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Molar X大錐刀磨豆機的樣品正式出場見人囉

jimmysu6 wrote:
最後實驗室是用折射率1.5來做量測....也許是這數據造成差異...(恕刪)

如果目測、手指搓起來,感覺跟其他磨豆機磨出來espresso粉差不多的話
可能是我們不懂儀器的關係吧

好奇問一下,這樣的檢測要多少錢? 要用多少咖啡粉?
謝謝
魚大:

用手搓起來是覺得與其他的差不多....我應該會去問一下折射率對分析結果影響(再次感謝您的提點)

檢測一次收費1000,樣本數量5g以上即可。
我是送了18g過去。

付上連結給您參考
http://www.cc.ntut.edu.tw/~wwwemo/instrument_manual/size.html

jimmysu6 wrote:
檢測一次收費1000,樣本數量5g以上即可。
我是送了18g過去。

付上連結給您參考
http://www.cc.ntut.edu.tw/~wwwemo/instrument_manual/size.html...(恕刪)

3Q
哪天我有錢有閒也把Mazzer 71mm,Gorilla Gear 71mm,Monolith 68mm磨一些來測
贊成!!!
這樣磨豆機的粒徑數據就更完備了。

jimmysu6 wrote:
Molar X的粒徑...(恕刪)


粉的顆粒全部比粉碗的孔還小,感覺可能性不太大
建議大大復查數據,或者與分樣篩對比來增加說服力。
經諸位前輩的指正,我也懷疑粒徑單位至少要乘以10才合理....
我已經去信詢問檢測的實驗室了,有結果再跟大家報告。
jimmysu6 wrote:
我也懷疑粒徑單位至少要乘以10才合理...(恕刪)

哈哈!其實在公布的時候,我和朋友在LINE裡就在討論,橫軸的單位到底是什麼
我一開始覺得是10微米,就是您說的要乘以10
可是看橫軸的格數,好像又不太對
因為格數很多,表示儀器的解析力很強,那以10微米為單位就怪怪的
哈哈哈…還是魚兄敏銳,
也許我會再送樣品檢測一次,
這次要換一個實驗室。

雖然有可能單位有誤,但至少粒徑分佈是正確的。
感謝Jimmy 大回覆
我忘了前面有沒有問
送測的豆種,焙度也會影響粒徑分佈
豆子固定下來
或著乾脆用illy 廠豆

魚大
你要測的話我可以贊助我這台Monolith Conical
Mazzer 187c, itamill 83mm 的粉(不過是102)
只是其他變因要標準化會有點麻煩

另外
Matt Perger 測的做法我覺得有點偏心,固定Brew ratio下讓其他幾台機器的粒徑分佈曲線峰值都比較偏右,所以其他三台的粉是比較粗的
如果他多做一次,第二次用粉的粗細先決,把其他機器刻度調細點,也許味道上會有有趣的結果
也可以第三次再用味道先決,用每台機器味道表現最好的粗細去送測,這樣粒徑的曲線也許也會有可以參考的地方
實驗室的回覆很簡單,大意就是程序沒錯,完全不能解答為何實際手感與量測之間差異的問題!
決定要再送測一次,這次決定送SGS.....哼哼哼哼......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