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Molar X大錐刀磨豆機的樣品正式出場見人囉

yuitng1121 wrote:
其實殘粉跟落粉設計有關 但跟是否自然落粉並無太大關係...

一般水平刀盤設計的磨豆機,最讓人詬病的殘粉問題其實有方式可以改善..
例如填滿會積粉的縫隙 空間,加強掃粉的機構..等措施.就可以達到幾乎零殘粉的目的.
只是以營業用目的為主的原廠不太願意加強這個部份而已...(恕刪)

對,跟落粉的設計,和掃粉的機構,關係最大
水平置刀的營業用機很奇怪,出粉通道一定都開在集粉槽的側面
而通道的出口通常有個除靜電網,但它同時也是造成出粉不順與殘粉的元兇,有的人會把它拆掉
但水平通道的問題仍在
因為水平設計,一定要有足夠的離心力,才能把集粉槽裡的新粉甩入通道,把通道裡的舊粉推出來
當豆子磨完時,不再有新粉進入通道,通道裡面就滿滿的殘粉
還有,此時集粉槽裡通常還會有少許粉,因為量少無法推擠通道裡的粉,就一直在集粉槽裡打轉
雖然關機拿支小毛刷清一清通道不是什麼難事
但因為集粉槽裡還有粉,清完通道再開機還會有粉噴出來,然後關機再刷一刷清一清
磨一次就得開開關關刷刷兩三次,我是覺得很煩

掃粉的機構,就是刀盤旁邊或底下的掃粉塊
掃不乾淨的原因,通常都是因為掃粉塊周圍的空間留太大,這大概是製造公差的考量吧
不必那麼精密,成本就低,雖然公差大,空隙留大一點就不會磨擦到了
反正是營業用,客人接踵而來,殘粉不是問題

水平置刀相同的構造只要改成斜置,雖然一樣有集粉槽
但出粉通道變成斜的,利用重力輔助落粉就能改善水平通道積粉問題,轉速就不必那麼高

目前Ceado似乎注意到這個市場,不過價格不便宜,據說至少4000歐
刀盤無螺絲,與磨豆室都鍍DLC,外掛的電源與轉速控制器大的有點誇張,獨立風扇開關意味不明
https://www.home-barista.com/grinders/new-ceado-e37z-hero-single-dose-grinder-first-look-thoughts-eg1-killer-t49090.html

那個出粉口有點意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4mo_IeQm6M
bakafish wrote:
目前Ceado似乎注意到這個市場,不過價格不便宜,據說至少4000歐...(恕刪)


這台主體看起來很棒,但控制器和和價格是個敗筆,而且似乎啟動後才能放豆子。

和EK43,R120的出粉口一樣也可拍一拍彈一彈,我的磨豆機沒這設計,只能自己用手指彈幾下意思意思。
weird@ wrote:
似乎啟動後才能放豆子...(恕刪)

可能是個人習慣,或者覺得先開機讓轉速穩定也許會有更好結果吧

jimmysu6 wrote:
魚大說的沒錯,殘粉是出粉設計的問題,
與HG-1、繪意71或是Molar X的自然落粉設計相比,傳統磨豆機磨刀周圍的集粉槽殘粉量就是會比較多。
事實上有殘粉也沒關係,若是容易拆卸清潔也可以視為無殘粉,但是大部分的磨豆機是辦不到這一點的。
目前也許只有自然落粉設計可以達到最低殘粉。
轉速高的另一個副作用就是靜電的吸附狀況會嚴重,所以磨刀周圍空間的殘粉會以細粉,
低轉速就可以降低這個狀況(但還是會有)。

Monolith的平刀或是EG-1可以用300RPM的轉速磨豆子應該是與其傾斜設計有關(純粹猜測)。


有幸試過你用molar x煮的咖啡。
可惜我的烘焙手法好像不太適合你的機子。
下一次我拿多一點來試玩看看。

我覺得這個傾斜的設計的確是有效減少轉速。
太久沒有用過物理,這邊來算一下。
相對於平放,在45 度傾斜之下,重力對豆子的拉力就有有 sin 45 = 0.707g.
如果平放的平刀要以離心力做出相同的力,得要增加轉速。
離心力可以用以下公式算出來。
G-force = 0.000001118 x R x RPM²
我手上沒有一組80mm 的平刀,就用以下mazzor major 83mm 平刀的呎吋來算一下
https://www.home-barista.com/forums/userpix/269_maz_com1.jpg
進豆區的半俓為24.5mm
得出來平放的刀盤得比45度傾斜的刀盤轉速多126.6rpm 才可以在進豆區豆子上施加同等的力。
得出來相差的轉速就跟anfim 450 的450rpm 和eg 1 的300 rpm 差不多嘛。
當然.... 這個沒有算上去豆子和刀盤之間的摩擦。
有錯的請指教一下!
這Ceado E37z開口終於開在下方了,若是價格是4000歐,那買台EK-43改轉速似乎划算些.
哇!!好久沒有算這一串數字了!

平錐味道特性不同,這一定會牽動每個人的烘焙與沖煮系統。
您上次試的sample真的太少了,下次多帶點豆子還有習慣的沖煮器具來玩吧!

個人經驗如下:
營業場所的磨豆機通常會使用儲豆槽,若是豆槽放了豆子那殘粉就不只會存在於集粉區,
連儲豆槽下方,磨豆機進豆的頸部都會是殘粉聚集的區域,常在清理營業場所磨豆機的人一定知道,這幾個區域的粉偏粗,
會與還未磨的咖啡豆混在一起。
這些都是研磨時在磨刀內部噴濺的粗粉,因為咖啡豆與咖啡豆之間有許多空隙,
所以這些粗粉的就會聚集在這些地方,而這些粗粉對味道影響相當大。

落粉設計確實是個學問,有時候設計會遇到一些兩難的問題必須權衡,例如掃粉要乾淨就得把掃粉塊與邊緣的公差縮小,
如此一來組裝精密度與摩擦力對馬達的負載就都得考量....

個人淺見是:只要途徑上有空間就會有有殘粉。
而自然落粉比較容易達到這個需求。

jimmysu6 wrote:
個人的想法是:
不管是EK43還是EG1,這類垂直或是45度平刀盤設計在研磨時還是得靠刀盤旋轉的力量將咖啡豆平均送至刀盤的各處,
若只靠重力會只靠單側研磨,對於研磨效率有所影響。
所以我認為無論如何平刀還是需要某個程度的轉速,磨刀平行設置的話Anfin的450轉應該是極限了!...(恕刪)

前不久試了用手機的慢動作攝影拍Monolith Flat 來磨豆子,發現其實150rpm這個轉速就已經足夠把豆子甩到各個角度
光就研磨效率來說,其實Barista 是有可能把低轉研磨的這一段時間跟其他出杯的動作來做重疊
所以只要味道的表現能符合需求,我認為低轉速不一定會比較慢出杯
Molar X正式版本出來了,先組了一台來做測試。
然後為了出貨的品管與測試,新買的VST TDS測試儀也到貨了。
今天花了點時間調整粗細後做了測試,結果如下
TDS=10.26%,EXT=19.45%
萃取率落在預期範圍。
Looks great !😁😁😁
下禮拜會送實驗室做粒徑分析。






紅色領帶是粗細調整的鎖定用嗎?

Robur 常聽說18%就頂天了
Monolith 可以上21~22%
雖然TDS 沒法跟好喝劃上等號
高精度的磨豆機總是有多一點沖煮時候的可玩空間
19.45%也多少秀出了Molar X的好身手
Jimmy 大可以分享一下 TDS=10.26%,EXT=19.45%的萃取參數嗎?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