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有人覺得現在外面手沖咖啡普遍偏淡嗎?

其實就原理來看

把鋪好的咖啡粉層中間挖一個洞

一開始少量注水進那個洞中

等待水通通被咖啡粉層吸收

看是要再少量注水,還是要直接全部作第二次悶蒸

之後再慢慢把咖啡沖下來

就會有類似的效果了

當然,你還是得用那個濾杯和類似的研磨咖啡粉顆粒大小,

不然濾杯流速和粉的粗細不一樣,之後沖下來的咖啡風味會有差異。
咖啡沖煮方法百百種,單用一個方法研究個天花亂墜,相應對其他沖煮方法根本無稽之談,唯一共通點就是水通過咖啡粉釋出咖啡味素,因此比較值得研究的應該是咖啡再沖煮前的味素吧,因為沒有沖煮方法可以將劣品沖成良品,一般也不會有極端沖煮方式把良品搞爛吧!
沖煮咖啡是八九不離十,而烘培咖啡可能天差地遠了!
bearsheep wrote:
其實就原理來看把鋪...(恕刪)

在我自己摸索KONO沖法的時候,有想過您說的這個方法
跟一開始用滴滴沖的結果還是不一樣


延伸, wrote:
咖啡沖煮方法百百種,單用一個方法研究個天花亂墜,相應對其他沖煮方法根本無稽之談...(恕刪)

有些人就是對手沖的各種技法嗤之以鼻,這種論調聽過N次了
賽風要控制火,攪拌,和浸泡的時間
義式要講究粉量,粗細,填壓,水溫,連萃取壓力都搞出變壓,磨豆機都搞出變速了
這些就是所謂萃取參數,為的不就是杯中味道的一點點改變,主要基調也一樣是在豆子啊
(不過義式的萃取參數控制不到位,該有的味道沒出來或失衡,的確可能會冤枉一支好豆)
怎麼到了手沖,談論各種技法就變成無稽之談

真的不講究沖法的話,何不試試美國藍瓶影片中那種沖法
手沖壺拿起來就像在澆花一樣一股腦倒下去,等水都流到底下杯中再重複灌,灌到底下滿杯為止
簡單到一人可以執二壺同時沖兩杯
日本藍瓶的影片可就不敢這麼豪邁,還是規規矩矩的控水繞圈

前面我雖然說過,手沖用各種沖法,只要做到好的萃取,味道並不會有天與地的差別
不過這是對我個人而言
也許對大部份美國人來說更是如此,所以他們能接受藍瓶的沖法
我是覺得用三洋濾杯和傳統沖法的味道不如KONO飽滿全面,但是沖法相對簡單,結果是可以接受
但也許有人覺得某種味道沒完全釋放出來就不對勁,不喜歡,喝起來不開心
對他來說那可能就是天與地的差別
bakafish wrote:
在我自己摸索KONO...(恕刪)
哈沒嗤之以鼻呀,每一種方法都該有基本技巧,我是看前面那段影片說水要88度,然後水這樣用滴的,若視當時氣溫而定可能接觸到咖啡的水溫應該是六七十度,若寒流來可能又差更多,這樣水溫在某些其他沖煮方法根本天差地遠,所以有感而發呀...
但想若分別用淺中深焙咖啡豆相對基本沖煮方式並更能表現差異,再者配豆就更厲害了,我只是想說這方面認知比沖煮技巧更價值,不然弄個深焙咖啡豆在高明沖煮技巧也沒用!
bakafish wrote:
在我自己摸索KONO...(恕刪)


是會有些微差異沒錯
不過,效果會比點滴好,特別是在排氣和均勻浸濕咖啡粉上
但是最重要的重點是水的溫度有差異
倒慢一點,就可以有非常非常非常類似的效果.....
特別是開始繞圈的水溫很重要.....

而且剛剛又跟點滴法的味道比較一下
很確定用多段少量悶蒸就可以達到那個效果
個人是沒那麼講究設備啦~

我大概就是依照藍瓶所建議自家濾杯的方式:60cc悶蒸30secs, 分90cc, 100cc, 100cc三次注水去沖30公克的咖啡粉~確實是比外面手沖的濃蠻多的~

外面很多店家的手沖都會讓我覺得在喝咖啡水~更慘的就很像伯朗咖啡會賣的黑咖啡~太可怕了!!!
根本就是洗咖啡機管線的熱水~
gogotaiwan wrote:
外面很多店家的手沖都會讓我覺得在喝咖啡水






某些國家或地區的濃度偏好會比上圖高一些(萃取率範圍不變),但不會偏離太遠。

可能您偏好較多數人濃吧(這沒有對錯,自己沖最棒的事就是參數可以自己決定)。便利商店或星巴克之類的連鎖咖啡我不喝所以不清楚,精品店的多數我覺得濃度正常。金杯這東西,是公眾傾向的統計,但總是有例外的人。

需要高濃度,我直接選espresso(兩種我都天天喝), 而非在手沖求濃度。
gogotaiwan wrote:
我大概就是依照藍瓶所建議自家濾杯的方式:60cc悶蒸30secs, 分90cc, 100cc, 100cc三次注水去沖30公克的咖啡粉

we543543 wrote:
可能您偏好較多數人濃吧

應該是吧,30g粉只用350g水,粉水比不到1:12
我1:15都很濃了
雖然濃度與粉水比未必可以這樣直接看
但除非磨得很粗,不然1:12採斷水沖法的濃度通常會比1:15高

現在回想起來,我是從KONO沖法入門的
KONO的粉量與下壺量約1:10,我記得之前測TDS計算得到的萃取率是16.x%
那麼TDS就是大約1.6x%,跟我現在習慣喝的濃度差不多

不過我現在用46沖法,倒不是刻意去做出這個濃度
而是因為我覺得20%以上的萃取率比較好喝
在1:15的粉水比下,濃度就經常超過1.6了
如果磨粗一點,增加水量,降低濃度,做出相同的萃取率
試過多種沖法,對我個人喜好來說都沒有46沖出來的好喝
原因不在濃淡
可能是烘法的關係,大部分豆子我試不出超過1:15不過萃的沖法
只有少數可以

話說最近喝的一支豆子,原本用804LS做萃取率20.x%,覺得難喝到糟糕的程度
後來用Tanzania,帶著點惡搞的心情,把萃取率衝到23.7%
想看看能沖出多少糟糕的味道出來,結果反而很好喝
不過濃度超過1.8連我也有點受不了,加了些水去稀釋
回頭再用804LS也調細把萃取率做高,沒實測,我想大概接近22%
也變好喝很多
真是意外
bakafish wrote:
應該是吧,30g粉只(恕刪)


萃取率和濃度兩者是被水粉比綁死的。就算神磨,手沖濃度還是有極限,低水粉比通常意味著低萃取率。低萃取率不只是豆子浪費的問題,很可能該出來的風味沒被釋放出來。

當然,「什麼是最重要的」每個人答案可能不一樣,也有人特別介意濃度。

就我來說濃度偏高時咖啡中各種風味較難分辨,用果汁來來比的話,容易變成單一主調凸顯的綜合果汁,濃度一降,組成綜合果汁的各種水果成分較易一一浮現。

記得剛開始喝「第三波咖啡」時我喝得比較「清淡」,然後也有段追求高濃度的時期,最近濃度一高過某個界限,開始加水稀釋(以前是直接沖較淡),見山又是山。
we543543 wrote:
低水粉比通常意味著低萃取率。低萃取率不只是豆子浪費的問題,很可能該出來的風味沒被釋放出來

我後來不用KONO沖法,除了麻煩以外,浪費豆子是最大的原因
風味有沒有出來,則是跟沖法有很大的關係
KONO沖法並不會因為萃取率低就風味不完整
粉和水接觸的時間是關鍵
即使是像46沖法那樣花很多時間等待注水,這個時間都有用處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