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HG one 有機會蓋樓嗎?

其實您文中所言:HG-1磨粗的時候比較不均勻
在下的淺見是這樣的:
錐形磨刀的研磨粗細是透過調整內外磨刀的間隙來達成,而HG-1用的是83mm的大錐刀,刀的直徑大所以圓周的曲率越小。
當研磨程度在某個程度粗細(個人經驗以濾沖粗細最明顯)的時候因為磨刀圓周曲率比較小,所以被輾碎的咖啡粉有些會呈現薄片狀出現,
這些薄片狀的咖啡粉從側面觀察他的厚薄其實與設定的粗細類似(就是內外磨刀的間隙)。
您所觀察到的大顆粒就是這些薄片狀的咖啡粉。
同樣的情形其實也會發生在更細的研磨,只是肉眼看不出來罷了!

關於磨豆機粗細均勻度的客觀描述還是透過實驗室粒徑分析最準確!
我們用家不需要用眼睛來辨識均勻度,還是用嘴巴來鑑定磨出來的品質比較實在。

以上 敬請參考

vivasai wrote:
各位擁有HG-1的大...(恕刪)


他要換一台新的給你嗎?
yechain2000 wrote:



他要換一台新的...(恕刪)


您好
沒有喔,他補寄給我一個Upper Funnel給我,就是第二張照片有刮痕的那個裝置

第二個選擇是退款

loveechang wrote:
請問 就您個人喜好...(恕刪)

其實Kalita next G和HG one兩台我都有,Kalita next G雖然在風味上比HG one乾淨
但是在香氣,層次感來說,HG one還是比Kalita next G更棒
即便只是選擇手沖而已,我還是會選擇HG one
tcb00507 wrote:


其實Kalita...(恕刪)


完全認同喔,HG-1的層次及香氣十足,
我各人是覺得Next G過於乾淨,
我比較喜歡HG-1或小富士的表現,
當然這都看各人喜好

jimmysu6 wrote: 其實您文中所言:HG...(恕刪)


謝謝您的經驗分享與分析
vivasai wrote:
我各人是覺得Next G過於乾淨...(恕刪)

會覺得香氣、層次不足,或者過於乾淨,通常是萃取不足的現象
試著再磨細一點,或水溫高一點,或用斷水法(四六沖法),改變粉水比沖看看
好的磨豆機,手沖用的細度,遠比各位想像的要細很多
就像EK43剛在比賽中出名時,也很多人買它來測試,其中也不乏店家找了杯測師或資深同好來盲測
結果都有類似的評語(可惜現在的EK43跟當時不太一樣了)
不要被常識束縛住,勇於嚐試才會有新發現

真正的乾淨,應該是味道層次豐富,香氣噴發,同時又不帶苦澀燥等雜味或口感
這個只能親自體會,只有喝過這種咖啡的人才會懂的
bakafish wrote:

會覺得香氣、層次不...(恕刪)



謝謝魚大分享,
Next G的顆粒度不算細,就算是最細也比小富士來的粗(目測)
會再嘗試看看用不同沖法,


倒是HG-1真的蠻不錯,剛才在調刻度試磨,想要用目測方式跟小富士類似刻度,HG-1磨出來的粉香氣就是持久,當下我就立馬也用小富士磨出比較粗細,家人跟自己交叉比對,HG-1的粉真的很香!
vivasai wrote:
Next G的顆粒度不算細,就算是最細也比小富士來的粗(目測)...(恕刪)

這類磨豆機都可以把粗細旋鈕拆下來重裝調整粗細極限值
只是不知道刀盤磨擦的值在哪裡
旋鈕退一格裝回去後,往細調時不要一口氣轉一格,要慢慢轉


vivasai wrote:
HG-1的粉真的很香

兩個原因,第一是細粉多,第二是飛粉
這兩個因素其中之一就會造成乾香較盛
就像有人說用砍豆機在一樓磨豆,二樓都聞到
bakafish wrote:

這類磨豆機都可以把...(恕刪)

是的,之前有先調整過,因為據說原廠出場設定比較粗(也聽說過原廠每台出來同刻度有些不同⋯)
它的極限並不高,店家有再三叮嚀歸零不能調太細⋯

下次有機會再來同時三台比較,來個大亂鬥
謝謝您的分享
vivasai wrote:
店家有再三叮嚀歸零不能調太細...(恕刪)

磨細對馬達的負擔會比較重
這種小馬達磨豆機,最好先開機再下豆
這樣做還有個好處,待轉速上來再磨豆,會更均勻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