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開箱]Kafatek MC4-duo

xhining wrote:
我覺得不是鍍不鍍的問題,應該Mazzer原廠刀盤設計的問題

我以前用繪意71,就是Mazzer 71mm錐刀186C
並沒有這個問題
繪意71的轉速最高只到120 rpm
而我經常用60 rpm,後來更降到45 rpm

前陣子朋友買了Helor 106也是186C,用了幾次也沒有這個問題
但怕生鏽,就自己找廠商鍍鈦
結果刀盤回來後就會卡碎豆
106的搖把與刀盤圈數是4:1,以180 rpm手搖使用,刀盤正好是45 rpm
用Bosch 12V電鑽來驅動,兩段轉速分別是350 rpm與1300 rpm,都會卡碎豆
顯然不是轉速的問題
卡碎豆後粉很難出來,會被重複研磨,所以出粉變細,刻度要多退一圈多
圈數也多了好幾百圈
如果中途反轉就能清掉一些碎豆,再正轉出粉就變順,磨一些後又再卡,卡了再反轉
反覆這樣做,就會發現磨豆需要的圈數變少
所以確定是卡碎豆造成需要圈數暴增

原來HG-1也會這樣
我還以為Weber真的有什麼獨特的pre-season技術,讓它鍍鈦不會卡碎豆

但您的187C沒鍍鈦就會卡,這個真的怪
chuan07

我用Helor102接電起磨也是,無鍍層刀拆下看不到卡碎豆,有鍍層的就會卡.另外如要達到相同的沖煮條件,有鍍層的刻度比無鍍層刻度要多調粗多大半圈左右,萃取率測出也較低.

2022-04-15 10:28
chuan07

鍍鈦一般來說應該是很光滑摩擦力較低的印象.但MC4的鍍鈦刀盤也好,或我187c鍍red speed也好,看起來及摸起來都是比無鍍層要粗糙.所以出粉慢或許是被鍍層咬住下不來,使進豆速度變差吧我想[不知]

2022-04-15 10:35
xhining wrote:
原來之前也講過了

好多東西都看完就忘了
昨天才跟Daniel大聊到以前HB上的一篇關於MC3的文章,其中一段我完全忘了
https://www.home-barista.com/grinders/user-experience-kafatek-mc3-t56385.html#p630375
會把這篇文章再找出來看,是因為我覺得MC4在網路上的評價與實際使用體驗不符
這點其實在各種磨豆機或刀盤上都很常見
文章看多了就會知道怎樣的文章內容才值得採信
就像SSP 98mm刀盤一推出就大獲好評
什麼手沖義式表現都很好,義式可調幅度還很大之類
泡泡吹大了究竟會破
手沖最後還是回到EK43 pre-2015刀盤,這才是Matt Perger當年在比賽得名時用的
也許多數人不是喝不出差異
而是花了大錢買的東西,會自我催眠自己的投資正確
因此有人堅持要盲測才準

文中這句根本就有矛盾
We don't think the Gorilla Burrs are necessary, as they taste no different, and take forever to break in.
如果Gorilla Gear刀盤那麼難break in,他怎麼知道taste no different
Gorilla Gear刀盤強調pre-seasoned,我當時買來直接用效果就很好
如果他們真的用Gorilla Gear刀盤磨過幾十公斤豆子,應該會提到才對
如果他們真的做了黑刀的break in測試,怎麼會沒有對鍍鈦Mazzer 186C測試
文中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Mazzer 186C鍍鈦前後的巨大變化

這篇文章裡提到MC3味道跟MC2一樣
MC2又因為粗細調節設計比MC1好,所以比MC1好一點點
(MC3是Mazzer 186C刀盤,MC2是不知名廠牌的68mm刀盤)

之後又提到Helor Flux (Helor 106),說MC3和Helor Flux味道也十分接近
當時我沒有Helor 106,所以對這段沒有印象
現在再回頭看這篇文章,這裡就很矛盾

根據我的經驗
當時繪意71用很久之後買了MC1,對espresso入口的滑順感就相當震驚,差別很明顯
基於對Mazzer 186C的不滿,才會去買Gorilla Gear黑刀
在繪意71換上黑刀之後,味道與口感跟MC1差距很小
之後繪意71 + 黑刀也用了滿長的時間,然後又買了Helor 106
把同一組Mazzer 186C又裝到繪意71與Helor 106比較,兩者表現是相同的
所以對我來說,Helor 106 + Mazzer 186C絕對不會等於MC1,也就不可能等於MC2

HB那篇文章裡說MC3 = MC2 = Helor Flux >= MC1
這只有兩個可能
1. 以「Mazzer 186C在精度很好的磨豆機上表現會很接近MC1」為前提(是否成立?)
 而且他的MC3和Helor Flux真的都很精準
2. 他根本喝不出Mazzer 186C做的espresso與MC1 / MC2的68mm錐刀的質感差異

這個人描述的MC4才是我認識的Mazzer 186C,不過他只磨了7磅,還不夠多
https://www.home-barista.com/grinders/kafatek-max-vs-kafatek-mc4-duo-vs-versalab-m4-t79495-20.html#p855895

基於相信第一點,我才會買MC4
但這裡有版友說他的原廠WDT針戳不進刀盤與刀盤座的間隙
那就代表間隙小於0.4mm
而我的是0.5mm,與版友的差距大於0.1mm,也就是大於100微米
無論是MC4加工精度的問題,還是Mazzer刀盤的問題
MC4 + Mazzer 186C要精準是不可能了


xhining wrote:
如果連續磨2次,下次流速絕對就會慢很多。
持續調粗也沒用

目前朋友的MC4裝鍍鈦186C也是這樣,必需調粗一大格
不過比起他自己送去鍍鈦的186C裝在106上要退一圈要好多了
(106一圈是0.5mm,在MC4上相當於退半圈)
我也玩過他那支106
跟我自己的106裝MC4的186C相比,我這支卡碎豆的情況也是輕微許多

而我裝黑刀雖然不會卡碎豆,但可能因為掃粉效率不好,刀盤上殘粉比在106上多
同一刻度磨幾杯,刀盤上殘粉累積後也會造成磨粉變細,流速慢了約5,6秒
MC4的刀盤下掃粉葉片有4片,MC1則是6片
我再試試看自己把MC4的掃粉片加貼4片成8片,看流速變化的問題是否能解
seanlam1234

我喜歡這句 花了大錢買的東西,會自我催眠自己的投資正確[偷笑]

2022-04-15 17:57
kaqw0116

期待後續[讚]看完之前的文章回頭我就看到黑刀在路上了[笑到噴淚]

2022-04-15 21:26
之前訂了6磅的豆子回來開刀,結果賣家少發了3磅,
所以昨天就先只用3磅來開刀,變化確實不小.

16g磨豆時間 : 由1分多鐘→約40秒
刀盤鎖死點 : #5→#1
濃縮刻度 : 由退1圈的#9→#4
萃取率(用隨機附贈豆) : 18.5%→19.2%

待之後的3磅豆子磨完後,再比對測試結果.
bktangle

是3磅豆子一次性持续磨完是吗?

2022-04-18 22:01
chuan07

我是一次磨完3磅的豆子,原廠有說一次不要磨超過20分鐘的樣子,我3磅磨完超過1小時吧整機都發燙了[笑]

2022-04-19 13:40
今天用MC4+黑刀做手沖

豆子是某店家的日曬耶加,半磅要600多,4/11烘的
雖然商品頁面中,店家說他們的豆子烘焙度相較市面上多數店家的同焙度稍淺一些
不過這支標淺焙,4/14手沖前測得Agtron豆色60上下,手沖細度粉色74
豆表接近中焙,內外差也不算大
可能太早開封,4/14開袋時除了香氣還有一些中焙的火氣
用Tanzania磨手沖,有明顯的草莓香氣,這部分很像以前喝的草莓沃卡

今天用MC4+黑刀
之前磨豆機有拆開徹底清潔
粗細度用磨原廠測試豆18g espresso的刻度退半圈,磨22g出粉21.7g
目視稍細了點,不過是錐刀粗細分布較大的關係,如果目視剛好的話實際會偏粗

用之前804LS比較能沖出前中段香氣的4段注水沖法,再增加一點前兩段的注水量約各10g
總注水量327.8g,下壺量288.5g
TDS 1.52,萃取率20.2%
如前面所說,雖然目視偏細,第一次注水時也有水浮在粉面上的現象,沖完表面也有泥漿
但濾杯下水速度沒拖到注水時間(第4次注水時間到時剛好下完水)
萃取率也正常,僅僅過20%多一點
前天用Tanzania調粗一點做的萃取率剛好也是這個數字

味道上比較訝異的是沒有以前用大錐刀手沖的雜味和苦味
反而4/14用Tanzania還沖出了一點點苦味
也許是開袋透氣過兩天有差吧
通常剛開封立刻取豆就沖的味道不會達到頂峰,火氣也還沒散
也或許磨豆機徹底清潔後,第一次磨時產生的細粉卡在機器裡,少了0.3g細粉的關係

但是MC4+黑刀手沖的優點也只有這點而已
那個很明顯的草莓香氣連一點點都聞不到
body則是適中,不輕不重
以我的偏好是不會想要再降低萃取率
整體來說優點是乾淨,缺點是香氣味道普通無特色,半磅600多的豆子只沖出300元的價值
這還是因為沒有雜苦味才提高分數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出粉
在磨豆聲消失後,出粉口仍持續出粉幾秒
但轉速120 rpm,一秒兩圈,同一片葉片會經過出粉口兩次
也就是在磨粉結束後,同一葉片還要掃過出粉口好幾圈才能把粉掃乾淨
這問題恐怕不是掃粉葉片數量問題
而是出粉口的設計,無法有效落粉
許多粉根本三過家門而不入
增加葉片也沒用
剛才調粗1大格
調粗後通常會有些卡著的碎豆或殘粉會掉出來,因此先啟動把殘粉排出
再倒入22g豆子,這次磨出22g
正常的46沖法
第一次注水還是有比較慢滲入而漂浮在粉面上的狀況
但後續的下水都很快
即使是最後一次注水,在注水前10秒,濾杯裡的水就流光了
下壺量290.4g,TDS 1.55,萃取率20.46%
香氣味道和昨天沖的沒有什麼差異,就整體厚重一些

不知道是MC4的兩段式研磨的作用,還是豆子的關係
這次用大錐刀手沖打破我過去的經驗
不過該有的香氣沒發揮出來,也許要換個沖法
這個我就不研究了
我買MC4本來就是只為了做espresso
bakafish

下週得到Daniel大的豆子支援,會把鍍鈦186C再裝回去磨豆開刀

2022-04-17 21:00
bktangle

喔,期待

2022-04-17 22:04
同一支豆子拿來做espresso
繼續噴
口感沒有黏稠感,這個除了刀盤,跟豆子也有關係就是了
今天在HB&Discord上分別看到2則對MC4 & Key的評論.
HB上說在相同120rpm轉速下,2者味道差不多,MC4稍微乾淨body薄些.
而YTber的Brian在Disccord上的評論持相反論調,但他沒說他key的轉速用多少.

雖然說key品質管理有疑慮,但如果拿到台正常的key,
目前看起來可調轉速的key可對應的層面稍微大些
chuan07 wrote:
今天在HB&Discord上分別看到2則對MC4 & Key的評論.
HB上說在相同120rpm轉速下,2者味道差不多,MC4稍微乾淨body薄些.
而YTber的Brian在Disccord上的評論持相反論調,但他沒說他key的轉速用多少.

雖然說key品質管理有疑慮,但如果拿到台正常的key,
目前看起來可調轉速的key可對應的層面稍微大些

這應該是跟刀盤的coating有關
MC4的鍍鈦讓磨豆圈數大增,連帶改變了味道的走向
這點我不認為break-in之後就會改變
除非磨豆效率能回到沒有鍍鈦的狀況
鍍鈦前後的差異這麼大,Kafatek卻沒有針對這點有任何文字註明
在HB上幫Denis前期測試MC3那位也沒有提到
HB上的使用者經驗分享也沒有提到
起初我還天真的以為MC4的鍍鈦刀盤沒有圈數大增的問題
這次的經驗,我實在是對網路上的評論越來越不信任了

https://www.home-barista.com/grinders/kafatek-max-vs-kafatek-mc4-duo-vs-versalab-m4-t79495-20.html#p855810
#25
有意思的是最後一句
I've never had bitterness and harsh edges on the MC4. The opposite.
然後底下#27那位回文
I am a little surprised you didn't experience any of this but I guess each taster is different and has different coffees and expectations.

其實這也是比較出來的
如果你沒嚐過非常圓潤的口感,你不會知道什麼叫圓潤
就像我當初繪意71用Mazzer 186C刀盤用得好好的
拿到MC1後被嚇到,之後就對186C各種嫌棄

繪意71裝Mazzer刀盤的時候,我測過高低轉速做出來的差異
的確低轉速做出來的espresso較少刺激感,質感較好
再加上繪意71用低轉速才不容易卡豆,所以從那時起我就用低轉速了
但主要原因還是後者
味道或口感上的差異實在是不大
KEY的最高轉速和繪意71一樣只有120 rpm,我不認為快慢轉速的差異會大到哪去
而且這一切還是歸咎於刀盤
裝上黑刀後,高低轉速做出來的我根本分不出來
當初MC1空轉轉速是140多 rpm,做出來的滑順度卻是超級好

這禮拜等我拿到間隙規後會把鍍鈦Mazzer 186C裝回MC4
然後磨4公斤豆子,再比較一下磨完4公斤豆子前後的差異
以及磨完4公斤後有沒有粗磨的差異
但我不抱太大的期待就是了

實際用過鍍鈦後的186C,我覺得鍍鈦對我來說是個錯誤的選擇
我要的錐刀是圓潤厚實,在body這一端展現
鍍鈦後反而變得較清晰而輕盈,犧牲body而去抓clarity
如果要clarity,還不如去用平刀
把錐刀做成這個走向,對我來說是兩頭不到位

在James Hoffmann的KEY review裡寫得很客氣
他說KEY的味道很好,如果你不是要求extreme clarity或extreme body
極端的修飾用語,但這意思很明顯了
在他的影片中,雖然看起來缺點好像都是小事
然而實際在操作一台磨豆機時,味道只是其中一部分
更多影響日常使用體驗的就是那些小事
就像我給MC1的味道評價很高,但會把它出掉的原因也是那些小事
如果你每天使用都會遇到一樣的問題,久而久之不是習慣它,不當它是問題
就是越來越覺得芒刺在背,每天做咖啡時都要嘆口氣,覺得美中不足
影片中會拿Niche Zero來比較,強調的就是味道走向與使用便利這兩點吧
seanlam1234

Kafatek論壇上亦有人提到, MC3更重口感, MC4比較清晰. MC3更傳統錐刀口味, 適合雙磨擺放一平一錐配合. MC4比較適合單磨和全能走向.

2022-04-20 18:11
bakafish

這樣的話,也許兩段式研磨在186C上作用比較大

2022-04-21 22:42
chuan07 wrote:
Denis的設計理念是以粗磨刀盤代替轉速調整下刀盤進豆速率...(恕刪)

我在先前測試黑刀有無粗磨的時候,沒有詳細記錄磨一份豆子需要幾秒
只有印象有無粗磨「時間差不多,都很快」
再更早之前測試過只有粗磨刀盤的情況,印象中更快
所以粗磨調整進豆速率的作用應該不大
尤其是鍍鈦186C刀盤磨豆那麼慢,粗磨速率會遠大於鍍鈦186C細磨速率
如果是要調整進豆速率,其實像Niche Zero那樣就可以了

設計理念的部分,其實我前一篇有稍微提了
186C鍍鈦前後的磨豆速率差異太大
官網卻隻字未提
如果粗磨是做為調整進豆速率的工具,那麼必需是細磨速率大於粗磨速率才行
鍍鈦就不應該做為產品選項
或者在使用者選擇鍍鈦刀盤時,應該要有相關的說明才對

所以粗磨也許有它的作用,只是我沒測試出來
等磨完4公斤豆子後用Rossa PG來試試吧
用空氣加壓萃取完的粉餅很乾,比較容易看得出來表面粗顆粒的變化
bktangle

我印象中论坛上有人说是磨合后18g粉大概20秒左右

2022-04-20 19:10
bakafish

我剛測試MC4裝黑刀磨18g深焙豆,先啟動機器再倒豆子,從倒入起算到磨豆聲音結束是13秒

2022-04-21 22:31
手沖可能是我誤會MC4
剛才用Tanzania再沖一次同一支豆子
結果那個草莓香氣也是不見了
原本有一點苦味也沒有了
看起來是開袋過幾天後就都一起揮發了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