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石悸動 wrote:
我一開始測試也以為...(恕刪)
我也不覺得您現在需要動手拆。跟兩位Y大的看法相似、我覺得您刀盤還沒磨合的機會非常高。 不過我建議您如小弟下面的影片一樣,目視確認一下中心軸準是否OK?特別是看一下內刀盤沒有晃動及跟轉動時內外刀盤的縫隙有沒晃動。
個人的經驗、頂級刀盤要讓它進入狀況真的會磨到手斷掉(除非像我的SSPkenia 廠商已經先磨合好了)。而且刀盤越好搞越久!
前陣子我在看Ditting 804刀盤、依HB上面的同好共同的看法是要磨掉20磅生米(約100磅咖啡豆)才能磨合!依我自己每天大概40克的用量而且有三台手沖專用磨豆機(外出、辦公室用、收藏品不算),如果要玩804正常的磨我還真的要磨到下輩子刀盤才能磨合。
另一個我自己的實例。我自己一台espresso 專用的Fiorenato T80 在HB 63mm/64mm義式電磨的專業評比是通道效應最少的。結果我換新刀盤也是整了我大半年,怎麼搞它都給我亂噴,直到有一天它一高興突然醒了。
Anyways, 我也是賽風的同好。我會建議您先換回濾布濾器試試,如果風味佳小弟建議您就先用,然後拚命磨,馴這顆難搞的187C!有一天它自己會醒的。。。
如果您實在沒工程背景、建議暫時還是先別拆吧!如果要請人幫忙、也要確認他有玩大錐刀手磨的經驗,才不會胡說八道一堆,也才不會原來可能只是刀盤還沒磨合,結果自己把刀盤/磨豆機搞壞了。
支持需要break in的一派,對不同廠商的刀盤也有不同觀點
以Mazzer錐刀來說,有人認為不需要break in(好像有人說Mazzer原廠也是說不用)
也許是對電磨而言
我是屬於要break in,但不需要磨很多豆子的一派
以我自己的經驗
Rosco 38mm錐刀
Helor 101 38mm義式錐刀
Monolith Conical 68mm無coating錐刀
Monolith Conical 68mm DLC coating錐刀
Mazzer 71mm無coating錐刀
Gorilla Gear71mm貌似DLC coating錐刀
都是大概磨一磅espresso,刻度就會明顯的從粗調到細幾格,然後就穩定下來
HB上的Monolith Conical的使用者經驗也是如此
也有人說再多磨很多很多豆子,刻度會再往細跑,出杯品質會更好一點
但不需要吹毛求疵到那個地步,穩定下來後正常使用就可以了
在刻度還沒有穩定下來的時候,其實我也不覺得出杯品質有很糟
至少在我自己的經驗裡,espresso也沒有不穩定的情況
比方說流速忽快忽慢,容易亂噴,調刻度沒有正確反應在流速上,味道不好等等,都沒有
Monolith Conical和Gorilla Gear刀盤搭配繪意71更是一到就讓人驚豔
HG-1也許是因為83mm又是手搖,再加上本身結構設計的缺點,讓這個不穩定放大加乘了
BBdog3388 wrote:
我也不覺得您現在需要...(恕刪)
我盯了轉動中的刀盤很久,看起來非常沈穩,倒是刀盤中的間隙塞了滿滿的咖啡渣,它們都卡著不會掉下來,用刷子也無動於衷。
但有個很神奇的是,當我以為轉到沒有任何粉的時候,只要在不同時間轉動,它總是有得粉會掉下來,就像一隻喜歡塞東西在嘴巴的倉鼠,時不時就吐一點出來,不知道你的有沒有這樣情況?
我每天會磨的克數也差不多40克,如果真的要磨到它清醒,真的得下輩子在繼續,再來我一天的力氣也應付不了太多豆子。經過這次經驗才知道,原來好的刀盤不是我這種小白可以摸的~
也想請問你在使用Helor 102最初的時候,有經過這樣的陣痛期嗎?還是我的這例子是比較幸運的少數人?想問一下為何你沒有選擇HG one而是選Helor 102啊?
想請問你的塞風是用濾布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