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Gorilla Gear RoBlack 71mm Conical

Owlery wrote:
https://www.instagram.com/p/9gZxxESuDZ/
得出來的結果是粗顆粒(大約300um)的曲線是幾乎一樣...(恕刪)

300um幾乎落在中間,我是不把這裡看成是粗顆粒
我在看粗顆粒,是看萃取完的粉餅表面,明顯比其他咖啡粉要粗的多的顆粒
應該是曲線最右邊的那一段,以這張圖來說,500um才能算是粗顆粒吧
洽好兩條曲線在這裡也有了些微的差別

SC的測試,有時候會讓人覺得不知道在測什麼
像這張圖,曲線和前一次的就不一樣,磨豆機還是之前那台Major嗎?
Dull指的是什麼? 是指跟前一次一樣磨過1700Kg豆子的刀盤嗎?
Sharp又是指什麼? Unseasoned還是Seasoned?

在不知道詳細內容的情形下,數據都只能參考看看而已
並不能說我的磨豆機也會有類似的情形
何況他前一次用的是平刀高轉速的Major,跟我超慢轉速的錐刀,本來就很不一樣


Owlery wrote:
所以我認為,你的刀盤新開刀要調整刻度,不是因為粗顆粒的影響...(恕刪)

粗顆粒是磨出來不均勻的表現方式之一,是我用來觀察粒徑跨度的一項工具或指標
特別是在錐刀,粗顆粒直徑甚至可達1mm以上,用肉眼就可以很容易看得出來

要調整刻度本來就不是因為粗顆粒的影響,如果有人說是粗顆粒的影響,那是倒果為因了
刀盤狀態改變,使整體的粒徑分布改變,影響了流速,才是要調整刻度的原因
至於粒徑分布,詳細變成什麼樣子,是細粉比例改變,還是波形全變
以一個end user的角度,我倒不是很有興趣研究
我只是不想看到很多很粗的顆粒而已

如果有兩台相同類型的磨豆機,使用相同豆子,相同粉量,做出相同流速
其中一個粗顆粒明顯比較粗,就可以說那台磨豆機磨出來的比較不均勻(粒徑跨度大)
以Monolith Conical和繪意71來說,就是這個情況

粒徑跨度大會造成什麼影響?
我的理解是這樣
萃取的時候,我們是對某個數量最多的粒徑做最適當的萃取
因此小於這個粒徑的顆粒會被過度萃取,大於這個粒徑的的顆粒會萃取不足
如果粒徑跨度大,則萃取過度和萃取不足的部份都會很多,在曲線最右邊的顆粒會嚴重萃取不足
也就容易造成刺激的口感與整體萃取率略低
因此同類型的磨豆機,我自己是認為當然是均勻度越高越好

豆子不一樣,粉餅的阻力本來就不一樣,甚至磨出來的粒徑分布都有可能不一樣
所以沒有要拿來前後比對的意思
前面提到的刻度變化,只是我使用這台磨豆機有好一段時間了,也有用過其他磨豆機
憑經驗得知這麼大的刻度調整,刀盤狀態應該有了變化
所以再調到刀盤鎖死做確認,知道它的確有了變化
並非原廠說的pre-seasoned與超硬coating就可以把它當作seasoned burrs,如此而已

Monolith Conical做出來的有一種特別滑順的口感
均勻度可能不是唯一的關鍵
因為要說均勻度,我還有平刀的磨豆機
Monolith Conical要跟我手上的平刀磨比均勻度還差的很遠,但只有它能做出那種滑順口感
在繪意71上使用內G外M的組合可以做到很接近
不過我還想讓GG刀盤再磨個一陣子看看
調到最細時,刀盤的鎖死點從一開始的7.7變成8之後,過了一星期又變成了9.1(數字越大越細)
看來這刀盤在短時間內的變化相當快
我也有感覺出杯品質越來越好
磨豆的效率倒是反而變差了,本來磨16g豆子15圈就能磨完,現在要25圈(60rpm)
靜電則變少了,RDT噴一次就行,有可能是磨豆沒先前那麼aggressive的關係
60rpm和120rpm圈數上則沒有多大變化,現在情況120rpm也沒什麼跳豆
但60rpm的均勻度看起來比120rpm略佳,所以還是調回60rpm使用

這張是今天下午拍的,粗顆粒的情形已經改善非常多(淺色的是皮)


對比首篇剛買來時所做的


粉餅會裂通常是因為Rossa PG用空氣把水完全逼出來的關係
最後會因為桌面不平,造成水面與粉餅並非完全平行,導致粉餅某些部份水先被逼出
沒了水之後,空氣壓力就會從乾掉的地方洩出,造成粉餅表層易裂,顏色也會深淺不同
Rossa PG的水量大約有120cc,萃取只取前段不到一半的量,所以並不影響

bakafish wrote:
調到最細時,刀盤的鎖...(恕刪)


這粉餅是放多久拍的?

yechain2000 wrote:
這粉餅是放多久拍的...(恕刪)

大約10分鐘,等Rossa PG稍降溫
味道好+高TDS/EY+粉餅目測也有改善=好刀
雖然沒有粒徑分析,還是不能100%量化的證明GG的優勢
但魚大的測試結果如果過一陣子還是類似的話
有興趣升級磨豆機的網友
詳讀一下魚大的心血結晶
好磨的關鍵就很明顯了


bakafish wrote:
調到最細時,刀盤的鎖死點從一開始的7.7變成8之後,過了一星期又變成了9.1(數字越大越細)...(恕刪)


這個應該一陣子後就會固定吧?將刀盤轉個角度鎖死點不知有無不同?
最近也弄了台新平刀磨豆機,理論上平刀應無接觸磨合問題,也來觀察看看是否會有這樣的變化。
weird@ wrote:
這個應該一陣子後就會固定吧?...(恕刪)

是的,通常初期變化會比較明顯,之後就會漸漸穩定
只是我原本以為超硬coating上去(鍍鈦TiN也是)就不會變化,顯然是錯的
先前對它的設計,也質疑的太快


weird@ wrote:
將刀盤轉個角度鎖死點不知有無不同?

我也有懷疑過,所以有反覆拆裝,換不同的螺絲孔鎖,結果是一樣


weird@ wrote:
理論上平刀應無接觸磨合問題

應該不是刀盤接觸磨合喔,錐刀磨豆時刀盤也是沒接觸
看來GG 真一副好刀。
剛剛我把anfim平刀挖出來用了一下。

抱歉沒有拍的像魚大那麼清楚,但可以看到也是有很多粗顆粒。
目測比我校準好的hg one 的還要嚴重,味道也比較遜色。
問過gg 目前沒有要出83mm 的錐刀...
不知道他們的錐刀是從什麼生產商買的呢。
bakafish wrote:
應該不是刀盤接觸磨合喔,錐刀磨豆時刀盤也是沒接觸...(恕刪)


的確磨合非刀盤接觸,應該說平刀很難想像刀盤磨合過後會有鎖死點的的變化。
平刀鎖死只有周圍接觸,尤其鍍鈦的若有因刀盤磨合過後產生的鎖死點的變化,應該會很容易由鍍鈦層看得出來。
比較有可能的是刀盤和刀盤座的鎖付會因磨合過後更加緊密吧。
我的平刀磨合期時,碰刀的刻度也有改變。
連帶沖煮時要用的刻度也有變化。
跟錐刀一樣,平刀磨豆時也不應該會刀片互磨的。
磨合期的改變,解說請稍移玉步看看這篇。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pping#Two-piece_lapping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