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請問濃縮咖啡機-手動拉霸機與插電拉霸機的差距會很大嗎?

we543543 wrote:
matt perge...(恕刪)


w大有没有相关链接呀?我去看看哈哈

如果说萃取完的粉饼颜色均匀度能够对萃取过程的均匀度有一定指示的话,小粉碗如果加上一些预浸手段,粉饼上下的色差几乎看不出。喝起来也是不会出现又酸又苦。但是58碗我自己玩儿,底部的颜色不均非常难避免。喝起来酸苦都能感受的情况也更多。

当然这也仅限于我用过的几台机器~
peace99a wrote:
這位先進您說的這台機(恕刪)

La Pavoni Professional我煮不出我喜歡的味道
當然也應該是使用者我本身的問題

其實機器好用,可以煮出好的的咖啡就夠了!
拆裝保養就交給專門的人
不是每個開車的人家裡都會有一套換機油的設備
王梓轩 wrote:
个人认为 9 bar 不是关键,而我自己的拉霸机都不会到 9 bar。

小粉碗使得粉饼更厚,应该具有更高的宽容度。结合拉霸机的特性,减少上下层萃取的不均就可以有非常好的效果。从我的经验上看,上下萃取更均匀比水平上均匀容易的多

我用Cremina小拉霸49mm也不會特地增加粉量來讓粉餅變厚
之前看HB很多人說小拉霸機適合用較多粉,用Elektra較深的濾杯效果更好
我也因此去買了Elektra的濾杯
結果用了幾次就嫌棄它賣掉了

最近去買IMS B582Th22濾杯,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它的高度22mm
比Cerini Coffee賣的OEM濾杯淺一些,跟Cremina舊版的原廠濾杯相同
這個舊版濾杯用14g粉一直是我很喜歡的粉量,計算下來相當於58mm濾杯19g粉吧

我也是比較喜歡小一點的濾杯,這也是我很愛用Rossa PG的原因之一
這個IMS B66濾杯我慣用16g粉,淺焙會再多一點,相當於58mm濾杯18g
而且IMS這個濾杯孔數跟自家58mm濾杯相同
以開孔面積佔比來算的話,比VST還高一咪咪

以前用58mm會喜歡用15g粉,後來覺得58mm只裝15g太少了
在25-30秒要只出30g espresso,很容易有通道,濾杯底不是每個孔都出液

至於有沒有9 bar,我不在意
所以我也沒花大錢去買那個Cremina沖煮頭壓力表
尤其是裝了那個壓力表後,我覺得把Cremina的外型破壞殆盡

另外,我很不推Cafelat的矽膠piston seal
不知道什麼原因,矽膠材質的潤滑效果很差
用沒幾次就要拆活塞上油
雖然只要拆活塞不用拆整個沖煮頭,活塞裝回去也有專用工具,不像La Pavoni影片那麼搞剛
但做沒幾杯就要保養也很煩
有人說矽膠彈性好,比較容易拆裝更換
我不知道那些人到底是怎麼換的,對我來說原廠的piston seal要裝上去一點困難也沒有
一支小螺絲起子就能做到
bakafish wrote:
我用Cremina小拉霸49mm也不會特地增加粉量來讓粉餅變厚
之前看HB很多人說小拉霸機適合用較多粉,用Elektra較深的濾杯效果更好
我也因此去買了Elektra的濾杯
結果用了幾次就嫌棄它賣掉了


我在 peppina 上也用 pv 的粉碗,pv 的粉碗也是更深。但更深的粉碗如果还用之前的粉量(peppina 我惯用13-13.5g 左右)就不太对。我感觉是分水网与粉饼的距离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pv 粉碗用多 1g,就好做一些。朋友是 decent 用户,据他说用户在论坛中交流,也最终让 de 改进了分水网的厚度,反馈也是差异很大。

另外就是很多人说小粉碗适合浅烘的豆子。我平时喝浅烘较多,很多时候直接萃极浅手冲豆子。peppina 的小粉碗,5-6 bar 压力,ratio 拉开一些,效果很满意~
bakafish wrote:
以前用58mm會喜歡用15g粉,後來覺得58mm只裝15g太少了
在25-30秒要只出30g espresso,很容易有通道,濾杯底不是每個孔都出液


這個我也有一樣的經驗。在vst 15g 58mm濾杯上的(他的孔更小),這個真的比較適合在中淺焙豆子,加上30秒以上的低壓預浸。因為很細的粉自己很團結會形成很多小團體,一般沖煮時間跟壓力下水跟本過不去。
王梓轩 wrote:
如果说萃取完的粉饼颜色均匀度能够对萃取过程的均匀度有一定指示的话,小粉碗如果加上一些预浸手段,粉饼上下的色差几乎看不出。喝起来也是不会出现又酸又苦。但是58碗我自己玩儿,底部的颜色不均非常难避免。喝起来酸苦都能感受的情况也更多。


這段陳述的均勻度和通道有無(或程度)較有關。也就是說厚粉餅在通道的寬容度比較好,58mm薄粉餅佈粉難度相對高,較容易產生會構成困擾程度的通道(酸苦並呈)。

上下的問題是概念的,無法觀察。越上面的水越乾淨,萃取能力越高;越往下,水中萃取物越多,刷出可萃取物的能力就越低。舊款flair同一個粉杯可以操作7-18g粉(厚度差兩倍以上),很容易發現其中的變化,佈粉確實的話,最佳粉量在10g以下。

(連結在前一則已補上)
we543543 wrote:
这段陈述的均匀度和通...(恕刪)


感谢 W 大!刚看了 Matt 的 blog。关于粉饼厚上下不均更明显确实有道理,但还有一方面影响,就是粉饼初期的萃取物质要比后期的萃取物质容易萃取的多,也就是上层的粉饼被萃取的物质更早的被萃取,但下层的粉萃取物质会慢慢赶上来。在一定的厚度范围下,在萃取率较高的情况下,上下层粉饼可能不会非常的不均匀。除非过于厚的粉饼。

而通道产生的萃取不均匀可能会更加明显和顽固,我用 58 粉碗即使 ratio 拉倒很大,即过多的水通过粉饼,粉饼还是很容易会有深色的斑点产生。而不会因为更多的水通过粉层使得不均匀的现象减轻。

另外他里面也提到了由于粉量的变化,分水网与粉饼距离变化也回带来差异,也应该是影响不同粉碗较适合豆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王梓轩 wrote:
粉饼还是很容易会有深色的斑点产生。

也蠻想討論一下這個狀況的, 萃取後粉餅顏色深淺不一所代表的意義為何? 是否即是萃取不均呢?

在減壓膨脹後, 要如何去依粉餅的顏色(含水量?)來判斷萃取狀況?

假設:
顏色深處含水量高=>在一大氣壓下此處吸水的小細粉多.=>應不能代表9bar萃取時此處較易(不易)通過水流而與其他孔洞流過水量不同而產生萃取差異.(?)

小徑粉杯不易產生顏色差異可能原因:
相同粉量要塞到小濾杯需磨粗, 細粉量減少, 因而讓萃取後的粉餅不易含水, 故顏色較為均勻

萃取時各通道阻力是否平均, 可能還是得觀察各孔洞咖啡液流出情形及老鼠尾巴是否置中吧.

(圖From Link)
chan.chenhao wrote:
也蛮想讨论一下这个状...(恕刪)

如何得出粉色深是细粉吸水多的结果呢?我的观察经验是整个粉饼拉开水粉比,即更多的水通过粉饼,整体上粉饼的颜色会变更浅。是否可以说明水通过的量的不同,会导致粉饼的颜色不同。

小粉碗确实可能会磨更粗,但我不太认同是导致粉饼颜色不均匀的原因。出液也是一个观察的角度,我的使用经验无底出液均匀也是小粉碗的表现要好哈哈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