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

1Zpresso J-series & 各式手磨粒徑分析 (continue...2021/2/22)

XTR wrote:

其實很想篩篩看號稱...(恕刪)


XTR大不如辦個小型網聚,我可以提供選手M47
bakafish wrote:
Socratic Coffee做過幾次測試,幾乎每次都不一樣...(恕刪)




scorpioliu wrote:
不如辦個小型網聚,我可以提供選手M47..(恕刪)

網聚應該很難....分一些M47的磨粉來分析應該比較快~

====

五一勞動節換了新豆



不同豆種 + 同一隻磨 + 同一種刻度
篩一篩粉看看差異



換了耶加雪菲淺焙豆
相同刻度之下(22格)的粗粉比率變高了一點
刀盤調細一格(21格)就差不多了

(PS: 粗粉20%只是建立比較基準點,無關最佳口感與風味~)

====

土砲粒徑分析 數據#4(僅供參考)(純篩粉)

2019/5/03 update

首先,要非常感謝jaydon大大!

因為他熱心提供自家兩台磨豆機的磨粉,供小弟繼續做不同磨豆機的土砲篩粉粒徑測試分析!


(為了避免主觀判定,本次篩粉實驗使用盲測,先公佈篩粉數據,之後才知道磨豆機代號)


磨豆機#1: OE APEX
磨豆機#2: Niche Zero

咖啡豆種:
伊索比亞/西達摩/日曬/淺焙(烘焙日期:2019/4/21)

設定方法:
每臺磨豆機提供 "粗/中/細" 三種粉徑
「中粉」為設定為目前最常用的手沖粉徑刻度
前後再等量多加幾個刻度作為粗粉與細粉的設定

對照組:
使用手邊的1Z JS單品手磨來研磨jaydon大大所提供的同一批咖啡豆作為對照組

---

篩粉結果如下:(僅供參考)



OE APEX:


Niche Zero:


對照組:


結論:

1. 雖然jaydon大大這兩台磨豆機的粗細設定差很大,但根據土砲篩粉數據的結果並採線性插值法來推估,這台砧板上的手搖磨豆機 OE APEX 的78mm鬼齒刀盤的細粉量比率是屬於偏低的。

2. 相較之下,Niche Zero 的 MAZZER 63mm 大錐刀的細粉比率高了不少。

3. OE APEX 粗細調整刻度只有20格,所以每格的粒徑變化梯度非常大,需費心微調。

4. 再次感謝jaydon大大的熱心協助!

---

補充:

如果將粗粉比例都設定在 12%-13% 這個重疊區間來比較
OE APEX 的細粉率估計會落在 ~14% 左右
Niche Zero 的細粉率估計會落在 ~17.8% 左右
土砲粒徑分析 數據#5(僅供參考)

2019/5/04 update

首先,要非常感謝toshiba530大大!

承蒙他的熱心與信任
願意直接出借心愛的 "玲瓏手磨63 V3.0" 支援
快遞給素昧平生的小弟做不同磨豆機種的土砲篩粉粒徑測試分析!





---

本次篩粉測試所使用的咖啡豆:


器材:


篩粉實驗數據:


對照組數據:


玲瓏手磨63粒徑分析圖表:


---

其他小手磨可參考之前 土砲粒徑分析 數據#3 的圖表

雖然豆種不同,但從JS的對照組數據看來,這兩款豆子磨出來的差異不大,舊圖表仍具參考價值~



=====

結論:
1. 個人第一次接觸玲瓏手磨63,真的好大一隻!手感非常沉!

2. 63mm大刀盤磨豆效率超高,手搖淺焙豆真的 非常非常吃力!
如果能搭配 "減速齒輪" 可能會比較適合一般人日常使用~

3. 經實際篩粉測試,此玲瓏63與所裝配的italmill 63mm刀盤的細粉比率非常高!
竟然為目前手邊所有測試過的9款磨豆機中細粉比率最高!!!

4. 以粗粉率設定於20%為手沖粉徑的比較基準:

細粉率「偏低組」:11~12%左右 (1Z JS / OE APEX)
細粉率「中/低組」:~13%左右 (匿名2[細齒版] / 1Z E-Pro)
細粉率「中等組」:15~16%左右 (匿名2[粗齒版] / Helor 101 / 1Z JE / Niche Zero)
細粉率「中/高組」:~18%左右 (......目前從缺)
細粉率「偏高組」:~20%左右 (玲瓏手磨63)



5. 細粉比例的多寡對手沖咖啡影響不小,但各方論點都有
在此僅提供各機種實際磨豆後的篩粉數據與粒徑分析圖表供大家參考。

因為口感與風味本就是主觀偏好,因人而異
大家各取所需,各有所好~~


最後
再次感謝toshiba530大大的信任與火力支援!

我的玲珑真的有那么差吗 选刀盘 我都是选同级别最高档的。机身因为自身要求报废率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这些成本只能自己默默忍受。难道自己真的错了吗。我作为玩家角度1z 用的采购价30RMB的刀盘真能秒杀一切吗。 这个刀盘我也买了。 我用到了玲珑299-48。请不要拿我玲珑开刀了。
基本上實驗的精神絕對值得鼓勵。
實驗的目的就是要真實呈現比較的差異。 東西好不好、應該不是誰說了算,數據會說話。做事情就是要有科學精神,而這也正是許多業者所欠缺的 ,無法提供可說服人的數據。

至於實驗設計本身是否完善,這.......可能要請各位先進繼續討論。

東西就是要比較才會有進步, 請繼續。

linglongjinggong wrote:
我的玲珑真的有那么差吗 选刀盘 我都是选同级别最高档的。机身因为自身要求报废率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这些成本只能自己默默忍受。难道自己真的错了吗。我作为玩家角度1z 用的采购价30RMB的刀盘真能秒杀一切吗。 这个刀盘我也买了。 我用到了玲珑299-48。请不要拿我玲珑开刀了。


沒有人說你的產品差,個人認為那就是大錐刀的特性(可以參考niche zero的測試)。樓主的測試工具與方法或許不夠完備(畢竟還是手搖篩粉),但我相信樓主已經盡最大努力(都已經搖成麒麟臂)與公平。產品好不好、值不值,市場自然會有公道,篩粉測試不過就機器的單一面向,不是全部,不用害怕測試。
XTR wrote:
玲瓏手磨63...(恕刪)

若63手磨仍在XTR大手邊, 且toshiba530大大同意的話, 方便加測一下上電起子的數據嗎?
想看一下 玲瓏手磨63提高轉速後 跟 Niche Zero 的比較.
(italmill 63mm vs kony 63)
(#20=850um,#45=355um)

linglongjinggong wrote:
我的玲珑真的有那么差...(恕刪)

玲瓏大, 這數據應還好, 拿義式大錐刀磨手沖粗細, 本來細粉就比較多呀... : )
把299搞出來才是正解,在性價比面前還用費勁看數據嘛。
linglongjinggong wrote:
我的玲珑真的有那么差...(恕刪)

chan.chenhao wrote:
若63手磨仍在XTR...(恕刪)


贊同!!!


義式大錐刀特性....

我也不會說NICHE ZERO不好,買之前就知道這個特性了.

只是手沖的時候手法改一下,一樣很好喝.
linglongjinggong wrote:
我的玲珑真的有那么...(恕刪)

放心吧,那不是差
Mazzer Kony的錐刀,本來就是「義式用途,細粉多是一定的」,這句話我說過很多次
之前在某個主題的某樓裡我還說過,細粉多不多,均勻度好不好,做義式來看看就知道
如果你的義式機能用空氣把水逼出,弄個乾粉餅出來,看表面有沒有粗顆粒就知道均勻度好不好
我相信義式錐刀找不到一台,做出來的粉餅表面會沒有粗顆粒
這麼說來義式錐刀全部都差嗎? 當然不是啊
HG-1有人做出來的粉餅表面全是粗顆粒,也有人很愛HG-1手沖
我沒有辦法接受只是我個人的事

我有位玩家朋友也買了JS,也用了標準篩測試細粉
發現有時JS細粉甚至比他的Mahlkonig Guatemala還要少
但是很遺憾,他說味道還是雜
這原因在哪?

我想不外乎個人對「雜」的感受度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細粉多和少,20g裡也差不到2g,我沖一人份只用14g呢,細粉了不起差1g多
我想我沒有那種金舌頭能分辨出差異
很久以前我也做過測試,錐刀磨15.5g粉,篩掉1.5g細粉,看能否改善手沖
結果是不行
EK43S、LAB SWEET、Forte BG,我篩出來的結果細粉量也都相當
但是在相同TDS和EY(萃取率)下,乾淨度和香氣強度Forte BG > LAB SWEET > EK43S
所以細粉量並非絕對關鍵

那麼原因究竟在哪?
我想XTR大的篩粉測試,恰好就顯示了這點,關鍵應該就在中間那段沒有篩的部份
那是一個範圍,每台磨豆機在這個範圍裡的表現不會一樣的
做手沖時,我們不會把粉先過篩,得到相同比例的中間段所需的刻度,然後才磨粉開沖吧
就算真的有人這麼做,也不合理
因為我們做手沖本來就不會每一台磨豆機都死死的用同樣這個設定去沖
不然我們做杯測就好了,還搞什麼手沖大賽做啥

還有,為什麼我會說,做手沖的感官比較時,要拿出TDS和EY(萃取率)的數據
沒有這個數據就沒有辦法說服觀眾
你說乾淨的那杯,是不是EY比較低
你說香氣比較強的那杯,是不是TDS比較高
強調酸和強調甜,也跟EY有關
因應不同的磨豆機和豆子,我們需要去抓刻度,粉水比,甚至是手法,就是要去找出最佳的萃取結果
而這裡很大一部份關係到TDS和EY

篩粉測試就只是篩粉測試,讓我們可以知道磨豆機磨出來的粉是怎樣的分佈
雖然從粒徑分佈圖我們可以大概猜一下沖出來的結果,調性會是怎麼樣
但就是猜而已,可能有相關性,例如我自己就不喜歡細粉多的和粒徑分佈廣的來做手沖
可是這不是絕對的
通常都是以沖出來的結果,再去看粒徑分佈圖,來尋找為什麼味道表現是這樣的合理解釋
  • 8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