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有人用過Impress 手沖咖啡保溫杯嗎?

最近看到的..想要在上班時簡單的自泡來喝,請問有人用過嗎?謝謝!


有人用過Impress 手沖咖啡保溫杯嗎?

=================================================================
上星期五PCHOME下單..剛才去便利商店拿到手了!簡單開箱..可惜也是MIC的..,先洗一洗晾乾,明天再來泡看看了!


有人用過Impress 手沖咖啡保溫杯嗎?

有人用過Impress 手沖咖啡保溫杯嗎?

有人用過Impress 手沖咖啡保溫杯嗎?

有人用過Impress 手沖咖啡保溫杯嗎?

有人用過Impress 手沖咖啡保溫杯嗎?

有人用過Impress 手沖咖啡保溫杯嗎?

有人用過Impress 手沖咖啡保溫杯嗎?

有人用過Impress 手沖咖啡保溫杯嗎?

有人用過Impress 手沖咖啡保溫杯嗎?
2013-12-27 8:57 發佈

Garystt wrote:
最近看到的..想要在...(恕刪)

用越南滴滴壺也行,滴到保溫杯就好

我看到這一句話

「Impress的專利設計,讓咖啡渣留在底部,直到你準備把內杯取出清洗前,咖啡渣都不會跑進你的咖啡。微濾器技術,在咖啡粉往下壓後,不再繼續萃取;只需要三分鐘,就能得到你想要的咖啡,即使久放也不會有變苦的問題!」

很神奇,但我很懷疑
如果把咖啡粉倒入外杯後不注水,直接壓入內杯,然後在內杯裡注水
放一段時間後如果內杯裡的水不變色我就相信這段廣告詞
操作方式感覺上有點像變種的法國壓
bakafish wrote:
我看到這一句話

「...(恕刪)

照您所說的做法,水一定會變色,
但那是擴散而不是萃取,
萃取是水通過咖啡粉將其內的物質帶出,
擴散是物質從濃度高的一側流向濃度低的一側,

按照正常操作,水中咖啡物質的濃度遠高於咖啡渣,所以即使有擴散(因不是水通過,所以不能稱為萃取),也是極微量.
但按照您的操作,水中的咖啡濃度為零,當底下的咖啡遇水後,咖啡物質被析出,當然會擴散到水中,使水變色,
但與萃取比起來,算是微量.

看圖的樣子,咖啡粉是放在內杯的底部,水注入外杯,內杯壓下後水通過咖啡跑到內杯上部,類似法國壓,但比法國壓方便,一杯搞定.
howard1204 wrote:
照您所說的做法,水一...(恕刪)

不同意

所謂的萃取,不就是咖啡粉碰到水,析出咖啡粉中的物質進入水裡的過程
擴散是使其濃度平均而已

咖啡粉一直浸在水裡,雖然是被壓在底下,但並非隔絕,怎麼不會萃取? 怎麼不會擴散到內杯的水裡
水會變色就證明咖啡物質藉由擴散進入水裡,過萃的苦味也是咖啡物質其中一種
就算量少也還是有

除非內杯底部的濾器,一定要透過加壓,水才上的來,這樣才能阻止這個擴散作用
否則每次拿起杯子喝咖啡時,濾器底下的過萃咖啡液也會因為搖晃與地心引力作用而流入內杯


howard1204 wrote:
按照正常操作,水中咖啡物質的濃度遠高於咖啡渣,所以即使有擴散(因不是水通過,所以不能稱為萃取),也是極微量

這裡我覺得有問題
水中咖啡物質的濃度遠高於咖啡渣?
我想並不是

正常萃取的咖啡液,裡面有各種咖啡芳香物質
而正常萃取過的咖啡粉渣,裡面應該也還有很多未被萃取出的咖啡物質
那些是我們不希望萃取出的味道成份,一旦萃取出來,就稱為過萃

所以底部的咖啡粉渣,持續的在水裡作用釋出這些物質
這些不好的物質,其濃度應該高於內杯裡的正常萃取咖啡液裡不好的物質的濃度
所以也會擴散進內杯

舉例來說,空氣裡有氧氣和二氧化碳
當一個空間裡,用一道濾網隔成兩個空間
其中一個空間氧氣濃度較高,另一個空間裡二氧化碳濃度較高(空氣壓力相同)
最終會因為擴散作用,兩個空間裡的氧氣與二氧化碳濃度會變成一樣
除非這道濾網有特別的設計
bakafish wrote:
不同意

所謂的萃取...(恕刪)


您不同意,我也沒辦法,
這是個文字遊戯,
水不通過咖啡粉而咖啡中的物質跑到水中基本上就是擴散,不算是"Brew"
擴散與brew比起來,析出的量極微,
"brew"咖啡基本上不是做化學實驗,
所以廣告用詞也不會像儀器操作手冊那麼嚴謹.

至於是不是會變苦,
您買個來試試就知道了.
若您真的去買一個來試,如果試過後真的會變苦,
那您的上一帖才算言之有據,
您不喜歡就二手賣給我,您也不算虧太大,
我覺得這個旅行還蠻方更的.

您所舉的氣體擴散與液體+固體的擴散速率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當咖啡粉中的水被壓到上面後,粉中的水已經很少,且溫度也降到5,60度,
如果您認為這樣還會有令人不悅的物質析入水中,
那我只能說,
您是在做化學定量分析,不是在Brew咖啡.
howard1204 wrote:
您不同意,我也沒辦法...(恕刪)

執著在文字上沒有意義,因此我並不是在玩文字遊戲
我不認為咖啡粉只是浸泡在水裡,析出的物質就會很少
就像冰釀不也只是浸泡著而已,只要時間夠長仍然沒有問題
何況倒進去的是熱水而不是冰水

我不可能去買個我有疑慮的產品
沒有錯,我沒用過,但沒用過就不能質疑,這樣就算無的放矢嗎?
正如同您也沒用過,為何您就那麼肯定,根據何來?

我也沒有肯定的說這產品一定有問題
正如同我所說的,只要讓我看到內杯的清水在不加壓的情況下不會變色
我就相信咖啡物質不會擴散到內杯,不會變苦

這東西是個保溫杯不是嗎? 所以咖啡不會在短時間喝掉,才有需要保溫
甚至要做為攜行使用的話,倒置與搖晃也是難免的
對這產品有信心,認為它能像廣告說詞一般不會變苦者,就試試吧
bakafish wrote:
像冰釀不也只是浸泡著而已,只要時間夠長仍然沒有問題


冰釀是靠重力讓水不斷通過,所以咖啡物質會被帶出,
而被壓在底下的咖啡粉只是被少量的水泡著,沒有水通過,
也沒有力量讓泡著咖啡粉的水跑上來,
再說,這杯咖啡在多少時間內就可喝完,
會長到冰釀的24小時嗎?

即使搖晃也不會跑上來,因為咖啡粉被壓死在底下,底下已無空間,水進不去,當然也出不來.
若您要用PPM,PPB的眼光去看它,那我多少PPM或PPB跑出來就不知了,因為那不在我的知識範圍,

這就是我的根據,
根據我的常識判斷.
howard1204 wrote:
冰釀是靠重力讓水不斷通過...(恕刪)

冰釀不是冰滴
一般人是用寶特瓶裝咖啡粉和水
然後靜置在冰箱裡約8小時
哪來的重力讓水不斷通過


howard1204 wrote:
即使搖晃也不會跑上來,因為咖啡粉被壓死在底下,底下已無空間,水進不去,當然也出不來...(恕刪)

不對
用這種類似法國壓的沖泡方式,粉體是最粗的
咖啡粉之間還有許多空隙能含水,絕對不是沒有空間
如果那個濾器沒有特殊構造,例如像我說的一定要壓下內杯,水才會上來
那水當然下得去,也上得來

根據常識判斷,每個人都會
但沒有實驗佐證,沒有人能保證自以為的常識絕對正確
因此小弟不敢像您這般斬釘截鐵的認為自己的言論一定正確
就如同您在解釋EXPOBAR時,PID的作用,探針位置,水溫如何等,也都只是根據您的常識推論
卻無任何實驗數據的佐證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