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Silvia 的壓力調整有必要嗎?


daffodilhyde wrote:
我的做法,給你參考...(恕刪)


我是初學者,剛好櫃子裡有擺一陣子的Costco 哥倫比亞豆拿來試試看,不知道這算不算虎斑?
因為從前也沒在注意也不懂虎斑所以印象中一直都有這現象。



咖啡機有PID控溫、自計時器、華氏200度上下、計時讀數8秒開始流出、8秒後就是咖啡開始流出後壓力馬上上升到9bar然後指針一直穩定狀態不會有跳動情形,從第一滴咖啡流出始算26~27秒得到2oz 咖啡就算正常。

對初學只來說其他要酸甜苦辣就調溫度,但是Crema 虎斑 我自己學煮大概四個月感覺好像沒有相對關係,後來查專業(真的是學術研究)研究結果品嚐咖啡分視覺、嗅覺、味覺、口感。有趣的是crema 多會釋放更多萃取液香氣到空氣中相對失去味覺的刺激,但是也滿足視覺的享受,通常多數人喝咖啡傾向視覺、氛圍的享受只有少數人有能力分辨細微的萃取液入口後的舌尖感受。


很奇怪的是我用的Eureka 磨豆機國內很少人推薦討論,我還蠻推薦這部無段微調清理超簡單不用重新歸零的磨豆機。

cklee wrote:
我是初學者,剛好櫃子裡有擺一陣子的Costco 哥倫比亞豆拿來試試看...(恕刪)

單品豆?羅豆?好喝嗎?還是好看而已?

cklee wrote:
計時讀數8秒開始流出、8秒後就是咖啡開始流出後壓力馬上上升到9bar然後指針一直穩定狀態不會有跳動情形,從第一滴咖啡流出始算26~27秒得到2oz 咖啡就算正常。...(恕刪)

時間是從按下開關開始計算吧?

cklee wrote:
很奇怪的是我用的Eureka 磨豆機...(恕刪)

若早幾年看到,或許會評估一下 .....

幾年開始用此類商用磨豆機(超級裘莉),一直有未解的困擾 =>對家庭用戶來說,豆槽太大。若將豆子留在豆槽,幾天後就衰減很多。只置入使用量,會有跳豆磨不均問題。若將豆槽拿掉,接口處仍不小(我的差不多 59mm)。且缺下壓力。


此外,建議將不鏽鋼防刮膠膜撕掉,不然幾年後,膠變質,想撕都撕不掉。
潛水 ........
cedric8tpe wrote:
單品豆?羅豆?好喝嗎...(恕刪)

不清礎甚麼叫單品、羅豆欸,我是拿丟櫃子裡一個多月不用的唯一Costco 豆子它就稱100%哥倫比亞中烘焙豆,只是想證明Costco 豆子也可以壓出老虎斑,豆子擺太久了所以味道難入口不值一提。


我的機器是鍍鉻的藍色的保護膜拆箱後就撕掉了。


我的機器有PID 也有自動啟動讀秒器,E61的頭所以時間算法是拉桿拉起讀秒器自動啟動,我要第7或8秒讓濃縮液開始流下,壓力表要正好第一濃縮液流下同時上升到9 bar ,在濃縮液出流下後在26~27秒要剛剛好壓出2oz的濃縮液。如果在自動讀秒器結束總讀數是33~35,因為要加上預浸升壓的7~8秒時間。Espresso 的黃金規則最安全的大約就是18g的粉、華氏190~210、9bar的壓力、26~28秒、2oz 的濃縮咖啡。我就照著這個黃金基礎再依豆子、氣候微調的。




至於那磨豆機不是商用的,而且超迷你(很重是真的)體基連方型豆槽4x6.5x13寸而已。噪音低、出粉口角度既短又不留殘粉在裡面換豆超方便的,最重要的是單鈕無段微調非常精密可以做很細的分級。應該找不到比這體積小又能媲美專業機磨豆水準的了。
cedric8tpe wrote:
幾年開始用此類商用磨豆機(超級裘莉),一直有未解的困擾 =>對家庭用戶來說,豆槽太大。若將豆子留在豆槽,幾天後就衰減很多。只置入使用量,會有跳豆磨不均問題。...(恕刪)


若記得沒錯 這牌子此款磨豆機已算是小台的
照您所提及的,幾乎所有電動磨豆機都會有豆槽太大...等問題

回到這2012年的文章 和使用silvia三年的經驗是
裝個pid看溫度 比調整9 bar實用多了
mbantust35 wrote:
若記得沒錯 這牌子此...(恕刪)

真的PID比改壓力實際而且需要的,PID除了看溫度重要的是自己設定衝壓水溫,即始華氏2~3度都會影響壓出來的味感,這才是好玩的關鍵。

cklee wrote:
咖啡機有PID控溫、自計時器...(恕刪)

ECM Classika PID?
bakafish wrote:
ECM Classi...(恕刪)



是啊,對喜歡玩參數的人蠻適合的。尤其是壓力調整只要上蓋掀開直接在上面就可以調整,自動讀秒器也是超方便。

cklee wrote:
我的機器是鍍鉻的藍色的保護膜拆箱後就撕掉了。...(恕刪)



Sorry! 應該是我眼花看錯了 ......

mbantust35 wrote:
照您所提及的,幾乎所有電動磨豆機都會有豆槽太大...等問題

回到這2012年的文章 和使用silvia三年的經驗是...(恕刪)

是啊!商用機家用,有些需要調整。
目前改成下圖,中間是51mm填壓器,初期稍施下壓力,後段因下不去,就隨便了。至少跳豆狀況改善很多。



離題了 .....
潛水 ........

cedric8tpe wrote:
Sorry! 應該...(恕刪)

哈哈,那髒污是鋼壓完用濕布先擦一遍的表面,降溫後要再用乾布擦才能保持亮麗如新,鏡面就是比較難保養。

你這DIY也太厲害,還好我都不常換豆如果要試新豆口味就用手搖搞定。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