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玲瓏手磨ACE48S開箱

chan.chenhao worte:
在內刀盤及嵌入的鋼珠中間還有如橡膠/彈簧之類的緩衝材料嗎?

鋼珠可以壓平
xhining worte:
鋼珠可以壓平...(恕刪)

若是鋼珠可完全壓入內刀盤(有緩衝材), 則在研磨過程中縫隙應有機會忽大忽小, 內外刀盤間距因而產生變化, 在越大粒徑/越硬的豆子的狀況下應越有機會發生...@@
(緩衝材選擇K值太大?)
(不過這應跟磨豆機是否傾斜使用無關, 即使垂直使用應也會發生縫隙忽大忽小的狀況...)

或許可考慮移除這三顆鋼珠/替換緩衝材以減少這種狀況發生的可能性??

其他在調節盤上使用鋼珠的手磨是否也有類似的狀況呢???
xhining worte:
看來魚大的刀盤與下方的調整盤間沒有明顯的縫隙呀...(恕刪)

其實是有啦,只是很小
在影片前幾秒,轉盤上半部好像沒有間隙,下半部則可以看到有些微間隙
後面因為磨豆機角度有些偏掉被遮住了
沒有間隙的那邊,轉盤拆下後可以看到內刀盤上有轉盤留下的刮痕


chan.chenhao worte:
若是鋼珠可完全壓入內刀盤(有緩衝材), 則在研磨過程中縫隙應有機會忽大忽小...(恕刪)

鋼珠下是有彈性類似彈簧的東西,因此鋼珠可以壓入,也因此粗細轉盤才能轉
從粉杯上嵌鋼珠的深度不一來看
刀盤上這三顆鋼珠嵌入的深度不一,每個人拿到的不一樣,可以說不意外
說不定粗細轉盤上對應鋼珠的凹洞深淺也不一樣
但是即使內刀盤與粗細轉盤之間有縫隙
內刀盤在磨豆時會不會上下跳動,我倒是覺得不會

如果有疑慮的話,看要找人加工,把粗細轉盤對應的凹洞做深一點
還是把內刀盤上面的彈簧換成更強力的,這種小彈簧訂做應該不會很貴
把線徑加粗,相同長度,圈數少一兩圈,力道就會大很多
不過要注意新做好的彈簧在壓縮後可能會變短的問題,在訂做時也許要估計會變短多少
還有彈簧壓縮到底時的長度是否夠短,讓刀盤可以鎖死

如果要移除鋼珠可能比較困難
看到有人說他的鋼珠會掉下來,我有試著摳摳看,我的是不會動
bakafish worte:
內刀盤在磨豆時會不會上下跳動,我倒是覺得不會...(恕刪)

在Esp粒徑時, 粉的分佈較均勻, 可能不會, 但, 如果是調到四六沖或法國壓粗細的淺焙豆研磨呢? 如何能確保內外刀盤間的豆子 一定會把內刀盤乖乖的壓在調整盤上? 在剛開始磨豆與結束的時候, 吃豆更不均勻, 這種回彈狀況(上下彈動)可能會更容易發生吧?

本以為這種鋼珠的設計就只是增加摩擦力及定位清楚, 鋼珠是固定在內刀盤上不內縮的, 移動至下一刻度所需的空間是靠內刀盤上方彈簧壓縮產生. 經X大這麼一提才知道鋼珠下面有彈簧可讓其完全縮至內刀盤內...@@

補:
所以這種設計,內刀盤上的彈簧應要有足夠的推力抵消鋼珠下彈簧的力量,讓內刀盤跟調節盤在設計允許的粗細調節範圍內皆能貼緊才是...
chan.chenhao worte:
在Esp粒徑時, 粉...(恕刪)

我是認為磨豆時,豆子對刀盤不會有上下方向的作用力
不過也難說,也許會有微小的力,而此時彈簧的力被鋼珠的力抵消
所以微小的力也可能微幅改變內刀盤的上下位置,但影響多大不知道
總之有疑慮的話就不要選擇這種產品,已經買了的話就改機或出掉吧 XD

這種鋼珠的應用,我認為應該是要讓鋼珠在不受力的狀況下完全進入相對應的凹槽內才對
也就是內刀盤的鋼珠要完全進入粗細轉盤的凹洞內,內刀盤與轉盤無間隙
如果內刀盤和粗細轉盤有間隙,代表鋼珠沒有完全凸出,也沒有完全壓入
那麼鋼珠凸出的程度,即內刀盤與粗細轉盤的間隙大小,就取決於彈簧的力道
然而彈簧的力道受壓縮量影響而不同,就代表在不同刻度的鋼珠凸出量會不同
刀盤的間距在每個刻度就會變成非等距
尤其在越粗的刻度,彈簧力道越弱


我平常喝的手沖豆大概都是在半磅300到450,偶爾上到600
這個等級滿普通,不差,也不會好到萃取率拉高也沒有瑕疵
我用手沖電磨做的可以盡量不出現瑕疵
而用錐刀磨做的就難免
所以之前說,我對錐刀磨手沖一直不是很滿意,尤其是義式錐刀
主要就是因為我總會感覺到一絲不好的味道卡喉
在享受咖啡的時候很煞風景
但是這幾天我試了幾次玲瓏,沒有那種感覺
由於豆子是同事給的,不是我平常消費的店家烘的,相較之下有較明顯的瑕疵
我在想,會不會錐刀對我來說反而滿適合有明顯瑕疵的豆子
因為有明顯的瑕疵,用好的手沖電磨或改變沖法也避不掉
於是便接受了這支豆子就是這樣
同時也不覺得錐刀跟手沖電磨的落差很大了
bakafish worte:
我是認為磨豆時,豆子對刀盤不會有上下方向的作用力...(恕刪)

豆子進入內外刀盤間時, 對內刀盤應是下推的力量吧, 只是這個力量多大要看當時夾在內外刀盤間豆子的狀況(量及粒徑), 所以可能會有變動.
對內刀盤來說
向下的力量為: 上彈簧, 內刀盤重量(依角度變動), 豆子(變動)
向上的力量為: 鋼珠內彈簧.
若向下的力量> 向上的力量, 則內刀盤會完全被壓在調整盤上(可能還是有間隙, 得看平行度)

以X大79樓的1mm間隙相片來說, 因其水平放置, 這間隙應是在這研磨刻度下, 上彈簧與鋼珠內彈簧力平衡後的結果. 將其垂直擺放, 加上內刀盤重量後, 其間隙應還有機會縮小吧... : )

bakafish worte:
總之有疑慮的話就不要選擇這種產品,已經買了的話就改機或出掉吧 XD...(恕刪)

同意.
要消除疑慮應也很簡單, 調整至需要刻度,磨豆機擺放至使用角度. 觀察這時的內刀盤是否可向下移動即可(與調節盤間有可移動間隙). 若有, 最簡單的改機方法應就是魚大先前所提的加上彈簧的力量了... : )
chan.chenhao worte:
豆子進入內外刀盤間時...(恕刪)

看過兩派說法,有人說是上推 XD
bakafish worte:
鋼珠下是有彈性類似彈簧的東西,因此鋼珠可以壓入,也因此粗細轉盤才能轉

關於這個可能請教玲瓏老闆比較準。

像我是買初代沒鋼珠版本,就是刻度盤跟內刀中間只有一片矽膠的。
後來出鋼珠刻度盤套件之後才另外安裝(就是三顆鋼珠+刻度盤+軸承蓋那套),安裝時也只是把鋼珠放進去內刀盤的凹槽,鋼珠的形狀大概就是用一個圓柱體把另一端磨成球狀(這樣講不知道聽不聽得懂),放進去要稍微喬一下角度,之後也沒掉出來過,也拿不出來,刻度轉動也蠻順的。

其實初代在我沒買電磨前也用了半年,風味的確是不錯,CP值很高,但後來因為一些個人因素還是把他賣掉了,雖然那些個人因素目前都有改善,還是有機會再入手新版吧...。
虎皮KKK worte:
關於這個可能請教玲瓏...(恕刪)

以前用的鋼珠沒有彈性嗎?
現在用的這種彈性鋼珠應該是市場上可以買到的現成產品
手上這支轉盤之間倒是沒啥空隙,但我的滾珠是會掉出來的

所以每次拆都要很小心,很怕一不小心就被地板黑洞吃了.....




48s到手之前比較常用的就63跟Js

以我淺薄的手沖手法,基本上都是用藍瓶濾杯斷一次水,約兩分流完的方式沖煮。

63味道較濃厚,Js則是清澈但單薄,在48s到之前基本上我都是看當天口味決定用哪隻。

48s個人覺得剛好是在中間,沒有那種濃厚感,但也不會說過於單薄。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