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咖啡烘焙過程中的轉黃點

mechtec wrote:
您使用的類似機器
在化學化工上有類似作法,叫做Fluidized Bed 流體化床

不是喔
您說的這種應該是浮風式烘豆機
我用的IOC302比較類似滾筒烘豆機,只是玻璃筒本身不滾,而是裡面的攪拌葉片在轉動
熱源是電熱,整個玻璃管發熱
由於它沒有熱風,抽風時是直接從下豆擋板上的開孔進風,風一進去就吹到豆子
所以我在外面放一支熱風槍,讓外部空氣升溫給它抽入

因為斜放的角度不同會影響進風孔前測到的溫度,每次放置都要測溫測半天實在很不方便
後來弄成這樣
bakafish wrote:
不是喔您說的這種應該(恕刪)


喔!您用的是IOC啊
我以為您是用爆米花機

IOC是一個蠻特別的機器
其實裡面有熱對流
但您的作法會加強熱對流
但反之,熱風如何吹會影響不小
這可能就是您覺得不是那麼均勻的原因吧
mechtec wrote:
您的作法會加強熱對流
但反之,熱風如何吹會影響不小
這可能就是您覺得不是那麼均勻的原因吧

在沒有餵熱風前,均勻度一直都很不好(一鍋烘150g到200g豆子都試過)
我覺得是我風力開太大,但沒辦法,我不喜歡開小風烘出來的味道
餵熱風後,即使是只能吹出150度熱風的小暖風機,都能大幅提升均勻度

機器的下豆門長這樣(這是舊的,新的302上方三孔已經改成探豆棒)

圖片取自以下影片1:2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lcq26udvw
下方那5孔就是進風孔
其實我原本是想要把暖風機的PTC加熱器拆下來直接裝在下豆門那5孔前面
雖然我用黃豆和黑豆做過實驗,讓機器傾斜,先入黑豆,再入黃豆
攪拌葉片確實能在兩三分鐘讓玻璃管的兩端豆子混合均勻
不過兩三分鐘在10分鐘的烘焙時間裡也是夠長了
而且黃豆和黑豆是圓的比較會滾,對半圓的咖啡豆來說,說不定時間會更長
豆子緊貼著下豆門,所以不餵熱風的話,無論如何貼著門的豆子第一時間接觸到一定是冷風
bakafish

感謝譚大,先前我有試過小風,但是對烘出來的成品味道不太滿意,因為風力小銀皮抽不乾淨會產生比較多煙,個人對煙燻味殘留也敏感些,所以加上熱風槍實在是不得已的做法

2021-07-27 9:02
bradytan

了解。僅提供建議。之前在工廠生豆資源較多所以測試過,這台機器設計是沒有問題的,蠻適合個人使用,成品水準不錯。依您習慣烘豆,烘豆就是要開心~[含情]

2021-07-27 21:38
roangelic wrote:
咖啡烘焙過程中,入豆(恕刪)


以前我也覺得談原理好像很能讓人理解,但目前我覺得只有經驗才是最有效的思考之鑰。以下回覆是數年的大量烘豆總結,我覺得能每鍋重現想要的結果才是重點,也不必用過太多機器,把手上的夥伴個性摸透才是踏實。

影片約6秒開始處,只是因您的浮風式熱風機沒有取樣棒直接肉眼觀察,影片解析度與色差會造成判定的誤差。所以接下來是訣竅;觀測的要點是豆體變的水潤晶透,此時要反覆取樣確認,因為會青黃色反覆轉變,聲音是烘豆期間最小聲的時候(最軟),接下來就開始出現白色細點<<這個時刻就是轉黃點>>,因為此細點會逐漸擴大成片狀,逐漸整顆豆變白色不透明,聲音也漸大(豆子開始變硬)。所以不是單看顏色,豆貌也要考量。

以前有分享過,轉黃點與一爆開始是脫水效率最高的時期(個人對濕度以及氣味比較敏感,濕度超過80、空氣中有異味都會心情煩躁)。後來新型烘豆機有溼度計,數據顯示個人感官觀察的結果無誤,此時(水潤晶透)鍋內溼度會開始小幅度增加,所以這兩個時刻需要加大風門,能提升風味乾淨度。

而反覆的烘焙結果也總結出,在轉黃點開始直到下豆的排風總量,會直接影響失重率(風味強弱),RoR過低(時間過長)則淺焙淡而無味、中深焙深焙出現焗烤味,過高(時間過短)則易出現澀味以及走味,即殘留水份過多。而RoR也需要維持在約6~12的範圍內(適用於我的機器上)在梅納反應上會讓風味呈現的較為穩定,甜度酸度平衡發展無雜味,養不養豆無太大影響、整體咖啡生命期較長。

希望以上回覆對樓主有所幫助。
老譚說做生意要童叟無欺,對得起良心。 老譚的年代,沒有大學只有私塾。 於是小譚便以父為名、莫忘初衷。
bradytan

客氣了。不是前輩;大家討論討論。這台是Sonofresco嗎?之前有考慮過,也是好機器。但我不太會用全熱風型,烘豆細節方式不同。

2021-07-27 21:43
bradytan

對了,發文時忘了您是全熱風機,我是用半熱風機,可能要思考一下對應的手法,可能稍加火力之類的方式增加脫水效率?

2021-07-27 21:47
感謝魚大願意幫忙指出個人文章的誤謬處,還特別把原文貼出來,怎能不立即修正然後感謝魚大,以及對自己的誤導大家觀念道歉呢?
關於 Fast Start Slow Finish 和 Slow Start Fast Finish
文章修正後的鏈結在此: https://hotonicoffee.blogspot.com/2018/09/fssfssff.html
bradytan wrote:
新型烘豆機有溼度計


B大 謝謝分享心得,有些很受用,
另請教現在是用那台烘豆機嗎?
之後想換烘豆機~
iceblue829 wrote:
B大 謝謝分享心得,...(恕刪)


客氣了,一些經驗分享而已。為免廣告嫌疑,已私信給您。
老譚說做生意要童叟無欺,對得起良心。 老譚的年代,沒有大學只有私塾。 於是小譚便以父為名、莫忘初衷。
roangelic wrote:
咖啡烘焙過程中,入豆...(恕刪)

1.對我來講轉黃點和梅納反應轉至褐色點是很重要。在兩點之間做熱調整會產生不一樣酸感。
2.你影片太快,無法準確判斷何處是轉黃點。以我的機台參數,在烘耶加雪菲會是在142度轉黃,供你參考。
3.建議:微黃 淡黃 黃看你喜歡,但是每次就同一基準即可。以此基準再做烘培曲調整測試,會很快有自己的經驗。
mechtec wrote:
part4

真的太晚看到這系列的文章
小豆老師真的說得非常的棒
這系列文章也很有價值

小小期待 part4的出現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