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關於1Zpresso手搖磨豆機選擇

edenqkimo wrote:
手沖表現您覺得比泰磨還要好 所以細粉多寡與表現好這件是有相關嗎?



小弟末學後進,拋磚引玉請各位前輩糾正。
愚見認為味道表現是刀盤樣式主要決定,我對刀盤不懂,但磨起來的手感,主觀感覺泰摩有點半輾揉的感覺,1Z是清脆的切碎。如果量同克重的豆,磨完倒進粉碗裡,泰磨的粉會剛好跟粉碗齊高,但是1Z的粉則會滿出來,要整比較久,就算重填壓覺得流速比較快,所以猜測他的顆粒特性縫隙會較大,這特性或許在手沖會滿適合的。
而細粉多寡的喜好就看各人了,細粉因為萃取快,也是層次味道能表現出來的因素之一,但一體兩面掌控不好時也會有不喜歡的味道出來,咖啡的變數組合多,面對不同特性可以視情況調整手法,好不見得好,壞不見得壞。

小弟獻醜,做了一杯沒篩細粉的給您參考細粉狀況。
沖煮條件: (只是提供狀況給同好做因果判斷,不是要說這樣沖法很好之類的,小弟還淺的很。)
三洋花瓣濾杯(小)、花神20克、2分40秒、悶蒸不算分小中大3次注水、水溫85度、1:16得出咖啡液約320 CC








YYYXXX wrote:
樓大,我是覺得有人在...(恕刪)


另外Y大,容小弟說句話,很多時候只是看法角度、立場的不同而已。

一件商品有的人只是覺得可以推薦,有的人覺得不值得推薦,都是熱心在分享經驗與看法提供同好一起討論,這很好。但是如果推薦被說是推銷,不推的被說抹黑,這樣不妥,大家都不喜被人貼標籤與誤解。除非是有利害關係的有心人士,但又如何才能斷定他人是不是有心人士呢。

況且就算真是打廣告,也是希望把認為的優點傳達出去而已,不是詐騙,就無傷大雅。希望大家寬心以對,回歸理性討論。
loveechang wrote:
我會先把錢花在咖啡豆上,基本上磨豆機不差,好的咖啡豆就能喝到美咖...(恕刪)

正確,豆子真的最重要
除非像我這種個性,喜歡追求極致
不然把錢砸在磨豆機,不如拿去買好豆
尤其像我一個月大概只用一磅
花大錢買磨豆機,卻捨不得多花一倍錢買豆子,真是本末倒置


prosaic77 wrote:
細粉多寡的喜好就看各人了,細粉因為萃取快,也是層次味道能表現出來的因素之一...(恕刪)

我的看法比較不一樣
我認為只要均勻萃取,萃取率夠高,就會有層次
細粉會影響流速,也會影響萃取率,但從細粉裡萃取出來的味道並非有沒有層次的主因
我認為細粉的負面影響遠大於正面
尤其在我入手EK43S,跟我原有的Mahlkonig Guatemala比較之後,這個想法更加強了
EK43S的咖啡刀經過改版,增加細粉量,方便做espresso,卻使手沖的品質降低了
它的粉粒均勻度高,所以整體來說還算是不錯
用義式錐刀來做手沖,細粉多又均勻度較差,我不推
雖然還是可以透過改變粉水比和手法來做出較好喝的咖啡
但是跟手沖專用的營業級磨豆機相比,不是在同一個級別
bakafish wrote:
我認為只要均勻萃取,萃取率夠高,就會有層次
細粉會影響流速,也會影響萃取率,但從細粉裡萃取出來的味道並非有沒有層次的主因
我認為細粉的負面影響遠大於正面(恕刪)


認同砸魚大的看法。
抱歉我之前字面的意思表達得不好。細粉不是層次主因,只是有影響的變數之一,也沒有說細粉好,我看細粉多也很討厭,只是有存在就有影響,了解特性與狀況再思考因應,口感好壞是各人自認,要篩不篩也沒個標準。我也曾經把篩過的細粉在最後一次斷水後加進濾杯,再加大水量等目標液量到移濾杯,那杯花神就特別酸。

篩不篩在個人喜好,有人喜歡乾淨,有人喜歡豐富,有人喜歡金屬濾杯,有人喜歡過濾紙,因為樓主問我兩台手磨的細粉差異,我怕誤導成"1Z細粉多"是造成"比較好喝"的原因(我主觀覺得必較好喝,也很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但我不了解樓主喜好與習慣,所以想表達細粉是可因應的,例如前面B大說的篩粉或是像matt perger那種細粉沖法或是.....等。
但確實如魚大說的,細粉的負面大於正面,我只是想表達說細粉不是惡魔,我也曾篩得太多,覺得少了些什麼,魚大以前也分享過有次篩得太乾淨,還悶蒸不起來呢,以上愚見提供大家參考。
的確,大家會想分享自己喜歡的器材,但可能推的太頻繁了造成有些人不悅,然後就說我們業配XDDDD,這種言論真的令人不敢苟同。

還好理性討論的版友還是很多的

prosaic77 wrote:
細粉多寡的喜好就看各人了


真的是這樣~細粉多寡的喜好就看個人了!

我以前看了很多資料都說細粉不好怎樣云云...,所以都一律過篩!
但過篩之後,流速好快!粉牆不好建立,味道太乾淨偏淡又偏酸!
之後沒在過篩,整個味道反而平衡了!
yechain2000 wrote:
真的是這樣~細粉多...(恕刪)


記得曾經在某友論壇(某同學會)看過有一位大大玩到PO文討論:篩粉後細粉放回量,對手沖口味的影響。同樓另一位同好大大加碼討論:篩粉杯搖幾下,對風味的影響!

看了,小弟連多嘴插花都不敢,只敢在旁邊假裝玩沙。。

BBdog3388 wrote:
即使Helor 101的精度非常非常好,即使用非常好有細膩變化每半磅至少800元SCAA 80分以上認證的精品級豆子,由高手以賽風煮,個人認為兩台的風味差異,恐怕也只有較利嘴的專/玩家才分得出差別。


這段也收下了,感謝。
prosaic77 wrote:
我也曾篩得太多,覺得少了些什麼,魚大以前也分享過有次篩得太乾淨,還悶蒸不起來呢...(恕刪)

yechain2000 wrote:
過篩之後,流速好快!粉牆不好建立,味道太乾淨偏淡又偏酸!...(恕刪)

是啊,細粉少了流速會太快,若沒有調整參數因此造成萃取不足,就會偏酸又沒有尾韻
悶蒸時熱水太快流掉,造成咖啡粉粒裡的空氣沒有排出阻礙萃取,也是萃取不足的原因之一

細粉容易被萃取,在正常的流速下,小於主要粒徑的顆粒萃取一定比較快
因此適量的細粉對手沖有幫助,但超過適量的細粉就容易造成過萃味道被人察覺
這就看豆子與個人對萃取不足和過萃的認知與接受度如何了


BBdog3388 wrote:
篩粉後細粉放回量,對手沖口味的影響...(恕刪)

每次沖都要這樣搞的話,真累人
loveechang wrote:
我不是大大XD,只...(恕刪)

把錢花在咖啡豆上,基本上磨豆機不差,好的咖啡豆就能喝到美咖
對於咖啡如濾杯、磨豆機等器材搭配下的各種可能及變化真讓我深深著迷
咖啡豆商的風味描述,對於未受過感官訓練的我
還真是無法分辨出來太妃糖、黑巧克力、蜂蜜尾韻等...風味
有機會我倒是會多走走咖啡店,看看別人的器材搭配,喝看看別人沖煮出來的咖啡
咖啡這坑太深了越看會越想敗家

BBdog3388 wrote:
記得曾經在某友論壇...(恕刪)


哈哈~神人真的很多...哈


bakafish wrote:
因此適量的細粉對手沖有幫助,但超過適量的細粉就容易造成過萃味道被人察覺
這就看豆子與個人對萃取不足和過萃的認知與接受度如何了

認同。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