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喝手沖的朋友上個月旅行回來問了我一個問題,「莊園豆」用義式機做espresso 會好喝嗎?
在家烘豆一年多,從自己喝、家人喝、朋友間分享喝、到現在固定每週小批量出貨。腦洞大開的我開始想要尋覓一台義式機器來測試一下,做了快一個月的功課,發現這台Kamira 頗符合我的需求⋯⋯
很多人喜歡喝淺/中焙的莊園豆手沖,但其實風味層次豐富的豆子,並不見得每次手沖,都能在每一口啜飲中完整呈現⋯
雖然這台機器煮的cream,如各樓前輩們說的,也許並不能像真正昂貴又厲害的義式機~可是我在意的並不完全是「表象」的cream⋯⋯⋯而是咖啡萃取出來的層次風味!
正確水量與操作下完成的第一杯,第一口,完全沒有苦味,而且,令我感到驚喜的是,中焙塔拉珠的果酸味在義式萃取中,完整的釋放,經過喉腔時順利回甘,留下極為動人的喉韻!
第二杯做成美式,Americano 全無苦澀並且酸香回甘的效果,同樣令我感到滿意。
以「莊園豆」義式處理的目標,
如此成本投入與成果,這個C/P 值,真的超值。
theroaster wrote:
風味層次豐富的豆子,並不見得每次手沖,都能在每一口啜飲中完整呈現...(恕刪)
如果是這樣的話,請檢討自己手沖的技術
是說這也得花不少精力或金錢就是了
如果一台kamira就可以滿意的話,也無不可
所以關於底下「正確水量與操作下完成的第一杯」那段
我本來寫了些東西,後來刪了,重點是您滿意它做出來的咖啡,這樣就夠了
theroaster wrote:
「莊園豆」用義式機做espresso 會好喝嗎?...(恕刪)
回到文章一開始這個問題
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學會什麼是espresso
它是怎麼做出來的?
影響味道的變因有哪些(可以用什麼方式改變味道,什麼情況需要改變)?
crema是什麼,漂亮的crema只是「表象」而已嗎?
crema到底重不重要? 是做咖啡還是做crema?
如果能像答申論題一樣把這些問題回答出來,對espresso的了解程度應該可以贏過很多人
其實有很多淺焙莊園豆,使用只有基本功能的義式機做esrpresso都不好喝
(基本功能,指溫度、壓力或流量,無法調整)
無苦味,有
酸香有釋放,有
回甘,有
crema,有
但是距離一杯好喝的espresso還很遠
究其根本原因是,萃取不足
豆子烘的好不好是關鍵
theroaster wrote:
...(恕刪)...以「莊園豆」義式處理的目標,
如此成本投入與成果,這個C/P 值,真的超值。
小弟也是以「莊園豆」義式處理為目標
最後選擇的是大義式刀盤手搖磨豆機+Flair/Aram/HC-P這類的純手動的Espresso Maker.
最近在玩壓力曲線, 原本豆子使用A/B曲線, TDS都只有到4%, 調細也是一樣, 換成C後, 直接跳到6.25%了, 真的蠻神奇的... : )
補:
早上能成功拉高TDS, 太高興了, 沒注意到還有另一變數是拉高豆量(14.5g->16g); 剛特別重試了B曲線, 其TDS也拉高了些, 可能還得多試幾杯才能更清楚的釐清各變數與TDS間的關係...

或許萃取時間正確, 有老鼠尾巴, 不代表其是均勻萃取(沒通道效應?)的??
chan.chenhao wrote:
小弟也是以「莊園豆...(恕刪)
做一杯自己喜歡的咖啡是享受,
我只是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寫下來。
分享的喜悅,在於能共時理解的人,
如是我聞。除了數據與操作的變數,跟生活中會遇到的其他一樣,悲衿勿喜。
喝咖啡是自己的實際享受,
是在某段對自己有意義的時間裡,
停下來,享受那一刻生活裡的回甘,
希望你能得到自己滿意的成果。
theroaster wrote:
希望你能得到自己滿意的成果...(恕刪)
謝謝您, 也希望您能得到滿意的成果.
bakafish wrote:
crema是什麼,漂亮的crema只是「表象」而已嗎?
crema到底重不重要? 是做咖啡還是做crema?...(恕刪)
艾德華仔 wrote:
我想這裡指的「表象」的cream
應該就是說Kamira只能做出「表象」的cream..(恕刪)
會覺得這邊要表達的應是在espresso這個咖啡飲品定義下, crema所扮演的角色, 其所提供的口感及風味, 而非只是針對單一工具吧!?
theroaster wrote:
可是我在意的並不完全是「表象」的cream⋯⋯⋯而是咖啡萃取出來的層次風味!...(恕刪)
重新再看了一次, 再加上t大的發言, 還是真的是要認真討論蒸氣通過粉餅的泡泡?? : p
說實在的, 從咖啡飲品的角度(而非Espresso角度), 會蠻好奇那是啥口味的, 不甜有咖啡味的鮮奶泡?
Kamira或許是不錯的Coffee Maker, 從這樓的討論感覺上蠻多網友喜歡它產出的咖啡的.
但, 要說Kamira能萃取Espresso, 能進行義式處理(假定此處是指義式Espresso)...Mmm...不管是西雅圖或是義大利,目前它們對Espresso的定義, Kamira可能都無法達到吧?!
甚至使用壓力曲線拉低到6bar萃取的咖啡, 是否能稱為Espresso呢?? 或許它是第三/四波咖啡的Espresso??
PS:不過使用手動Espresso Maker, 除了可降低bar數萃取外, 也可拉出標準9bar定義的Espresso就是了. : )
Kamira跟加壓摩卡壺可能較像, 那, 加壓摩卡壺萃取出的咖啡有特殊的名字定義嗎??
再又, 好奇的問一下, 有網友量測過用kamira的萃取濃度嗎? 比較常見的濃度資料是手沖/Espresso, 其他方式的萃取數據似乎很少見??
補:
有找到洪老師對摩卡壺/加壓摩卡壺的介紹, 其在影片中也稱其出品為Espress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rGkJJqMlio
又, 似乎是推經典款?
另, 網路上對非Espresso機(eg:摩卡)製作出的濃咖啡是否是Espresso也有很多討論.
這個Case還蠻好玩的 : )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430414849.A.AF8.html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430459356.A.049.html
HB上的Espresso史
https://www.home-barista.com/espresso-guide-short-history.html
蒸氣Coffee Maker
https://www.espressomadeinitaly.com/en/history-gallery-steam-pressure.php
we543543 wrote:
會員名稱theroaster...(恕刪)
還好小弟的帳號不是新註冊的
不然可能就要被懷疑是業配文了…
我還是一直覺得kamira就是一台不同手法用的咖啡機而已
絕不可能變成是Espresso的機器,物理條件差太多了
會有咖啡奶泡我也覺得只是剛好機器的物理特性而產出的(熱水裡還有含蒸氣)
而不是只要有奶泡就是Espresso
所以我的心得就是在跟義式不同條件下煮出來的拿鐵,出乎我意外的順口有厚實,
但絕不是跟Espresso的機器一樣的味道,
其實想也知道不可能一樣的,光壓力就差很多了。
另外補充一下其它的心得:
我看很多人都說這台的煮法有很多的可玩性
像是「小火加熱大火出水一半斷熱」、或是「大火加熱小火出水」,或是「斷熱預浸後再大火出水」等
結果我用不同的煮法泡,但是我感覺口感並沒有差很多(這點我反而很愛)
因為代表容錯率很高,不用像是Espresso需要步步講究,更適合拿來當早餐咖啡
煮起來格外悠閒(除了我還是得手動磨豆以外)
還有有人問說為什麼用電磁爐。我之前也是用瓦斯爐來泡的,後來為什麼改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剛好買了小米電磁爐,但是在買之前做了許多功課加上使用後的心得如下:
1.根據我查到的資料,電磁爐是加熱效率最好的,所以最節省能源(我是用卡式爐,其實卡式瓦斯消耗也滿快的)
2.火力純數位化,可以固定加熱曲線或是加熱的手法
3.沒有明火
所以當我換成小米電磁爐後我的加熱是這樣子的
填完粉加完水後打開電源,然後火力設20(小米最大是100)
大約等不到30秒開始出咖啡滴,然後火力轉成10讓他慢慢滴
接著等出水到25ml後關電讓他滑行到完成
接著打開閥門等著做第2杯
我是覺得滿順又快的,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