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個人偏好自己操過的感覺,但因為不專業,故覺得半自動的咖啡機是最能滿足自己的。
目前家中所使用的半自動咖啡機是伊克萊斯EES250,使用近三年,最近總覺得他的壓力及溫度好像都有降低,加上覺得使用年限應該也差不多了,所以有想換一台機器的念頭。
上網看了一下,感覺BEZZERA 戰神半自動咖啡機(HG0126)好像滿有質感的,價錢也不用5萬元。
另外一台RANCILIO SILVIA(HG6473)這台更便宜,3萬元有找,感覺也不錯。但不知道與戰神那台除了品牌及外觀設計上之外,在內部結構上有價差那麼多的地方嗎?
目前個人比較想買戰神那台,但還是希望各位達人能為小弟說明一下以上兩台的CP值及使用評價。
南風1206 wrote:
因為個人偏好自己操過...(恕刪)
簡單的說
義式機最主要的評估標準,就是在溫度與壓力的穩定
有穩定的壓力與溫度,才能減少變因,提供穩定沖煮環境
在壓力部分,不提那種3000以下的蒸氣機,提供壓力的是幫浦
因此幫浦就是最主要的評估的地方
幫浦大部可分為兩類:震動幫浦與迴轉幫浦
一般5、6萬以下的機器,大概都是震動幫浦
你提的這兩款都是(甚至幫浦廠牌型號可能都一樣)
因此差異不大(應該說一樣)
另一部份就是溫度的控制
就是保證水溫能在沖煮第一秒到最後一秒都能保持穩定
這要靠
1.鍋爐設計:一般來說,因水量不同,大鍋爐一定比小鍋爐能保持穩定
而鍋爐設計有單鍋爐(silvia)、子母熱交換鍋爐(戰神BZ07)、雙鍋爐
子母鍋爐一般來說也比單鍋爐好(以熱交換維持鍋爐內水溫不至變動太大)
2.控制:
請看『溫度控制基本概念』
基本上5萬以下大部分都是ON/OFF
3.其他:例如沖煮頭是否有熱水循環(例E61頭)或電熱線圈來保持溫度不會掉
或有一些特別設計以保持壓力與溫度穩定
請以上述這些來評估
南風1206 wrote:
非常謝謝兩位前輩的指...(恕刪)
我簡單解釋一下
要能溫度穩定
1.鍋爐大一點,水多一點
因為每沖煮一杯,約要用50-100cc的水
鍋爐大,熱水多,則沖煮多幾杯,水溫也不太變動
但鍋爐小,每沖煮一杯,水就要重新加熱,所以變動大
2.ON/OFF就是一般電熱水壺的加熱方式
假設設定90度,加熱線圈通電加熱到90度斷電
但因一些原因,其實水溫可能會多加熱到0.1-0.5度
然後散熱降溫到89.X度後再加熱
則水溫會在90度上下一點點遊移
但若使用PID,則將近到90度時,其加熱線圈的發熱量就因控制器控制而減少
愈靠近90度則加熱愈少
能準確控制在90度,其上下遊移的溫度差也比ON/OFF小得多
(前提:PID有調整好)
不過,PID控制器當然比較貴
玩義式,瞭解自己的機器是很重要的事
因為瞭解自己的機器,才能正確的操作
給你參考
mechtec wrote:
請看『溫度控制基本概念』
基本上5萬以下大部分都是ON/OFF...(恕刪)
又從m大這裡學到知識了

雖然『溫度控制基本概念』這篇文章裡大部份我都看不懂

不過我早就在想,高級機器的加熱器動作應該不會只有ON/OFF
否則水溫怎麼樣都會偏離控制溫度,且幅度不小
題外話,從壓力與溫控來看
一般家用等級的pump機,使用震動式pump與只有ON/OFF的溫控
我覺得拉霸機還比較經濟實惠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比較熱衷拉霸機,而不是pump機的原因
(不過省下來的錢必需用經驗與較長的學習曲線來彌補)
我看上的pump機都是商業級我買不起的,就算買得起也沒地方放

最難搞定的還是老爸老媽那關無法說服

=================================================================
woody wrote:
所以高價的咖啡機使用PID溫控就要賣那麼貴嗎?那叫做市場定位,裝一顆不到幾十元不到的溫控IC,能增加多少成本? 水溫控制要精準,電路控制所增加的成本不多,鍋爐熱水管道的保溫、隔熱反而更花費用。...(恕刪)
忍不住又要來說一下,樓下woody大大又提到我為什麼喜歡拉霸機的另一個原因

機器設計越簡潔,管路越少,越沒有可以失溫的地方
有些機器鍋爐甚至與沖煮頭連接,熱水可以自然進入沖煮頭,熱水幾度沖煮頭就幾度
在這點上,拉霸機甚至比家用級pump機好的多
只是出水溫度如何掌控必需研究研究,每台機器不同
mechtec wrote:
我簡單解釋一下要能溫...(恕刪)
您說的方向大致正確,鍋爐水量越多,溫度會比較穩定,因為儲存的熱量越大,外亂影響的比例越小,就像大型的牛皮股,散戶很難炒得起來一樣。鍋爐外有隔熱,保溫效果會更好。
一般電熱爐使用的溫控器大多數是稱為Thermostat的雙金屬機械式開關,動作原理是利用金屬在不同溫度時所產生的變形來切斷/閉合加熱迴路,以達到控制溫度的目的。
開關的規格通常會標示xx度ON(Close),xx度OFF(Open),一般在+-3度C就算很精準了,而且這只是開關本身的反應特性,不是最終的水溫,量測的水溫還會受到溫度探測點不同而有差異。這類開關成本低又耐用好維修,如果溫度控制要求不高,是業界首選。
PID溫控器是否比較好?其實要看場合而定,PID指的是比例、積分、微分,念工科學過控制理論的應該不陌生。PID參數調不好,溫度波動會超乎您想像,倒不如使用ON-OFF控制來的單純方便。
PID成本高? 外面控制行隨便問問,工業用的PID溫控器,日本OMRON便宜的1000~2000NT$就有,功能齊全還可電腦連線。台製的PID溫控器1000NT$有找,功能一樣不缺。溫控模組內部有專用的PID溫控IC,成本更是低到不行,外部的顯示模組還比它值錢。
所以高價的咖啡機使用PID溫控就要賣那麼貴嗎?那叫做市場定位,裝一顆不到幾十元不到的溫控IC,能增加多少成本? 水溫控制要精準,電路控制所增加的成本不多,鍋爐熱水管道的保溫、隔熱反而更花費用。
mechtec wrote:
若使用PID,則將近到90度時,其加熱線圈的發熱量就因控制器控制而減少
在這個版上受到m大的啟發良多,
剛好看到討論控制器,因小弟是學控制的,所以小小補充一下。
所謂控制就是「修正誤差、達到穩定」,簡單的舉例就是開車轉方向盤。
想要一直直線前進並不是手不碰方向盤,而是三不五時仍要修正一下方向才能正確向前進,
因為車道、輪胎等外在因素都會不斷干擾你的控制。
回到溫度控制,原理是利用「溫度偵測器 sensor」得知誤差,再將誤差送回控制器決定「加熱器 heater」的加熱力道/時間。
PID 控制器是所有控制理論中最古典的控制方法,
其實就是三種控制器的累加,
P控制器:比例控制器,依照「誤差量」決定加熱量。正是m大提到的"將近到90度時,其加熱線圈的發熱量就因控制器控制而減少"
I控制器:積分控制器,簡單說是偵測「累積誤差」,目的是修正最終的固定差異量,若只有P,可能剩±2度時會來回on-off而無法穩定,此時要靠I控制器才能鎖入設定溫度。
D控制器:微分控制器,偵測「誤差變化量」(ex.一秒內差了幾度),目的是修正臨時的外部干擾,如突加入冷水等。以達到較快速修正誤差的能力。
而PID控制器的設定目標就是依據受熱體(鍋爐)、加熱器(線圈)的特性來調整三者的比例。
避免穩定前的劇烈振盪,(如直線開車,要微調5度卻大力旋轉方向盤20度再回調18度..),
也避免穩態誤差(如直線開車,抓著不動其實一直偏移1度)
以上簡單說明 PID 控制器,希望大家能有一點點了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