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

1Zpresso J-series & 各式手磨粒徑分析 (continue...2021/2/22)

bigbeari09 wrote:
希望再來會再補送一顆...(恕刪)

我是用400號砂紙先沙磨後再上蠟漆,蠟漆是之前簡一木板平台塗裝用的,效果還不錯
wunshion wrote:
我是用400號砂紙...(恕刪)



我是先用600號砂紙,再用1200號砂紙打磨

沒上油 沒上蠟 保持100%天然原木外觀~

(因為我沒有油~也沒有蠟~~
bakafish wrote:
今年WBrC冠軍說,先用很粗的刻度磨一次,再調到目標刻度倒回去磨第二次,會更均勻
XTR大有沒有興趣試試錐刀手磨採用二次研磨,看看跟一次研磨有沒有差異?..(恕刪)

搞定了!

=======

土砲粒徑分析 數據#9(僅供參考)- 先粗再細兩段式漸進研磨法

器材:1Z Je,手搖


第一次刻度:退120格 (10圈)


退120格出粉,超級不均勻


刀盤磨完會卡豆渣
(之前測玲瓏italmill 63刀盤也很容易卡豆渣)


---------

將刻度120格粗細粉 "全部" 倒入手磨
再用刻度66格再細磨一次

第二次刻度:退66格 (5.5圈)


退66格出粉


對照組:
原豆直接使用66格一次磨好


實測數據:



圖表:



結論:
先粗再細兩段式漸進研磨法,細粉量比率會增加!!

XTR wrote:
我是先用600號砂...(恕刪)


都拿來,我幫你上蠟漆。


XTR wrote:
搞定了!=====...(恕刪)

看來二次研磨在手搖錐刀上只有負面效果
感謝XTR大,您辛苦了
土砲粒徑分析 數據#10(僅供參考)(純篩粉)

2019/5/13

首先,要非常感謝scorpioliu大大!

感謝他熱心提供三款磨豆機的咖啡磨粉篩粉測試
1. M47
2. 1Z Q(原廠鍍鈦)
3. 1Z E上調(外廠鍍鈦)

咖啡豆種:
scorpioliu大大所提供的豆種:



實驗數據:



圖表:





篩粉結果顯示S大大手沖偏好細粉徑
提供的所有刻度粉徑都偏離所預設的粗粉率20%很遠...

或許是因為偏離預設目標粉徑太遠
所以導致推估出來誤差大了些

推估粗粉率在20%時的細粉率(這數值怪怪的...)﹕
M47:9.78%
1Z E:9.29%
1Z Q:6.98%

結論:
也許因這次實驗距離目標太遠而導致偏差值太大
因此本次數據很難列入總表一起比較
僅供參考~

最後,再次謝謝scorpioliu大大的熱心支援!
jaydon wrote:
都拿來,我幫你上蠟漆...(恕刪)

不用麻煩jaydon兄了

木球握久了一樣能上油~(天然人體皮脂油....好噁....
XTR wrote:
土砲粒徑分析 數據#...(恕刪)


XTR大,實在不好意思,有機會再用您的刻度磨一次(同刀盤)
辛苦啦

不過我這個設定就算是最粗那一格,淺焙來說還是很容易進入金杯範圍:萃取率18%以上

然後就口感來說個人喜好是M47=E上調≧Js>Q

Q的風味稍微單調一些,同支豆子與其它三只手磨相較下、比較不會隨溫度變化;且設定為手沖刀盤的Js與Q即使細粉較少、流速較快,21%以上的萃取率卻容易出現雜苦味。不過Js可以接電起子改善,Q沒試過,我認為應該也可以

排排站


補充一下手上磨豆機同心圓精度,全部都可以鎖死


KINU M47 退3大格不磨 0.5mm/10 x3 =0.15mm

1Z E上調 退3格不磨 0.5mm/12 x3 = 0.125mm
 個人極致手調+換培林+鋁箔膠帶填間隙
 原廠時退7格不磨 0.5mm/12 x7 = 0.292mm


1Z Js 退5格不磨 0.75mm/12 x5 = 0.3125mm
剛拿到時是退4格不磨 0.75mm/12 x4 = 0.25mm

1Z Q 退5.5格不磨 0.75mm/12 x5.5 = 0.344mm

原廠精度最高就是M47,且是靠硬功夫完全沒有調整機構
XTR wrote:
S大大手沖偏好細粉徑


我也是。

m47我常用的手沖刻度是退35格(matt perger)和退45格(46),難怪不會覺得m47細粉少

目視,m47沒啥粗粉,目標顆粒非常均勻,但細粉也多,符合篩粉數據。硬要將粗粉拉到20%, 刻度應該會很大。


scorpioliu wrote:
KINU M47 退3大格不磨


我那台0.4不磨, 有夠誇張。
scorpioliu wrote:
不過我這個設定就算是最粗那一格,淺焙來說還是很容易進入金杯範圍:萃取率18%以上
然後就口感來說個人喜好是M47=E上調≧Js>Q...(恕刪)

we543543 wrote:
我也是。m47我常...(恕刪)

感謝scorpioliu大大的支援與we543543大大分享經驗!

當初想要做篩粉實驗只是單純的測量粗粉/細粉重量比例
無關後續的萃取率/口感/沖煮手法.....

因為每個人的口感喜好都不同
味覺的主觀偏好也無法規格化與量化

  • 8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