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IT Profile功能推出這麼久了,我今天才開始用
而且我只是從Profile library下載了一個CF base profile來玩
還沒有建立自己的BT/IT profile
因為手動烘得好好的,實在是很懶的去看官網這一長篇
How to use BT/IT and BT/Power profiles
今天烘了4鍋
這個CF base profile套用在今天這包生豆上
每一鍋總時間在6分40秒上下,4鍋最長與最短時間相差約10秒
曲線重現其實沒有非常準
不過這完全可以接受,因為這誤差跟我手動控制差不多

自動烘焙則相對輕鬆很多
只是我仍然不是很想去用它
因為要建立profile必需先手動烘
烘出滿意的成果時,再根據曲線去建立BT/IT profile
建立好之後再試烘,看烘出來的結果跟預期差多少,再去調整profile
一包500g分裝的生豆,挑完後均分成4鍋來烘,每鍋通常是100g到120g
因為每次烘豆,事前事後的工作都一樣
只烘一鍋量那麼少,一下子就喝完了,要做的事前事後工作卻一樣多
所以一開機就想把4鍋一口氣烘完,根本不想停下來
這麼一來,烘4鍋其實等於只烘1次,如果不滿意就是4鍋都不滿意
同一種生豆我通常一次只買5包,也就是只烘5次
感覺等我profile做好,同一批生豆也消耗完了

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
這個CF base profile把exhaust fan從預設的75%降低到50%
(作者提醒在一爆時手動把它調升10%或5%)
原因是這個profile的作者Christopher Feran在探豆棒的位置裝上壓力計
在排風扇設定為50%時讀取到壓差大約為0
這個想法似乎滿合理,因為ROEST的烘焙室並沒有密封
排風過大讓內部形成負壓,周圍的冷空氣可能會被吸入
我用這個profile烘焙的結果,inlet temperature比我之前排風扇都用預設值75%時要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