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Kalita 101 以 Tetsu Kasuya 四六沖法 沖淺焙咖啡

chrono79925 wrote:同意砸魚大的說法 ...(恕刪)

新手想提問,請問 SO 是什麼意思呢?

另外請問 Chrono 大是否有推薦的台北市手沖,及香甜不苦的 espresso 咖啡店呢?想去體驗看看:)

謝謝。

p.s. 原來我喜歡的是 By Pass 牛奶呀 ! 每次想跟別人說明我喜歡的味道都要解釋好久,最後都被解釋成拿鐵 ...
C.Y.Lin3635 wrote:
新手想提問,請問 SO...(恕刪)


Single Origin 單一產區
(不講單一品種 因為現在也很多莊園 處理廠 出豆是出雙品種以上)


一般Bypass會指加水
不過如果後面附註牛奶應該就不難理解




我不是大 但也不是小(喂)
砸魚大才是大
(我真的擔心一直丟球 丟到後面會被砸魚大蓋布袋)




台北店一大堆啊 而且其實我跑店算很慢(少)的

Simple Kaffa

Fika Fika

引路咖啡

光景 Scene Homeware



Miracle Coffee我沒去過 不過理論上應該不會太深

Rebirth Coffee Roastery
(剛搬家 可能這陣子開幕吧 老闆要同時忙TBC)


Instil Coffee Dimension也沒去過
不過他的烘豆商是以烘淺有名的


沛洛瑟珈琲店
達文西咖啡 這兩間也算老店
一樣沒喝過但一直算有名氣



如果你怕苦 就盡量選中以上的焙度
中還會帶一些焦糖的苦韻 或是黑可可 (看豆子)

淺跟淺中基本上都不怎麼會苦





不過帶黑可可的豆例外
我買過一款 瓜地馬拉 卡佩提洛 Pacamara.W
帶橘皮 柳橙 榛果 黑可可

這款我烘淺中都會有黑可可苦韻
所以最後只好走淺 降低一點黑可可韻
(算是有點刻意逆天 不按照他的風味跑)

但烘淺中的話 做SO拿鐵應該甜感不錯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chrono79925 wrote:Single Origin...(恕刪)

看到 miracle coffee 剛好在公司附近,
中午立刻揪團喝喝看 moramora ethiopia 很不錯呢!

C.Y.Lin3635 wrote:
看到 miracle...(恕刪)


樓主還真是行動派~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Tetsu Kasuya這名號先放旁邊,這手法就是斷水法。和前代斷水法的差異,最根本的就是斷水斷得很乾淨。

前代的,很普遍的,比方田口護,主張斷水後水全下去之前要補水,否則會有雜味啥的。Tetsu Kasuya示範的是,沒有這回事。

斷水斷得很乾淨除了可以拉長時間,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是,容易定時定量,意思就是容易再現。

濃度是容易拉高沒錯,試過粉磨稍細一些,測得過濃度接近1.7, 萃取率接近21的,但不會像kono式那種濃度明明還沒這麼高,卻想加水稀釋的狀況。

準備兩支計時器比較方便,注水時間除非慢的離譜,不用介意,抓好每次斷水時間,就可以很穩定。

這手法無聊但有效,應該適用多數豆子。



我以為我眼睛看錯!重新由第一篇看到最後,大家只注意四六法手法,針對豆子特性,水溫的高低也很重要、每段沖煮的水溫變化、萃取也會有差,學習AA拷是個很不錯的方向,在針對各段去調整出自己喜愛的味道才是正確學習方向。
henry2508 wrote:
我以為我眼睛看錯!...(恕刪)

一步一步來,樓主現階段能做好穩定的萃取就很不錯了

四六沖法已經有教如何控制酸甜比(萃取率)與味道強弱(濃度)
如果用四六沖法還要在意每段沖煮的水溫,也未免太辛苦了,乾脆別用
其實我還真的有試過溫差的影響
我是用Yukiwa M5,在沖的過程全程加蓋,或全程開蓋,或第一次注水時加蓋,之後開蓋
在第一次注水前與最後一次注水後測量水溫,溫度落差是有不同,但沖出來的影響不大
我是不會為了那個程度的影響去控制每段的水溫
粕谷在比賽時,開沖後也沒有把壺重新放回溫控底座上

若要調整這個沖法,控制每段的溫度應該是最後才要做的
首先應該是調整出合適的粗細度
henry2508 wrote:
每段沖煮的水溫高低


其他的在前串應該有被討論過(這串可以視為前串延伸),但每段沖煮的水溫沒有,多數朋友可能只有注重起始溫度,然後任其自然降溫,h大應該在這方面有積極性作為經驗,請分享。
we543543 wrote:
其他的在前串應該有被...(恕刪)


雖然我有做過,但是我有答應過指點的老師過,這個就留給想知道的人自己測試,我只點到為止。
bakafish wrote:
一步一步來,樓主現階...(恕刪)


M5是厚白鐵壺,保溫性比較好,你可以用電熱壺不加蓋水量只用300cc試試,開始沖煮到結束最高溫掉到最低落差多大!電熱壺有沒有蓋保溫性差好多度,電熱壺普遍壺壁都很薄,加上壺內水量高低、注水晃動大小都會影響溫度流失速度,有些沖煮手還有最後注水添水強迫降溫的也有…當然不屬46法就無視他…大家可以玩玩其實很有趣的!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