濕10秒,高沖加滿流到完,再沿邊緣加滿流到完,取得260~268cc!
(減少手沖的差異性)

流速:匿名稍微會積水,H和R差不多!

口感上
NM和HL風味、口感走向差不多,但HL稍淡(濃郁度,可能水也稍多一些),都屬於比較層次分明,有陵有角,HL味道稍複雜些(可能他稍細);

ROSCO的味道走向全然不同,是比較圓潤,沒有陵角,BODY比較厚,但你也可以說他層次較不分明!(我個人是比較偏好這種風味)

前兩者就像拉花,你可以看出顏色的對比;後者就像在充分攪拌過,只成一色!

前兩者是五味分呈,後者只成一味!
匿名2.0 vs Helor 101 vs Rosco Mini(測試,歡迎跟帖)

匿名2.0 vs Helor 101 vs Rosco Mini(測試,歡迎跟帖)
匿名2.0 vs Helor 101 vs Rosco Mini(測試,歡迎跟帖)

匿名2.0 vs Helor 101 vs Rosco Mini(測試,歡迎跟帖)
匿名2.0 vs Helor 101 vs Rosco Mini(測試,歡迎跟帖)

匿名2.0 vs Helor 101 vs Rosco Mini(測試,歡迎跟帖)

匿名2.0 vs Helor 101 vs Rosco Mini(測試,歡迎跟帖)
匿名2.0 vs Helor 101 vs Rosco Mini(測試,歡迎跟帖)

匿名2.0 vs Helor 101 vs Rosco Mini(測試,歡迎跟帖)
匿名2.0 vs Helor 101 vs Rosco Mini(測試,歡迎跟帖)
匿名2.0 vs Helor 101 vs Rosco Mini(測試,歡迎跟帖)

匿名有个问题,下中轴固定太宽(豆入磨口变小),遇到大粒豆,很不好磨,常常空转,要摇晃、拍打半天
2015-07-19 13:12 發佈
Helor 101的中軸支架有4cm高,在倒豆子進去時會被分成3格
雖然刀盤上方處還是相通的,但豆子並不是水
所以如果倒豆子時沒有平均分配這3格,會影響到進豆的效率,圈數會有差
有可能,我之前也有想到,但是磨豆時的搖晃,應該會讓他平均一些,
這個很容易測試,平均分配VS 豆子只倒一格(極端點)
看看差別有多少?



bakafish wrote:
Helor 101...(恕刪)
cloudy3 wrote:
匿名2非常給力,也磨起來最快,霎~霎~霎~
HELOR 感覺磨的效率稍差(這三支比),不是費力,而是豆入磨盤的效率不好!...(恕刪)

我也覺得兩者研磨效率有差異...

匿名二代與Helor的單品刀盤都一樣
當豆量相同 粗細相同時
理論上兩者研磨圈數應該差不多

但是實際搖起來感覺匿名旋轉的圈數會比海勒少一些
也就是匿名二代的研磨效率較高!

還有一點是兩者手感差異很明顯
匿名二代的外桶身直徑比較小
Helor桶身比較粗
對手掌較小的人握匿名會比較合手
XTR wrote:
我也覺得兩者研磨效...(恕刪)


又有同好贊聲,所以不是個人主觀意見!

我想這是很明顯的,不是個人感受,或是兩個磨粗細顆度不一致造成!
匿名中軸下固定很大片,入磨口變小,照說會影響效率,但只要豆子不要太大,卻是最有效率的!

筒身粗細的確會影響施力;還有HELOR粉盒非固定,我都會很怕磨到一半會掉下來,所以手都會握低一點(小指摳住粉盒),
虎口要越接近搖桿,越穩定,越好施力!
cloudy3 wrote:
有可能,我之前也有...(恕刪)

我目前只試了意式刀盤
磨16g豆espresso細度,正常磨完是60~65圈
倒豆子不平均的話會多5到10圈
磨豆時我習慣左手抓握磨豆機保持垂直
左手前臂靠在大腿上,減少不必要的晃動,比較省力
就算不靠著,要靠磨豆時的自然晃動讓豆子平均好像也不太容易
至少我實驗的結果是如此
也許用兩手交替如踩腳踏車的方式會有幫助,但個人不愛這種方法

海勒說他不知道匿名的刀盤是哪家的,所以刀盤有可能只是長的像
我的匿名一借人了,無法比對
如果真的不同,那麼圈數有差就不奇怪
如果刀盤一樣,也許就是另一棟樓中說的內部台階問題吧
我個人不太在意圈數差個10圈
但如您所說,若有大顆豆不好磨的問題,就要看是刀盤的特性,還是磨豆機的設計所造成
錐刀比較容易出現在某個細度以下,圓豆與大顆豆不容易進豆的現象

Helor 101的粉杯我覺得很牢,會不放心應該只是習慣與心理因素
如果習慣握在重心處,會握在中間位置,即接縫處
而這正是造成粉杯不安定的原因,手施力稍偏粉杯就會歪掉
試試握在上半段筒身的位置,不要接觸粉杯
我们的设计意图是手完全握筒身,不接触粉杯,不用担心粉杯会掉,也更好用力,您可以试试。
bakafish wrote:
海勒說他不知道匿名的刀盤是哪家的,所以刀盤有可能只是長的像...(恕刪)

左邊是匿名二代,右邊有鍵槽是 Helor 101

看起來兩者的刀盤完全相同~~





bakafish wrote:
我目前只試了意式刀...(恕刪)


我大概已練就麒麟臂,哈!

就這三支手磨的效率來說應該已經剩出市售量產品很多;我也不在乎多磨那幾圈!
都算省力!(我應該是算有力吧!有讓女生試過匿名,發現有的不太會使力,很不穩)


海勒设计 wrote:
我们的设计意图是手完...(恕刪)

我平常的抓法也是如此!

我是左手大臂夾緊,懸空磨;對我來講,這三支都算很好磨;只是磨感不同!

XTR wrote:
左邊是匿名二代,右...(恕刪)


攝影的技術好,百的角度也好;
應該是一樣的刀盤!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