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Lin0423 wrote:
在網路上常看到失重超...(恕刪)
K大好,回文後才見您回文。拙見供參考。
我的經驗是失重跟烘豆曲線一樣,必須是在同一烘豆師、同一烘豆機甚至同樣條件下才有參考價值。
在合理火力、風門對應的失重率下,基本風味不會太差、太偏離主調性。
但即便您的失重率與我相同,風味卻絕不完全相同。
一般來說,紀錄失重率會是烘豆廠內重要的替代措施。
為何說是替代措施?因為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以失重率來比對以往相同豆子(商業豆)、焙度,看看是否合理就可推知此批風味是否相差太多。
如僅以失重率來判斷,會有無法判斷使否有烘焙瑕疵的盲點:澀感、平淡等等。如您所說,很難區分烘掉的好壞成分的比例。
本串似乎開始歪樓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