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

1Zpresso J-series & 各式手磨粒徑分析 (continue...2021/2/22)

weird@ wrote:
希望能把版上所有出現過的磨豆機都測一遍...(恕刪)

這......





不過可以表列一下已經測過的機型與數據:




不過看了上表內亂七八糟的實際數據,一定會更加困惑...
這是什麼鬼啊?!
沒有共同的標準,根本無從比較啊!

如果不是一開始就從頭follow本棟大樓的人
誰能看懂與理解啊?!

----

看不懂沒意義的上述簡表沒關係

小弟利用簡單的線性插值法找到粗粉20%的座標(內插/外插)

就可以預估出在相同粗細度條件下,各磨豆機的細粉比例概略值~

(土砲篩粉實驗條件雖不夠嚴謹,但已盡量保持客觀,僅供參考~)



PS: 磨豆機的細粉率僅是量化數據的一部份,並不能代表磨豆機品質優劣與咖啡口感和風味。


---

後記:

因為這只是個人一時興起的土砲實驗
人力/物力/財力/時間/設備/環境...都必須有所妥協
篩粉實驗分析也並非個人專業
這是本次實驗先天上的限制與缺口
一定有許多缺失與不夠完善之處
只能請大家多理解多見諒了~

因為有許多磨豆機都是由多位熱心前輩網友們直接無償提供磨粉寄給我分析
收到之後只能根據現有的咖啡粉分析紀錄
萬一粉徑條件差異過大也不能重磨
無法即時調整到適合評比最佳化的條件

還有幾位前輩願意直接出借他們心愛的磨豆機讓我測試
承蒙他們無條件的信任與熱心支援,在此一併感謝!
jaydon wrote:
KNG就有像了.磨...(恕刪)

我也都用5~7在沖比較多!
Wein yan wrote:
我也都用5~7在沖比較多


W大兩台磨豆機我都猜中了(包括可能使用電鑽),不過不好事先公布


we543543 wrote:
W大兩台磨豆機我都...(恕刪)

呵呵,小弟沒有什麼機絲,真是獻醜了!
希望未來能購入更多玩具!
今年WBrC冠軍說,先用很粗的刻度磨一次,再調到目標刻度倒回去磨第二次,會更均勻
XTR大有沒有興趣試試錐刀手磨採用二次研磨,看看跟一次研磨有沒有差異?
bakafish wrote:
今年WBrC冠軍說,先用很粗的刻度磨一次,再調到目標刻度倒回去磨第二次,會更均勻...(恕刪)

感謝魚大的分享!

「先粗再細」這種說法感覺似乎蠻有道理的,有空可以實際試磨看看~~

不過這週預計會陸續收到熱心前輩提供的另外三款磨豆機的咖啡粉要分析
我自己也還想到有2個實驗項目可以進行:

1. 「手搖」與「電鑽」的粒徑漂移趨勢?
因為上回只用電鑽測試了單一刻度差異,但單點參數並無法畫出線性趨勢,有些可惜,所以想要捕齊。

2. 淺焙豆與深焙豆的差異?

3. 再加上魚大剛剛提議的「先粗再細兩段式漸進研磨法」對細粉比率有何改變?

萬事起頭難,不過按部就班一步一步來總是會完成的啦!

bakafish wrote:
先用很粗的刻度磨一次,再調到目標刻度倒回去磨第二次,會更均勻...(恕刪)

這種「先粗再細兩階段研磨法」好像也有可變化之處

1. 粗磨完後再把全部的粉都倒回去做第二次細磨
2. 粗磨後先篩粉,把符合的中+細粉先篩出來分離,只將剩下的粗粉拿回去做第二次細磨

這樣兩種作法又會有何差異?

如果此理論為真
那增加為粗中細三階段研磨,或是五階段研磨,甚至十階段研磨...還會更均勻嗎?

-----

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動動腦,猜猜看~

條件:同一咖啡豆,同一磨豆機,同一目標刻度

a. 一次細磨到位(退20格)
b. 先粗再細兩階段研磨法(全粉第二次細磨)(退30格->退20格)
c. 先粗再細兩階段研磨法+預篩粉(只挑選粗粉做第二次細磨)(退30格->退20格)

Q: 請問三種方式的粗粉量排名?細粉量排名?

我的猜測:粗粉量 a>b=c,細粉量 b>c>a
XTR wrote:
1. 「手搖」與「電鑽」的粒徑漂移趨勢?...(恕刪)

或許可再加測 手搖/90度 與 手搖/45度(?或可進豆的最接近水平角度) 的粒徑差異...
加測這個或許可釐清 「手搖」與「電鑽」的粒徑漂移 是由 研磨時的轉速加快造成 還是 轉速快而改變進豆效率 造成?

還是要先回頭, 大家腦力激盪一下, 錐刀"「手搖」與「電鑽」的粒徑漂移" 可能由何原因造成??

XTR wrote:
條件:同一咖啡豆,同一磨豆機,同一目標刻度...(恕刪)
b. 先粗再細兩階段研磨法(全粉第二次細磨)(退30格->退20格)...(恕刪)

或許再定義的細一些會比較容易找出一些蛛絲馬跡??
Q1:粗磨->細磨 是否吹氣清理磨豆機, 細磨時是否需加水以減低靜電現象?
Q2:退30格的粗磨是否足夠粗?

補:
比賽台詞
"其次是研磨。我先将咖啡豆磨成非常粗的颗粒,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研磨成细的粉状,这样粉粒的分布会更均匀。更外我发现,当我们完成第一次粗研磨之后,如果我们尽可能把咖啡豆上的银皮都去掉,然后再进行第二次的细研磨,这杯咖啡的干净度和风味清晰度会提高。"
粗磨->挑銀皮->細磨, 粗磨是為了挑掉銀皮嗎?

chan.chenhao wrote:
或許可再加測 手搖/90度 與 手搖/45度(?或可進豆的最接近水平角度) 的粒徑差異...
加測這個或許可釐清 「手搖」與「電鑽」的粒徑漂移 是由 研磨時的轉速加快造成 還是 轉速快而改變進豆效率 造成?...(恕刪)

也來問一下大家用電鑽的經驗:

Q: 如果相同豆量/桶身垂直/電鑽400rpm

a. 電鑽所需的圈數會比手搖多圈(進豆效率變差)
b. 電鑽所需的圈數會比手搖少圈(進豆效率變好)
c. 兩者圈數一樣(進豆效率相同)
d. 不一定
chan.chenhao wrote:
或許再定義的細一些會比較容易找出一些蛛絲馬跡??
Q1:粗磨->細磨 是否吹氣清理磨豆機, 細磨時是否需加水以減低靜電現象?
Q2:退30格的粗磨是否足夠粗?


a1: 我覺得不建議加水,第一.多一個變數,第二.怕分佈不均,第三.對重量的影響很大
吹氣清理部份只要每次都維持同樣的清潔標準,應該差異不太大。

a2: 粗磨要退多少格只是舉例,因為要看對「非常粗」的粒徑的需求尺寸來調整


chan.chenhao wrote:
比賽台詞
"其次是研磨。我先将咖啡豆磨成非常粗的颗粒,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研磨成细的粉状,这样粉粒的分布会更均匀。更外我发现,当我们完成第一次粗研磨之后,如果我们尽可能把咖啡豆上的银皮都去掉,然后再进行第二次的细研磨,这杯咖啡的干净度和风味清晰度会提高。"
粗磨->挑銀皮->細磨, 粗磨是為了挑掉銀皮嗎?

假設標準大小是800um,他所謂的「非常粗」是多粗?2000um? 4000um? 有點難想像~
如何挑銀皮?用篩網嗎?如果有用篩網那是多少目的篩網?
可能這些條件都要釐清才可以複製
  • 8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