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求救「全自動咖啡機煮出來的濃稠度不夠」

購買與儲存 咖啡豆的 7個守則 :




阿Ben4319 wrote:
原來是這樣啊~

那我再去找看看有沒有那種獻唱烘焙的

謝謝大大
...(恕刪)
你們在開什麼玩笑??

你說的那個塑膠玩意叫做奶泡器,專門用來打奶泡的.
當然不管是否拆下都可以打奶泡,只是角度要求不一樣.

然後要解決味道太淡的問題,不是將粉調細,調太細會變澀變苦.
應該是粉量調多,你說已經到上限5顆了.
那就將水量減少.
比如本來1杯100CC,你就改成50CC然後泡2杯,這樣濃度就幾乎加倍了.

如果是指cream,影響的因素有2點(我可不覺得是烘焙度)
1是咖啡豆的新鮮度.
2是咖啡出口端的壓力.
咖啡在沖泡機萃取完成後還會經過一個小零件,這個零件內附一顆小球頂著小彈簧.
藉著球的阻力產生cream.這個零件堵塞或是小球不見都會影響cream.
比較高階型號的咖啡機在更後端還有一個零件,可以用旋鈕調整咖啡出水口大小,可以再次調整cream的濃密度.
例如Saeco Talea機型.


回應樓下的回應....
cream......純粹就是手誤. 更正是crema
你也可以拿來作文章??


[ 你說的只對一半 談咖啡,遠離不了濃度(TDS)和萃取率兩項
先了解這兩個東西是什麼,再了解影響這兩個東西的因素有哪些 ]

所以我說法没錯呀.在使用這台機器的條件下,增加粉量是最恰當的方法了.




汎古實業 wrote:
你說的那個塑膠玩意叫做奶泡器,專門用來打奶泡的.
當然不管是否拆下都可以打奶泡,只是角度要求不一樣...(恕刪)

那東西英文叫Pannarello steam wand
它的構造除了噴蒸氣的孔外,通常還會有個氣孔讓空氣對流
用途是把空氣源源不斷的打入牛奶裡
所以不用管噴頭埋入的深度,它都能打入空氣,讓奶一直發泡
最後的結果是打出很膨鬆的奶泡,卻無法拉花
有些Pannarello還是可以打出能拉花的奶泡,但不夠細緻
不管是否拆下都能打奶泡,只是打出來的奶泡不一樣,並不是角度要求不一樣而已

汎古實業 wrote:
然後要解決味道太淡的問題,不是將粉調細,調太細會變澀變苦.
應該是粉量調多...(恕刪)

你說的只對一半
談咖啡,遠離不了濃度(TDS)和萃取率兩項
先了解這兩個東西是什麼,再了解影響這兩個東西的因素有哪些

汎古實業 wrote:
如果是指cream,影響的因素有2點(我可不覺得是烘焙度)...(恕刪)

一般我們講義大利語的crema,而不是用英語的cream
這個算是共識,即使你在英國或美國的論壇,你也不會看到熟門熟路的人用cream這個字

在半自動咖啡機,crema是因為萃取壓力與咖啡豆裡的油脂和氣體等作用而成
所以crema當然跟烘焙度有關,也跟豆種有關,跟你說的新鮮度也有關

至於萃取壓力,你說的這一段,正好證實了我在另一棟樓裡的猜測
Saeco的全自動咖啡機有某種機制在擋著咖啡液流出,做為粉餅阻力不足的補償
汎古實業 wrote:
咖啡在沖泡機萃取完成後還會經過一個小零件,這個零件內附一顆小球頂著小彈簧.
藉著球的阻力產生cream.這個零件堵塞或是小球不見都會影響cream.
比較高階型號的咖啡機在更後端還有一個零件,可以用旋鈕調整咖啡出水口大小,可以再次調整cream的濃密度.
例如Saeco Talea機型

在比較低價的半自動咖啡機,我們都可以看到類似的粉餅阻力補償設計
例如EES200用雙層濾杯,Saeco POEMIA用蓄壓把手,用來降低流速累積萃取壓力
用意是讓使用者不用投資太多,也不用什麼學習,就能做出一杯看起來有crema的espresso
但是由於粉量與粗細度的組合不對,使用補償的做法,終究只是看起來像,味道不會太好
做出來的crema,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對
EES200很多人換普通濾杯,POEMIA也有人自己拆掉把手的蓄壓裝置
全自動咖啡機,看來就沒辦法了
阿Ben4319 wrote:
這樣就不能練習拉花了.....

拉花主要是奶泡打得好,和咖啡汁沒啥關係。高興的話想用阿華田甚至即溶咖啡都可以拉花......

不過,全自動機就那樣了,你也別太要求。相同咖啡豆,迪朗奇3萬5全自動機做出來的espresso還不如我用5000的入門半自動機...
塔綠斑網軍頭子已成淡水河浮屍,各位綠網軍繼續助紂為虐不怕成下一位?
汎古實業 wrote:
cream......純粹就是手誤. 更正是crema
你也可以拿來作文章??...(恕刪)

因為你身為全自動咖啡機的經銷商
文章內容卻很明顯的,對於義式咖啡是如何萃取,專業度比很多玩家低了些
再加上一連4次把crema打成cream
所以直接就覺得你可能專業在全自動咖啡機的構造與維修,卻可能連crema這個字都不太熟悉
真是抱歉

汎古實業 wrote:
[ 你說的只對一半 談咖啡,遠離不了濃度(TDS)和萃取率兩項
先了解這兩個東西是什麼,再了解影響這兩個東西的因素有哪些 ]

所以我說法没錯呀.在使用這台機器的條件下,增加粉量是最恰當的方法了...(恕刪)

所以這台咖啡機,調細的功能是為了做出苦澀的咖啡?

這個等級的全自動咖啡機,光是看咖啡液的樣子都能知道萃取率和半自動相比是偏低的
crema也是用後端輔助蓄壓機構做出來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fMi0DGGaBI
如果半自動的萃取率能不苦澀,為什麼這台全自動調細提高萃取率就會苦澀?
可別跟我說它會過萃
機器設計後端限制咖啡液流速,表示粉餅的阻力根本達不到要求
意即調到最細也跟不上半自動用的細度與萃取率,又怎麼會過萃

哈!罷了,全自動咖啡機你是專家,你說了算
汎古實業 wrote:
你們在開什麼玩笑??...(恕刪)


小弟愚昧……

高壓萃取應該靠咖啡粉粗細,重填壓與否…靠粉餅本身的阻力產生高壓……

但是您說的應該是類似調壓閥的結構…彈簧加一顆球之類的,水的壓力高於彈簧才能推開…這部分我只認為,是靠外部機構讓熱水產生壓力…但咖啡粉本身並無高壓萃取…只能是流速慢萃取較久而已……

改天有機會帶你的全自動機器 ,把粉調到最細來萃取(你認為會苦澀),然後我磨的比你更細來用半自動萃取 ,看看那杯好喝如何?
所以這台咖啡機,調細的功能是為了做出苦澀的咖啡?

這個等級的全自動咖啡機,光是看咖啡液的樣子都能知道萃取率和半自動相比是偏低的
crema也是用後端輔助蓄壓機構做出來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fMi0DGGaBI
如果半自動的萃取率能不苦澀,為什麼這台全自動調細提高萃取率就會苦澀?
可別跟我說它會過萃
機器設計後端限制咖啡液流速,表示粉餅的阻力根本達不到要求
意即調到最細也跟不上半自動用的細度與萃取率,又怎麼會過萃

哈!罷了,全自動咖啡機你是專家,你說了算
**************************************************************

好吧,我就正式回應你.
[.你說萃取率和半自動相比是偏低的?]
請問,萃取率的標準是誰定的?半自動有固定的萃取率????
事實上目前並没有萃取率的標準,而且也不可能有,最多有個建議值範圍吧.市面上半自動或全自動的萃取率都不是統一的,既然如此如何相比?

因為萃取度不同造成的口感差異,是主觀的.我賣的2種主力咖啡豆,包裝分別為白和黑.有很多客人說白的苦黑的酸.同時也有很多客人說黑的苦白的酸.
這種狀況告訴我們,口感是主觀的.

[所以這台咖啡機,調細的功能是為了做出苦澀的咖啡?]
你的邏輯顯然大有問題.
機車手煞車是可以調整鬆緊的.依你邏輯,調鬆的功能是為了讓煞車不靈???
我的說法僅說明,在正常狀況下,將粉調細會造成咖啡變澀.這是常識,被你理解成這樣我欲哭無淚.

機器設計後端限制咖啡液流速,表示粉餅的阻力根本達不到要求...?
這是你不用頭腦的判斷.
這表示後端設計的零件能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就像汽車的ABS能使煞車距離變短,而不是原本的設計達不到安全行駛的要求.
就算有了ABS,業者仍繼續開發更好的設計,比如ESP的出現.
所以回來這題的答案,Saeco較為精緻的小型家庭用全自動咖啡機才有此一設計.

總歸咖啡的任何調整,只會造成不同結果的咖啡,而不同口感的咖啡因個人喜好而有不同評價,但不會有一個標準.

我的回答,僅針對版主所提HD8761來回應,你拿半自動來打我槍,未免也離題太遠了.





汎古實業 wrote:
所以這台咖啡機,調細...(恕刪)


咖啡風味果酸香…跟深烘的苦……

基本上相同條件下沖煮,苦的不會變酸,酸的不會變苦……口感再怎麼主觀…這兩個味道很極端…

要嘛機器不穩定 ,要嘛您的豆子品質不穩定……
汎古實業 wrote:
好吧,我就正式回應你....(恕刪)

你的所有回覆,更顯露你在義式咖啡萃取的無知
其實我的回文或提問,主要目的都不在吐槽你,而是看你會不會自己去找資料,更深入的去研究
結果每次都是你根據自己的錯誤認知在回文
看來你無意願在此領域深入

是你自己說在使用這台機器的條件下,增加粉量是最好的,調細只會變苦澀
因此我提問「所以這台調細的功能是為了做出苦澀的咖啡?」,怎麼就是邏輯有問題?
沒錯,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但是這個提問是根據你的說法來的,是誰的邏輯有問題?

咖啡豆那麼多種,烘焙度有淺有深,要是每一種豆子,調細結果都會一樣變苦澀,那才奇怪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要提到萃取率
萃取率沒有標準,只有建議,沒錯
而目前公認,萃取率在20%左右的味道是最好的
有的好豆子,可以提高萃取率超過20%,釋放它全部的好味道
有些豆子比較差,可能18%到19%就是極限,再高就連壞味道一起出來了

什麼畫龍點睛,如果真的那麼好,POEMIA的進階使用者為何要拆掉蓄壓把手的蓄壓裝置
半自動就是只憑粉餅的阻力來控制流速,而影響粉餅阻力的因素主要是粉量和粗細度的搭配
增加粉量,或是磨細一點,都會增加粉餅的阻力
以控制粉量和粗細度,做出適當的流速,才會有適當的萃取率
要靠後端來控制流速,表示前端的粉餅,粉量和粗細度根本不對,粉餅的阻力太小了
即使靠後端做出看似正確的流速,這樣做出來的咖啡,萃取率也一定會偏低
如果一支好豆子,半自動做到22%都不覺得苦澀,用全自動做16%會苦澀嗎?
味道是主觀的沒錯,但為何會有共識認為20%左右是最佳?
順便問問你,你喝過用半自動萃取,正常粉量和流速,喝起來很苦,
同樣粉量,調細減低流速,延長萃取時間萃取到相同量,萃取率拉到更高,卻反而不苦的咖啡嗎?
我喝過

如果味道是主觀佔絕大部份
那你說的調細會變苦澀,增加粉量是最洽當的方法,豈不是你的個人主觀而已

你就賣你的機器吧,要繼續在這裡表現你的低專業度也行
我懶的針對你的回文再去一條一條的糾正了,想引導你得到正確的知識也只是白費力氣
反正會買全自動咖啡機的人,對咖啡味道都不是很要求
通常也不會有正確的知識,廠商可以很輕鬆的呼攏過去
直理愈辯愈明,看倌自會分辨誰無知.

[ 是你自己說在使用這台機器的條件下,增加粉量是最好的,調細只會變苦澀
因此我提問「所以這台調細的功能是為了做出苦澀的咖啡?」,怎麼就是邏輯有問題?
沒錯,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但是這個提問是根據你的說法來的,是誰的邏輯有問題?]

我都解釋過了,在這台機器條件下,調細只會變苦澀.
我可没說調細的功能是為了做出苦澀的咖啡.
不用腦子才會這樣解釋.
我也舉例反駁了,機車煞車調鬆會使煞車不靈,調緊會咬住煞車.但調整的存在並不是因為要使煞車不靈或是咬住煞車.
你的邏輯怪怪的,還硬要幫別人解釋??

[咖啡豆那麼多種,烘焙度有淺有深,要是每一種豆子,調細結果都會一樣變苦澀,那才奇怪了]
關於這點我仍堅持我的說法.
最好你能說出哪種咖啡磨粉過細不會產生澀的結果.
我說的是其他條件不變下,當然如果一開始粉就是太粗,那麼調細後只會變的更適合.

[萃取率沒有標準,只有建議,沒錯
而目前公認,萃取率在20%左右的味道是最好的
有的好豆子,可以提高萃取率超過20%,釋放它全部的好味道
有些豆子比較差,可能18%到19%就是極限,再高就連壞味道一起出來]
??
我上網找過,没有 [公認萃取率在20%左右的味道是最好的 ]這種說法.
口感是主觀的,主觀的口感怎麼會出現"公認"一說??
如果有公認,那麼評審就没作用了,
如果有公認,民調的價值就比評審更具公信力了.
台灣的義式咖啡也是近幾年才流行起來的,何來公認??
我看過一些網站,最多只敢講"比較多人接受(或是喜歡)",真没看過公認.

[順便問問你,你喝過用半自動萃取,正常粉量和流速,喝起來很苦,
同樣粉量,調細減低流速,延長萃取時間萃取到相同量,萃取率拉到更高,卻反而不苦的咖啡嗎?
我喝過]
這和半自動全自動有什麼關係?
光是同1台機器同樣條件,只要不同人操作就有可能產生不同結果.


[那你說的調細會變苦澀,增加粉量是最洽當的方法,豈不是你的個人主觀而已]
請注意版主的問題-----(濃稠度不夠).
增加粉量可以增加濃稠度,這是客觀結果,而你認為是我個人主觀?
所以你碰過增加粉量卻反而變淡.....??

你繼續賣弄你的知識吧.真的有點深奧,我是不懂.

(附加回應:既然同意真理愈辯愈明,然後又不辯了,(但還是繼續留言?).....??我還真搞不懂呀,你應該繼續捍衛你的真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