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Aries磨豆機開箱,第2頁同場加映Dr. Bean 83mm神山錐刀

這是一台以三秒快拆為噱頭,但是它的精度不夠啊,只靠4個點作支撐,如果常常拆下清理,如魚大的圖

軸承只有6個點頂住,掉下來是早晚的事。如這個網站
https://bear-oj.blogspot.com/2022/12/mx-cool-aries.html
,看那拆下的內刀盤上面,是不是有個軸承。
這台機器是不錯,但塑料件在不該在的地方,就是個錯誤。


就是精度不夠,才會有你這問題,還有小問題都要送原廠,那有那美國時間。
所以我義式底座作好,就會一起賣掉這台了。
彩色的熊貓 wrote:
軸承只有6個點頂住,掉下來是早晚的事。如這個網站
https://bear-oj.blogspot.com/2022/12/mx-cool-aries.html
,看那拆下的內刀盤上面,是不是有個軸承

我之前拆機看到那個軸承,也有想過不知道哪天會掉下來
不過那不是問題,掉下來黏回去就好,甚至不理它都沒關係
真正的問題在於那個軸承座和支架是塑膠的
用久了,塑膠脆化,可能會斷裂
如果內刀盤如剛到手時一樣,底部螺絲鬆掉,導致內刀盤鬆鬆的
在磨豆時,被豆子推擠產生的側向力,可能就會壓迫到軸承座與支架
更可能加速它斷裂

這個軸承與軸承座並不是刀盤可墊厚度變化的主因
原本墊0.3mm就頂到底,變成墊1mm才頂到底
頂到底可以理解為刀盤鎖死
改墊的過程只有動內刀盤,沒有拆機
磨淺焙SOE的刻度相對位置也沒有變,都是在歸零點再粗一小格
合理的解釋應該是之前墊刀盤時大概有什麼異物卡在裡面
例如直徑約0.7mm的殘粉
頂到底時其實是頂到那顆殘粉吧
之前墊刀盤時我都有先清潔就是了

精度問題,我認為最主要可能在刀盤同心度
或是外刀盤的旋轉偏移(外刀盤在旋轉時可能有橫向位移)
從鎖死點到歸零點有4大格,大約是0.7到0.8mm
Helor 106螺距是0.5mm
如果把這組刀盤裝在Helor 106上
等於鎖死後要退一圈半,刀盤才不會磨擦
但Helor 106裝GG黑刀,鎖死後退半圈多,刀盤就不磨擦了(裝Mazzer我忘了)
退一圈半(0.75mm)是espresso刻度,這點倒是差不多

不過Aries出乎意料的,均勻度很好
如果刀盤真的偏心那麼多的話,粗細應該會很不均勻
Rossa PG萃取完的粉餅很乾,能夠觀察得很清楚
萃取時細粉會下移,粉餅表面會看到很多粗顆粒
Mazzer的粗顆粒就非常多也非常粗
但Aries的粉餅沒有這個現象
只能說這刀盤特別,做出來的esprsso苦味甚至比Helor 106裝GG刀盤更少
裝上神山錐刀就原形畢露了
粉餅表面粗顆粒明顯,萃取率也低
unbowed

請問裝上神山錐刀原形畢露指的是均勻度下降嗎?所以前輩使用心得是Aries刀盤出粉均勻度更好?

2023-10-03 1:19
當看到你的開箱文內容,我就知道這台精度或同心度不會好到那。
但磨咖啡就是個人喜好了,剛買來用時,我太太覺得不太好喝,說賣掉好了,但用幾次後就忘了...哈
所以我不會去看那萃取度如何如何,磨幾次好喝就行,只是它的接粉方式不太喜歡。
它的耐用度不及楊家900N之類的機器,早點賣了就會有想買別台或作一台來玩的心思。
彩色的熊貓 wrote:
早點賣了就會有想買別台

哈哈,我也是暫時留用
在找到下一台錐刀磨之前,用到壞掉就算了
目前市面上沒有符合我要求的錐刀電磨
曾經考慮過WUG2,但倒豆子的方便性是個問題

我喜歡用錐刀磨espresso
並不是因為風味真的有好到不能取代,而是因為方便
半磅豆子用完幾乎都不用調刻度
直落粉,無集粉槽,無掃粉片的設計,把殘粉量減到最低

Aries我覺得味道不錯,也符合以上條件
豆槽開口大,倒豆子輕鬆
磨完自動停止很方便
就是機體給人信賴感很低以及無法微調這兩大缺點
這幾天休假在家,閒著也是閒著
就把神山錐刀的內刀盤裝上Aries,配合Aries的外刀盤來玩玩看

如之前這張圖,神山外刀的開口較小,上端平面容易有豆子停留
且Aries拆機換外刀盤不易,所以這次只換內刀


之前換裝神山內外刀盤,磨出來的均勻度不太好,萃取率也低(雖然味道不錯)
推測可能是內刀盤沒有裝到位,偏離中心點
所以這次把機器倒過來,裝入內刀盤,內刀盤底部的螺絲先不鎖緊
把刻度調到頂到,無法再更細為止
利用刀盤鎖死時,內刀被外刀限制無法移動,再把內刀盤底部螺絲鎖緊

結果發現內刀盤底部墊了兩張卡紙,厚度約1mm,刻度還能調到1
於是再加墊一張,厚度約1.5mm,才終於能在刻度2鎖死刀盤
磨極淺SOE要用刻度8.5,淺中焙SOE用刻度9
填壓後的粉餅表面看起來仍是粗細不均
表面有些部分因為粉太細,看起來變模糊而看不出粉粒狀
同時還有些粗顆粒
只是粗顆粒比之前內外刀都換神山時細

換上神山內刀,磨極淺焙SOE的細度餘裕較大
但由於神山內刀殘粉較多,所以這次只是玩玩,沒打算長期這樣用

後來還是換回Aries原廠刀盤

換回原廠刀盤後竟然發生奇蹟
原本磨極淺SOE,用歸零點粗1小格,16g粉流速過快,要裝到22g才有合理流速
沒想到這次再換回Aries原廠刀盤
刀盤必需拆裝重鎖,用上面提到的方法重新調校刀盤位置
用樣在歸零點粗1小格,同樣的極淺手沖豆做SOE,16g粉
3 bar預浸竟然撐了快30秒,濾杯底部才布滿咖啡液
總時間1分7秒,萃取48g
喝起來一點雜味也沒有,酸香甜都夠
填壓後還未萃取的粉餅表面,均勻度也看得出來非常好
磨到這個細度,也沒有因為極細粉,讓表面看起來變模糊的情況
萃取前後的粉餅表面也沒有明顯粗顆粒

看來是無意間調校出最佳結果了
以後沒出狀況不再拆它
yuitng1121

恭喜啊,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歪打正著?[大笑]

2023-10-07 18:30
手上最後一份花貝果娜18.7g
Agtron豆表67,手沖粉值79
閒來無事,用Aries試試手沖

由於Aries平常只用來磨espresso
所以我把內刀盤墊很高,中焙espresso刻度調整到5左右
這樣義式刻度範圍落在機器正面比較好操作
因此最粗刻度10就不能磨很粗了
試磨幾顆豆子看看粗細度差不多可以

沖出來的味道我覺得還行
沒有感受到明顯的瑕疵
跟過去用大錐刀手沖的經驗很不一樣
算是能喝了
不過跟手上的Ditting 804LS,Mahlkonig Tanzania(Ditting 805)沒辦法比
香氣和味道都差很多

Aries磨義式,粉餅表面看不到明顯的粗顆粒
代表它的細粉量並不多,均勻度較高
(細粉多就必須磨粗補償,粗顆粒就會多)
不過磨手沖還是看得出粗細跨度較大
喝起來則有一點點雜味
類似茶葉回沖太多次出現的不應該有的味道的感覺
可能仍是因為細粉或細顆粒多一點的關係
不明顯就是了
如果不是用慣高檔手沖磨豆機的人,我想可能喝不出來
今年咖啡展發現沖煮冠軍也愛用跟版主一樣的磨豆機

bakafish
bakafish 樓主

大概是磨豆機廠商贊助吧,這個廠商在行銷上滿捨得花錢,國內外YouTuber也都有業配

2024-11-19 14:52
Mustang tw

2019年Sherry台灣得名次時講解甜甜圈沖法是用C40刻數25當參數、咖啡展現場我有問他對C40評價、他給的分數不低、感覺Sherry滿熟悉錐刀特性、這台是不是廠商贊助就不清楚了

2024-11-19 17:41
最近收到原廠的通知
為當初在嘖嘖購買的人提供兩個方案
一是6000元改機升級成2024最新款
二是31000元加購一台2024最新款

新舊款差異如下

1. 入豆孔改良

舊款的入豆擋片是固定式,而非像Niche Zero的旋轉式
因此有一支旋轉的橡膠棒,將豆子掃進入豆孔
而豆槽又太淺,導致先開機再入豆,豆子會被橡膠棒打飛出來
新版改了入豆擋片,大概是改成NZ樣式的旋轉擋片
取消了旋轉橡膠棒

當初就不該假會,搞個與眾不同的設計
其實擋片設計翻車,Aries並不孤單
Weber KEY也同樣翻車
擋片易脫落,材質易壞,後來也推出新版擋片


2. 粉杯改良

粉杯兼58mm落粉漏斗
跟濾杯的接口卻是採用內嵌式
導致落粉後拿起粉杯,濾杯邊緣會有一圈粉較少
新版大概是改為跨坐在濾杯上的外掛式

這點也滿有趣
接粉環的設計,最初是內嵌式
起源應該是最初玩家用紙杯剪底當漏斗放入濾杯,也方便做WDT
於是有廠商將此想法商品化,做出內嵌式接粉環
後來出現外掛式,現在則以外掛式居多
代表內嵌式有其缺點,外掛式較受歡迎
一個生產咖啡器具的廠商,難道開發產品的人自己不玩espresso?
那就難怪會做出這種內嵌式粉杯
以及一格粗細差異過大還說能磨義式的磨豆機

此外,粉杯裡的塞子稍微碰一下就歪掉導致漏粉
粉杯為磁吸式,吸上去時的震動也會把塞子震歪
新版也改良了塞子


3. 提升馬達功率

200W改為300W,避免磨不動卡住


4. 改良廢粉接粉盤為易清理,附贈RDT罐


我覺得以上這些都是因為產品開發時缺少產品驗證的環節所導致
否則只要實際試用過一定能發現這些缺失
現在至少廠商願意正視消費者的回饋做出改進

不過這兩個方案我就不用了
1. 我不玩慢速進豆,早就把進豆擋片和旋轉橡膠棒拆掉
2. 我的濾杯是55mm,所以適用58mm的接粉杯是內嵌還是外掛我沒差
我也不喜歡用這種Weber blind tumbler樣式的接粉杯
更非Lance Hedrick搖粉的信徒
3. 磨不動的豆子我就分3次倒入,影響不大
4. 我本來就有做RDT,不缺噴霧罐

最重要的是,我把espresso刻度調整到機器正面,方便觀看和調節
刀盤組裝也無意中調整到同心度相當好
不想再重做,重做也未必能再次做到這麼準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