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 wrote:
大大,我是不認為200...(恕刪)
豆子的好壞的確不應該只從價錢來判斷,也許那一磅1500真的是漫天喊價的
(半磅750,其實也真的不是多高檔的,很多台灣豆都比這個貴,CP值卻很低)
不過對於初次接觸到的豆子,也不應該隨便沖沖,就說這豆子如何如何
說不定換一台磨豆機,換個水溫,調整粗細度,換一種沖法,會有意外的表現
豆子好壞的確佔一杯咖啡相當高比例的分數,但設備與技術也不是真的影響不大
我個人覺得大概有7:3吧
有位已過世的大哥,以前我跟他買的自烘豆,同樣的磨豆機,同樣的水溫,同樣用KONO式沖法
我自己沖的就和他沖的差很多
小河彎彎向南流 wrote:
就是網路和坊間書籍太多流派,才想多參考別人的實務經驗,進而找到最適合自己口感的比例和沖法...(恕刪)
看書有一點很重要
盡信書不如無書
坊間有一本書惡名昭彰
出版物尚且如此,網路上的討論更是如此
多吸收別人的經驗是好的
但自己要懂得思考或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