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

你今天喝了什麼咖啡呢?

chrono79925 wrote:



不考慮直接放粗...(恕刪)


自己碰過篩粉後雖然味道較乾淨,避掉苦雜的風險,但風味變成單調許多,真是一刀的兩刃!
Davidkswang wrote:
自己碰過篩粉後雖然味...(恕刪)

以往使用普通的手搖磨豆
想說 只是把豆子磨粉而已
在一個機會下 今天收到號稱
CP值最高的 手搖
磨了一份 耶加雪菲
阿娘唯 ~

風味真的提升一個層級
無法想像的差異啊…


kk978978 wrote:
以往使用普通的手搖...(恕刪)


均勻度改善
風味乾淨度就改善很多

匿名這級距手磨
據說用的好是比小飛馬還來的好
所以我比較不推買便宜貨千元內手磨 因為均勻度簡直可悲

要嘛上電磨
不然就買匿名 海勒 1Z 這等級的

幾個大廠手磨出那麼久
都沒看他們改善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chrono79925 wrote:
不考慮直接放粗刻度...(恕刪)


這個案例不考慮放粗刻度或降溫的原因是:刻度放粗如果不做相對變數調整、會讓整個蝌蚪型萃取分佈往粹取不足那個方向平移、不一定是只想針對苦甘的好對策。我只是想降些苦甘感(把蝌蚪頭變小變扁)、不想改變萃取分佈位置(蝌蚪身跟尾的位置),最好的對策很可能是直接對付蝌蚪頭(篩細粉)。但放粗刻度/降溫(平行位移整隻蝌蚪)會不會比篩粉(整形)好?很難說!還是要是試了才知道。 畢竟這把sette 270 我只到手幾天、它的特性我當然沒把握。

不過我是覺得、要找到每個案例的最佳對策,還是要針對每一隻磨豆機的粉徑分佈特性及每隻豆子的特性來討論。

用篩細粉對付蝌蚪頭也是有副作用的。
Davidkswang wrote:
自己碰過篩粉後雖然...(恕刪)

我以前玩過篩粉,但我只有一個300微米的標準篩
把小於300微米的細粉(篩出來的全是粉,沒有顆粒,應該遠小於300微米)全篩掉後
流速變太快,味道的確會像您說的太單調
當時的我還不懂這是萃取率的問題
也就是說,篩掉細粉造成的這個單調的現象,其實主要是因為萃取率與濃度太低造成的
並不是因為沒有萃取細粉才造成

如果把篩出來的細粉另外萃取後,再把萃取出的咖啡液倒回去混合,結果應該差異不大
粗細沒有調整,只篩掉細粉造成流速變快,這樣跟調粗流速變快是差不多意思
如果把粗細度大幅調粗,全部往萃取不足的方向做,即使有細粉,也會出現類似的結果

後來我會控制濃度與萃取率之後,我已經沒有再嚐試把細粉全篩光再沖了
只試過篩一半,也就是先全篩光看篩出幾克,假設是3g,下次就篩出1.5g後停手
同時也要注意濃度和萃取率,以免又落入篩細粉後萃取率下降造成的風味差異
發現跟不篩是有差,但沒有太大的差別
不篩時喝到的雜味,篩一半也還是有

所以我想,細粉量減半後畢竟量不多,雜味並非主要來自細粉過萃
小於主要粒徑的那些細顆粒的重量多的多,這些細顆粒過萃才是主因
要避免雜味,篩細粉並非王道,而是降低萃取率
最好的做法,則是換一台更均勻的磨豆機

如果把粗細度大幅調細,去補償篩光細粉後造成的萃取不足
調細後的粗細跨度應該會縮小,但顆粒細了萃取也變快
小於主要粒徑的細顆粒,過萃程度不知道會變成如何,不知道沖出來的結果會變成怎樣
因為不可能每次都這樣沖,所以我就懶的去試了
繼續測試、新玩具sette 270 。小豆老師尼加拉瓜 艾莉絲莊園。 20克豆、sette 207 19、88度溫、1:15波爾水。 篩粉搖五下(好像多搖了一下)。。。

一再測試、我真的喝到封袋上沒寫的柑橘酸、甘苦醇厚風味平衡。雖然已經知道細緻度比不過Helor 102,好像該把Helor 102-187c 拿出來做對比組了。。


今天喝了自烘的"曼特寧+耶家雪菲",以Saeco全自動咖啡機沖泡的Espresso,加上好事多全脂牛奶奶泡所做成的拿鐵咖啡,有甜、有香,還不錯!
bakafish wrote:
我以前玩過篩粉...(恕刪)

我以前也篩過細粉一段時間,篩出來的細粉在注水結束前30秒再倒回濾杯內一起沖煮,希望能彌補過於單調的風味,但結果總不盡如人意。最後換磨豆機、換ZM手沖刀盤,一勞永逸、免篩細粉無煩惱

期待魚大趕快把ditting 804 LAB SWEET搬回來開箱!!


=======================================

一壺老譚馬拉威 七璽莊園 藝伎 蜜處理

一杯金杯女王Espresso

一日咖啡因配額用完,下午再用偷喝的




chrono79925 wrote:
不考慮直接放粗刻度省去篩粉麻煩?
只要沒堵 不一定要篩粉吧~...(恕刪)


其實有物理粹取基本觀念的人,應該看了下面兩個圖就了解了。

基本上只是利用去掉些細粉來優化粹取頻譜分佈各咖啡粒子的粹取更平均的手法。 Matt Perger 的整套理論 Chrono 大如果有興趣,可以看一下他的blog 如下,這篇文章我非常喜歡...
(Matt Perger!拜、再拜、三拜! 上香!!!!!!!!!!!)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About Brewing Coffee


些些細粉的目的:讓咖啡粒子的粹取更平均!Matt Perger 的Blog有GIF動畫版的,更精彩...


粉徑 vs 粹取率!

Davidkswang wrote:
自己碰過篩粉後雖然味道較乾淨,避掉苦雜的風險,但風味變成單調許多,真是一刀的兩刃!...(恕刪)


David 大把細粉當咖啡風味裡的味精試試! 用味精的觀念來應用細粉,應該就海闊天空了。

這幾個月用掉好幾磅豆子測試各項手沖變數、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總結是:細粉 = 味精!,粉峰粒子=食材!

不過細粉這個議題、個人覺得還是要針對每台磨豆機的粉徑分佈討論起,再來是豆子。。。。。
單就前淺烘豆 vs 中烘豆 vs 深烘豆而言。下面這篇文章非常的好,這位烘豆咖啡師的測試結論、跟我試的大約一致。
[版權屬RedMeow所有。冒昧分享,如有冒犯麻煩告知,立刻移除]
MEOW言MEOW語 (十七)篩粉?細粉?

  • 17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