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Knob Grinder 無中軸的手磨

重新Update一下

第一封, 我問他是哪個刀盤, 他回我
We're using italmill's standard 47mm conical burr for prototypes.

一時未察, 沒注意到他講的是樣品,
但覺得雞同鴨講, 我不在意樣品是哪個刀盤,
重點是實際出貨是哪個刀盤才重要.
所以我再寫信問他. 他才又回我

As you can see in the video, the prototype turns counterclockwise, we're going to order a special burr, to create a new mirrored version of it. The diameter will be the same but, it will turn clockwise.

意思是他們打算訂一款"特別的刀盤 (order a special burr)
to create a new mirrored version of it 以某個刀盤做鏡像後製造
The diameter will be the same but, it will turn clockwise. 尺寸會是一樣, 但使用者可順時鐘轉動

他這裡的寫法 有點不是太清楚, 但我猜測他應該就是拿 Italmill 47mm 這款刀盤做鏡像製造.
讓使用者能順時鐘轉動外刀盤.
ee21 wrote:
但我猜測他應該就是拿 Italmill 47mm 這款刀盤做鏡像製造.
讓使用者能順時鐘轉動外刀盤

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把刀盤直接做鏡像是最簡單的,而且以現在的prototype就能預見成果

現在只有一件事比較令人好奇
磨20g要至少120圈
italmill這組47mm刀盤有需要這麼多圈嗎?
如果沒有,是Knob限制了進豆,還是因為旋轉外刀盤?
ee21

以 1zpresso JE plus 同樣刀盤來看, 手沖刻度, 15g 用了48圈, 就算20g, 也應該在6-70圈左右. 為何會到120圈, 我也同樣不解

2021-09-01 23:16
ee21 wrote:
那位內部人員手繪了一張圖.
我原先以為他是整根金屬棒去做CNC,
但現在看來, 內刀盤及其底座應該是用壓入固定
如果是如此, 就是用治具迫緊固定. 但信賴度如何. 不得而知
而且如果碰撞到或摔到, 會不會導致內刀盤角度偏移呢?
(只能從圖中猜測, 不一定正確)





如果內刀盤基座架不是桶身一體CNC成形
組裝一定有間隙有誤差
同心同軸與角度多少一定會偏差....

=======

另一個問題
外刀盤套筒目前只看到 "一個" 軸承?


ee21

如果不是一體成形, 只能靠治具組裝, 但到消費者手中, 難免會去拍它, 或不小心掉落及撞擊, 這時可能就會有偏移現象..感覺不是穩定的作法.

2021-09-02 0:00
XTR wrote:
如果內刀盤基座架不是桶身一體CNC成形
組裝一定有間隙有誤差
同心同軸與角度多少一定會偏差....

=======

另一個問題
外刀盤套筒目前只看到 "一個" 軸承?

如果內刀盤座是壓入式,那概念大概跟M47的外刀盤意思差不多
只是又多了一個零件(刀盤座),這個零件本身當然也會有精度上的差異

外刀盤套筒上面是螺牙,跟粗細調節環組合,磨豆時是兩個一起轉動
所以套筒+粗細調節環 = 上端固定,軸承 = 下端固定
我的疑問倒不在那個軸承,而是粗細調節環怎麼組裝在筒身上,又能自由旋轉
這個粗細調節環看起來應該是不會讓user拆,裡面應該也有軸承
影片裡也沒有看到任何限制進豆的設計,那120圈真是謎
如果轉外刀真的有減慢進豆的作用,那對錐刀研磨的均勻度確實會有幫助
只是我畢竟不是學物理的,不了解轉外刀究竟如何影響進豆
bakafish wrote:
如果轉外刀真的有減慢進豆的作用,那對錐刀研磨的均勻度確實會有幫助

如果降低進豆效率可以提升均勻度
那直接加擋板減慢進豆就好
何必搞旋轉外刀盤這麼麻煩的事呢?



bakafish wrote:
不了解轉外刀究竟如何影響進豆

旋轉外刀的確會影響進豆效率

因為外刀盤是嵌入在外刀套筒內
由套筒帶動外刀盤一起旋轉
外筒旋轉時會產生慣性力(俗稱離心力)

當外筒轉速提高慣性力變大
豆子被甩至貼壁
越不容易下滑

舉個例子
就像洗衣槽旋轉時能脫水的原理
衣服會被甩到槽壁而不會掉下來

從機械工程師的角度看這件產品,結論是"用複雜的方法做同樣的事"

說好聽一點叫"差異化",咖啡產業有部分類似Hiend音響,感覺對了就中了
XTR
XTR

中肯,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成本提高,效果也沒比原本的好,只是行銷噱頭罷了

2021-09-02 8:19
luluchen1622 wrote:
從機械工程師的角度看(恕刪)


同樣的概念用在電磨則有不同的評價。M01有網友介紹過的Sette 270/270W,也是內刀盤固定,外刀盤旋轉。我認為這樣的設計用在空間限制較少的電磨就合理多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l1-KDT5sWk
XTR wrote:
如果降低進豆效率可以提升均勻度
那直接加擋板減慢進豆就好
何必搞旋轉外刀盤這麼麻煩的事呢?

knob官方:沒有中軸避免中軸晃動啊

從設計來看,這個外刀盤套筒含軸承,可以輕鬆放入筒身
使用中軸的磨豆機,軸承也一樣可以輕易拿出和放入
只要搖起來沒有晃動感,就代表這個間隙兩者應該差不多
反正都是CNC車出來的,除非你有要求比別人高的精度,不然就是那樣吧
正如同先前說的,如果高階手磨的中軸有間隙會晃動,那麼knob的外刀一樣會晃動

間隙可能有差,但不確定影響出粉品質有多大
使用中軸有筒身與軸承的間隙,軸承與中軸的間隙,中軸與內刀盤的間隙
knob有筒身與軸承的間隙,軸承與外刀盤的間隙
軸承與外刀盤的間隙或許可以視設計與加工精度的要求,做成壓入式消除間隙
或是要求寬鬆,跟中軸一樣可以輕鬆拿出放入

而兩種手磨中固定的那組刀盤,無論用哪一種固定法,也都難以保證和筒身會同心
只要刀盤是可以輕易置換的都有間隙
我覺得也許只有M47的外刀盤固定方式比較好,沒有間隙也沒有額外的零件影響精度

進豆擋板我覺得還是有它的缺點
例如和內刀盤同步旋轉,這會讓進豆咬豆永遠都是在內刀盤的同一齒
久了不知道會不會磨耗不均

為什麼要用旋轉外刀盤,如果有認識蕭大的人問問看好了
究竟具體有什麼優點
83mm刀盤,光是那顆軸承就大到嚇人,不是傳統磨豆機上看得到的東西


XTR wrote:
當外筒轉速提高慣性力變大
豆子被甩至貼壁
越不容易下滑

只有150 rpm,豆子跟筒身的接觸面積小,磨擦力也小,離心力的作用能到這麼大嗎


luluchen1622 wrote:
同樣的概念用在電磨則有不同的評價。M01有網友介紹過的Sette 270/270W,也是內刀盤固定,外刀盤旋轉。我認為這樣的設計用在空間限制較少的電磨就合理多了

Sette的設計零件更多,而且還有很多塑膠件,外刀和內刀應該更難做到同心
使用的是Etzinger的刀盤
Etzinger的etzMAX也是旋轉外刀盤,接下來要上市的手磨etzi也是轉外刀
這個外刀盤有它的獨特設計,也許才是他們使用旋轉外刀的理由
luluchen1622

咖啡器材砸魚大才是行家。電磨採外刀盤旋轉架構,比較容易實現上方進豆、正下方出粉的使用方式,如果採內刀盤旋轉,要嗎中軸會影響入豆便利性,要嗎要從側方出粉,會增加殘粉量。

2021-09-02 13:00
luluchen1622 wrote:
從機械工程師的角度看...(恕刪)


不大認同
如果是這樣 eztinger在?
而且也要出手磨 ezt1了
既然是工程師 建議何不去推敲它設計的背景與理由 而不是否定
畢竟世上很多神奇的發明都是常被認為不合理不可能但有人逆向思考開發出來的
以上的話不大中聽….先跟您道個歉

小弟不才音響也玩很久了….
基本上我會覺得兩件事接近就
主觀喜好的驅動
擠牙膏式的價格飆升
這大概是兩個最大共同點
至於什麼感覺對了 不大懂
bakafish
bakafish 樓主

是etz「i」喔XD

2021-09-02 16:44
continuum

啊 沒留意 .... sorry XD

2021-09-08 15:53
continuum wrote:
不大認同 如果是這樣(恕刪)


It's OK!大家互相討論交換意見。

我同意砸魚大觀點,這產品標榜無中軸無晃動問題,但外刀盤旋轉需要軸承支撐,一樣有間隙晃動問題,而且比旋轉中軸需要更複雜的機構支撐,它宣稱的優勢是站不住腳的。

聽覺之於音響與味覺之於咖啡,人有天生的差異,所以聽不出來與喝不出差異是幸福的

我只是要表達這些。
continuum

不過坦白講我以為它只會籌到10萬以下.... 7天13萬稍微有點意外...不過接下來沒新點子可能就放緩了 ...... 希望10月可以如期出現 arco XD

2021-09-08 15:54
continuum

arco 如果素質不錯也許就把 ode 出清了.... 刀盤有點多了 ....

2021-09-08 15:56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