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請問手沖比例

延伸, wrote:
大大,我是不認為200...(恕刪)

豆子的好壞的確不應該只從價錢來判斷,也許那一磅1500真的是漫天喊價的
(半磅750,其實也真的不是多高檔的,很多台灣豆都比這個貴,CP值卻很低)
不過對於初次接觸到的豆子,也不應該隨便沖沖,就說這豆子如何如何
說不定換一台磨豆機,換個水溫,調整粗細度,換一種沖法,會有意外的表現
豆子好壞的確佔一杯咖啡相當高比例的分數,但設備與技術也不是真的影響不大
我個人覺得大概有7:3吧
有位已過世的大哥,以前我跟他買的自烘豆,同樣的磨豆機,同樣的水溫,同樣用KONO式沖法
我自己沖的就和他沖的差很多


小河彎彎向南流 wrote:
就是網路和坊間書籍太多流派,才想多參考別人的實務經驗,進而找到最適合自己口感的比例和沖法...(恕刪)

看書有一點很重要
盡信書不如無書
坊間有一本書惡名昭彰
出版物尚且如此,網路上的討論更是如此
多吸收別人的經驗是好的
但自己要懂得思考或驗證

六凡之靝 wrote:
ONE雷,我是聽說來的
也有可能是我記錯產品了
就當我講錯好嚕...orz(恕刪)



會不會雷的是一直惹RR兄火大的產品...哈

那個產品我也有買...
很委婉的說法...就是,擺著很好看喔!
小河彎彎向南流 wrote:
感謝你的建議,就是...(恕刪)
若有名師一定會使咖啡好喝絕對,不然就是詐騙集團了,只是名師好喝是要付出代價,看另一篇有人在問篩粉器,名門利器可要嚇屬你信不信
延伸, wrote:
若有名師一定會使咖啡...(恕刪)

你又扯到哪裡去了?我沒有跟你說的那一樓
小河彎彎向南流 wrote:
你又扯到哪裡去了?...(恕刪)
好啦認真跟你講一點沖泡咖啡好喝竅門,不然大家越認為我來亂的,不管用甚麼方法接觸咖啡粉水溫低點,時間久點,至於水溫多低時間多久自己試...反正就是要比一般認知的低跟久,低溫較不會燒出澀味但也不易釋出咖啡味所以時間要久點!

小河彎彎向南流 wrote:
你又扯到哪裡去了?...(恕刪)


河河,夏天到了
最近都在做冰滴咖啡
粉水比1:11
要磨細一點
睡前滴一壼
早上起來密封放冰箱
隔天喝,口感很好
在冰箱放個兩天低溫發酵
冰冰的喝口感更佳
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 - F.A. Hayek
Mr ciprino wrote:
河河,夏天到了最近都...(恕刪)

有喔


我是買iwaki那組便宜的
延伸, wrote:
不過我真有個目的是希望學咖啡要由簡入深由初至次,不要一下從中間切入就是國際標準,很容易走火入魔或被騙財騙罪受的...(恕刪)

也許你執業二十多年,內功深厚頗有心得,只是有些詞不達意,是我們小看了你

我是覺得學習咖啡本來就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剛入門的時候,大多數人可能連辨別味道都不太會
除了某些味道特別的豆子以外,喝起來我看感想大概「不就是咖啡味」
如果喝不出專家沖的,與自己沖的,味道有什麼不同,那什麼都白談了
若妄自尊大,對常見的通則嗤之以鼻,那麼到底誰才是有問題?

其次是手法技巧穩定
當味覺開發之後,手法技巧穩定,每次沖煮都不會偏差太多,這樣才能談沖煮參數
當你想藉由改變參數來改變各種味道的均衡性,你必需知道各種參數在控制哪些東西
技術若不穩定,各項參數隨時在改變,改變一項也可能同時牽動其他項,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若味覺沒有開發出來,改變了參數,可能也喝不出到底改變了什麼,那也是白搭
這時候就會想,什麼技巧,什麼流派,都是唬爛,玄學
其實是自己的等級還不夠

金杯姑且先擺一邊不談,我也非金杯的忠實擁護者
不過所謂的濃度,萃取率這些東西
如果等級不夠,根本也不用談
一來喝不出有什麼差別
二來技術也達不到隨心所欲的控制濃度與萃取率
更別說萃取率的背後還隱藏了什麼,是從萃取率這個數字看不到的
同樣的萃取率與濃度,喝起來就一定會一樣嗎?
bakafish wrote:
我覺得你想太多了,他...(恕刪)


魚大說的是,不過很多事好與不好真的自己試了才知道。

bakafish wrote:
也許你執業二十多年...(恕刪)


中肯
我也是這20年來慢慢累積
差不多就是你說的過程

說到底也就是喝一杯咖啡而已
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 - F.A. Hayek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