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LIDO2開箱

通常研磨的時候,手除了橫向的力外,多少會施加往下的力,越硬的豆,越容易不自覺施加往下的力,所以我覺得不用太擔心會往上提的問題。
rosco的塑膠粉盒還是不錯的,至少我摔地上多次了,還是完好無損。而且靜電其實也有好處,把極細粉吸附在塑膠盒上,某層度降低沖泡難度。

LIDO2外磨的固定跟lido1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四顆螺絲夾緊,我還是擔心拍打磨身落粉多了以後,外磨仍會有移位的情況出現。另外就是,我手上這隻調校的不是很精準。rosco的零點是剛好有摩擦感,很平均,我手上的這隻lido2在零點的時候,有半圈沒有摩擦感,有半圈則卡得很明顯。
Kevin2349 wrote:
LIDO2外磨的固定跟lido1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四顆螺絲夾緊,我還是擔心拍打磨身落粉多了以後,外磨仍會有移位的情況出現。另外就是,我手上這隻調校的不是很精準。rosco的零點是剛好有摩擦感,很平均...(恕刪)

不太一樣
LIDO 1是把外磨盤嵌在鋁塊中,再把這鋁塊夾在中間
從下面照片中可以看到四個孔開的很大,讓鋁塊有很大的調整空間,螺絲只是穿過並不是用來鎖緊
這種固定方式容易因為拍打或撞擊使整個鋁塊走位


LIDO 2的固定方式我看起來是覺得正常多了
外磨盤嵌在底部的burr carrier裡面
筒身與burr carrier直接以螺絲固定,而不是像LIDO 1用夾緊的
照片中可以看到burr carrier的螺絲孔
筒身與burr carrier雖然有一點點調整空間,但我認為應該不容易走位


如果您的Rosco是整圈都有磨擦感且很平均,您要好好愛護它,這支大概是萬中選一
錐刀的構造幾乎不可能做到完全對中
且模具本身就有誤差,模具用久誤差會更大,所以每支磨豆機都不見得有相同的精度
我之前那支Rosco,我記得zero有磨擦的範圍好像是3/4圈,忘了
大概在距離zero 4格時開始有磨擦

錐刀磨豆機調整粗細度到內外磨盤剛接觸到的那點,磨擦一定只發生在一個點,不會是整圈
再往細調,磨擦範圍與磨擦力會越來越大,但仍然只發生在一側
一直到細到某個程度時,才有可能整圈都有磨擦
但磨擦力也不是平均,而是越接近最早產生磨擦的那點,磨擦力越大
此時最早產生磨擦的那一點或那一側磨擦力已經很大,這時磨盤也大概轉不動了

我這支在zero是2/3圈有磨擦,再調細一格是5/6圈都有磨擦
zero再調細兩格是極限,刀盤卡死

剛才磨18g espresso數了72圈
效率一般般,之前用Rosco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
但是LIDO 2費力許多,磨完左手很酸
手搖時也轉的比較不順,常常卡一下,畫圓也畫的比較不順

我覺得還是外磨還是有機會跑掉。參看:http://www.home-barista.com/grinders/lido-2-burr-alignment-t29861.html
我手上的還不至於這麼極端,但也說明了,這個carrier和burr之間還是有不少的間距,只要那四顆螺絲夾得不夠緊或者鬆掉,還是會走位的。
BTW,我的LIDO2到手的時候,上面的四棵螺絲都是鬆的,有一顆就直接掉了下來,還好,下面的四顆沒有鬆。
Kevin2349 wrote:
我覺得還是外磨還是有...(恕刪)

從外刀盤和螺絲的上下與內外位置來看
burr和carrier應該不是靠那4顆螺絲固定的,螺絲是用來固定筒身和carrier
不過意思一樣啦,carrier和筒身的相對位置跑掉的話就是外刀盤跑掉了

home-barista那個主題我有看
我不知道他的LIDO 2是不是真的misalignment
(在第2頁的照片中看起來像是有,但也有很大因素是角度問題,所以無法判斷)
不過我覺得他說的內外刀盤間隙會改變這點其實沒有什麼問題,主要是那人不太懂錐刀結構
Doug針對他的疑問也有回文

實際上,錐刀內外刀盤至少有一個並不是正圓
且中軸是否在內刀盤的圓心完全沒偏離,恐怕都有疑問,更別說要對準外刀盤的圓心
仔細看中軸旋轉時,內外刀盤的間隙都會變化
而且是在同一點,在轉一圈裡就會變化兩次以上,就是間隙會小→大→小→大這樣變化
就是因此我才懷疑不是正圓,因為只有偏心的話不會在轉一圈裡就變化兩次
我玩過的LIDO 1、Rosco、PHAROS,全都一樣有這個情況


Kevin2349 wrote:
我的LIDO2到手的時候,上面的四棵螺絲都是鬆的,有一顆就直接掉了下來...(恕刪)

這個就真的...


不知道手搖柄那個扁平狀的握把有沒有辦法弄鬆一點
我真的覺得太緊了


話說我標到的一支老手磨寄到了
德國賣家3/17寄出,今天到手上,這回DHL的效率真讓我吃驚
這次是我第一次真正自己整新一支老手磨
要來賣PHAROS囉
"錐刀內外刀盤至少有一個並不是正圓"
如果外刀盤不是正圓,應該不會影響,因為轉動的是內刀盤,只要觀察點是固定的,內刀盤正圓,外刀盤就算不是正圓同一點的間隙也不應改變。
如果內刀盤不是正圓,那同一點就會出現您說的小-大-小-大的間隙變化,無論外刀盤是否正圓。即內刀盤才是出現間隙變化的決定因素。
但,為何不都做成正圓呢?bakafish大能解惑一下嗎?

如果出現軸心偏移,如果是外刀盤偏移,應該是固定位置的一端相對間隙擴大,另一端相對間隙變小。
如果是內刀盤軸心偏移,間隙大的一端和間隙小的一端隨著轉到而移動。
再看了一下那篇文章,從影片上看,應該是後者,但是單純的裝配應該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只有構件出現瑕疵才有可能。這個比外刀盤偏移更麻煩,有可能根本沒法修正。
Kevin2349 wrote:
為何不都做成正圓呢?bakafish大能解惑一下嗎...(恕刪)

我沒那麼厲害啦
只是從現狀觀察到有這樣的情況
精度本來就會有誤差,模具也會因為隨著使用次數增加而使精度誤差變大
但肉眼就觀察得到間隙變化,這麼大的誤差值
LIDO和PHAROS的刀盤位置是人工調校還說的過去,Rosco也有一樣的情況
這祕密大概只有生產刀盤與磨豆機的公司自己知道了

有一個方法或許可以檢驗錐刀磨豆機刀盤調校究竟有沒有做好
這需要一台好的義式咖啡機,以及兩台以上的同型號磨豆機
最好還有機器填壓器,例如Versalab水力驅動填壓器,保持每次填壓力道一致
首先把兩台磨豆機的zero先找出來
zero指的是刀盤開始產生磨擦時的刻度(手搖磨豆機的zero其實都已經超過了)
如果兩台磨豆機磨出相同克數的粉量,咖啡機跑出相同的流速,則兩台磨豆機的粉粗細度可視為相同
這時候刻度距離zero越遠的,「可能」調校的越好(也可能是螺牙精度不一樣)
平刀磨豆機則無法以此方式檢驗

以這個方式檢驗,應該可以發現市售磨豆機都有誤差
到底精度要求到什麼程度,一套模具生產幾台機器或刀盤,這是廠商的機密

我剛開始玩LIDO 1時也對刀盤調校斤斤計較
後來玩PHAROS,先天設計又有因為使用方法錯誤而導致刀盤走位的可能性
對調校更吹毛求疵,常常都在注意刀盤有沒有走位
但後來我就不太管了,不要太離譜就行
例如OE說PHAROS在zero時有磨擦,粗細調節器退1/4圈無磨擦,就是很好的alignment
(PHAROS的zero找法不太一樣,而且也是超過刀盤開始產生磨擦的點)
有人說他的PHAROS可以退1/8圈無磨擦,所謂super alignment
先不管我自己這支PHAROS能不能調出super alignment(實際上我試過是辦不到)
喝不喝得出來差異才是重點
實際上PHAROS就算發生misalignment,只要不是很歪,出粉品質也不會差多少
我自己試過把刀盤調歪一點,結果在相同流速下的兩杯espresso我是根本喝不出來差異

手搖柄上的那片握把,就只是一片黑色塑膠開個孔套上去而已,用些力直接往上拉就可以拔下來
我把它拆下來上了些潤滑油,結果沒什麼明顯改善
如果要等到用久擴孔才會變鬆,那可要等很久
而且擴孔後不就變很鬆很容易掉下來? 實在是個不OK的設計
來看看LIDO 2到底均勻不均勻吧
國外討論區幾乎一面倒的說細粉很少,到底是不是真的很少?
之前Cafe LuLu有一張篩出來的細粉照片,當時我沒篩過粉,不清楚那樣到底叫多還是少
後來我買了一個300微米的標準篩,來見真章吧
之前測試過老磨PeDe 658,24g篩出細粉3.0g
OE PHAROS同樣的豆子24g篩出細粉3.5g,但是有很多篩不下來,超過300微米的細粉


標準篩的下蓋,空重96.8g


24g粉未篩,看得出均勻度才有鬼


篩出來的300微米以下細粉含下蓋的總重99.9g,細粉重3.1g
跟之前的測試在伯仲之間,所以細粉量並沒有比較少
國外論壇如果不是一堆盲從鬼,就是這樣的細粉量真的叫做少
雖然粗細度沒抓準,有點偏細,也會使細粉量多一點,不過根據經驗是不會差很多
且這個實驗差個零點幾g屬實驗誤差
畢竟我是用手搖,不是使用實驗用震動機


來看看篩過的粉均勻度如何
這張看起來不錯吧


那這張呢? 左半邊是不是明顯比右半邊粗的多?


所以看均勻度,有圖也不見得有真相

那麼這個實驗無意義嗎? 那也未必

以絕大多數的磨豆機構造來說,磨出來的粉絕對會有細粉,也絕對會有粗細不均的情況
只要經過搖晃就可以很清楚看到粗細分層,便可判別其粗細不均的程度
從最後一張照片來看,除了左半邊有一塊區域的粉特別粗之外,其他部份都蠻平均的
要搖成這樣還得花一番功夫,我其他磨豆機隨便搖個兩下就很明顯了
而且LIDO 2篩掉300微米以下的細粉後就幾乎沒有細粉,不像PHAROS還有很多300微米以上的細粉
這對味道來說很重要
PHAROS如果把600微米以下的細粉篩掉,我看24g粉搞不好要篩掉10g
細粉的比例太高,所以它很不適合磨手沖
PeDe 658經過篩粉之後目視也沒有300微米以上的細粉,但粗細不均的現象比較明顯
應該是因為老磨的中軸上端都沒有箍緊,略有晃動,影響到刀盤間隙所致
LIDO 2整體來說均勻度算是很不錯的
味道方面我太弱就不提了,我只能說好喝

VIRUS就不要問我了,我沒有買
下次來測試不到30美金,陶瓷刀盤的GSI JavaMill吧
應該是下週可以到手,希望最晚4/3可以到,不然又要再下一週了

bakafish wrote:
來看看LIDO 2到...(恕刪)


期待java mill的效果呀,感覺跟porlex mini調校過的版本很有得比~
連價錢上也是 XDD
OE畢竟是HB的sponsor,所以我覺得有意無意都會某程度上的吹捧,但至少它寫明是sponsor,比很多論壇暗裡是sponsor但不寫出來要好。所以,還是要看看HB以外的觀點。
比較過rosco和oe,就更加佩服rosco的縝密和精緻。只是推薦rosco的時候,沒用過手磨,或者只用過OE的人就會質疑它的價格,不過我還是覺得rosco物有所值。
GSI JavaMill我反而不怎麼期待,畢竟是過分的輕,比較擔心中軸固定的穩定性和耐用性。
BTW,LIDO2的調整video出來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pVWLJnBcAs&feature=em-uploademail
Kevin2349 wrote:
OE畢竟是HB的sp...(恕刪)

HB也只是個論壇,最主要看的還是站上大家寫的內容
OE不會自吹自擂,不過看Doug的文其實看得出他有某種程度的自負XD
在這種國際論壇上,網友來自四面八方,真正的專家也許少的可憐
最常出現的那幾位,雖然說的頭頭是道,但絕大部份我們也不知道他們的背景來歷,是不是寫手
總之網路上的資訊,大家在看的時候還是要經過一些思考和過濾
就算是真正的專家也會有凸槌的時候


Kevin2349 wrote:
比較過rosco和oe,就更加佩服rosco的縝密和精緻...(恕刪)

完完全全100%認同,Rosco真的是物有所值,不論在設計或是品質上都非常出色
真的用過OE磨豆機和Rosco,就會了解Rosco的好
可惜價位不親民,再加上espresso刀盤大就是真理的觀念太過深植人心,使Rosco的曝光率很低
也可能是因為Ross不是HB的sponsor,也沒有做什麼行銷,所以就見不到那些寫手吹捧的文章
在HB以Rosco做關鍵字搜尋,就會發現一支這麼好的手磨,相關文章竟然少的可憐
我印象中還看過攻擊Ross或Rosco還是Rossa的文章

如果當初我是先玩PHAROS再玩Rosco,應該是會留下Rosco,賣掉PHAROS
只是我如果先買的是PHAROS
恐怕也會因為刀盤大就是好這個觀念,再加上Rosco貴很多,而不會考慮Rosco

LIDO 2拿來磨手沖很輕鬆又好喝,我應該是不會再拿來磨espresso了,那是自討苦吃
我前幾天都拿來玩espresso,主要是希望藉這個動作加速刀盤break in
說實話,它的espresso在正常流速時的品質一般般
層次厚度都不足,crema顏色也偏淡,跟PHAROS差距不小
我覺得用稍長的時間減少萃取量,大概35~40秒50ml才比較OK

GSI Outdoors是一家製造野營用品的公司,產品應該是以輕便為主要考量
磨手沖雖然阻力不大,但是幾乎整支塑膠件的確會讓人擔心不夠堅固(影響精度)與耐用度
話說Porlex的中軸固定器好像也是塑膠件,而且更細
我希望JavaMill既然是中軸兩端固定,刀盤的位置調校就要做好,不要像Comandante那樣
(Comandante C40好像終於要出MK2了)
會買JavaMill除了對它有一點點期待之外,主要是它可以成為我的對照組
到時可以來看看一支便宜的陶瓷刀盤手磨,同樣磨24g豆子,細粉量會不會比較多
至於均勻度我比較不期待,因為這考驗刀盤調校的位置精度,這個價位我想不會好到哪
要不然LIDO 2可以拿去填海

GSI Outdoors台灣有代理商,但網站上磨豆機只有前一代的產品
如果這支JavaMill表現不差,而且能以30美金不到的價格販售的話,應該會很有競爭力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