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ntust35 wrote: 怎麼會相差無幾? ...(恕刪) 扣除VAT稅Kinu M47 是234.45歐元(未包含運費)Eureka Mignon Mk 2是250歐元(未包含運費)鉻色版加多32歐元兩者只相差五百多台幣
tomsim wrote:扣除VAT稅Kinu...(恕刪) 不要小看關稅與運費喔!兩個加起來不便宜喔!就拿當初買HG-1:運費(148美金)+35XX(進口稅+營業稅)=都8張小朋友了.M47體積小運費相對便宜或許又可以躲過稅金,但電磨應該是躲不過....這些$$$$...
昨天用世界冠軍吳選手店內出杯的blend來喝(季節濃縮/淺烘)早上用平刀compak E5(50mn)晚上用錐刀kinu 47機器L1(改款前)濾杯18g VST 裝16.7g先喝espresso,再喝卡布盡量在同一壓力(1.1 bar) 預浸10秒放開 萃取38CC過程中雖然kinu 47形成的老鼠尾巴比較漂亮compak前段呈現二條 後段才彙集成一條但不論espresso或卡布 都是compak 勝出一截(個人喜好)esp雖然都有酸甜的莓果味 compak甜感較突出、明亮kinu47 就帶有較多雜味和嗆味感卡布的話就不用說了(espresso決定一切) 連我家大人都喝得出來早上與晚上差異不過,若單比較kinu 47和101 又是一回事...
mbantust35 wrote:昨天用世界冠軍吳選...(恕刪) 兩台磨豆機,最後萃取完的粉餅,表面是否看得出顯著的不同?例如下面這篇文章中的第一張照片,表面可以看到很明顯的粗顆粒通常錐刀會有,平刀可能不一定粉量越多,需要磨的越粗,這個情況會越明顯,VST 15g以下會比較不明顯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40&t=5004779我用Rosco, Helor 101, 繪意71(Robur 71mm刀盤),VST 18g,都會有這樣的粗顆粒用Monolith Conical也是錐刀就沒有同一支豆子,前三者的味道相近甚至之前用過的LIDO 2首批和OE Pharos也跟Rosco差不多(所以我才會把Rosco賣掉買了Pharos,後來又賣掉Pharos再買Rosco)都差Monolith Conical很多Monolith Conical沒有雜味或刺激性,平衡也非常好,整個就是很滑順很好入口Pharos也是68mm錐刀,可惜早就賣掉了不然拿來裝到Monolith Conical上,就可以確認這樣的差異到底是刀盤造成,還是精度造成
海勒设计 wrote:大家可以暢所欲言,...(恕刪) 昨天剛收到貨,相對於之前用prolex,helor 101有幾項之後改善建議:1. 新品油味:從沒聞到手磨有這種重油味,而且這味道和我在工廠聞到的機械潤滑用油脂非常像...如果這是零組件組裝前必然有的防銹油脂,是否組裝前先清洗乾淨再以可食用油替代?2.使用油封環做為粉杯固定,磨好豆時拆解不易,且油封環竟然在上油後會有黑色液體(事先做過清潔),是否使用nbr等級以上的材質,畢竟這是用在食物上的3.粉杯是否可改用滑軌方式結合,成本應不會有太大變化4.頂蓋收納不易,影響手磨攜帶便利除了這幾點希望能改善外,helor 101真的比日本製的prolex好太多,希望能夠將這僅存的小小缺點改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